来自2017年深秋的小湾路亚钓行

来源 :垂钓·路亚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初,在一个我们即将从威海出发前往小湾的清晨,空气中飞舞着像是棉絮一般的雪花,这说明冬天的脚步近了。即便是其他没有飘雪的地区,天气也会明显转凉,而且还会呈现出落叶纷飞的画面,或许很多地方在这个季节已经变得很冷了。面对这样的景象,我们已经明晰地感觉到小湾那里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之前在那里作钓的经验正在告诉自己:这时候,小湾水下那传说中的巨鲈应该正满怀驿动的心情,活跃于这即将入冬的季节更替时段,而且我们很有可能会迎来深秋模式的黄金时刻!
  在小湾作钓的第一天
  每到一处不是那么熟悉的钓场,我首先都会习惯性地进行观察和搜寻,从在各处水域作钓的钓友们不断将大鱼请出水面的欢呼声来看,小湾的鱼情正处于相当活跃的程度,这与我出发之前针对鱼情的各种预测都很符合。此时的大多数鲈鱼都是在障碍区附近活动,体型较大的鲈鱼会在各自的据点出没,而它们的据点则多是一些具备饵鱼聚集条件的地方,比如浅水区的水草边缘或倒树附近,以及河道附近较为平坦的水底,它们显然是在为过冬进行着准备工作,并没有往湖泊深处移动的迹象。这样的状态会一直维系,即使偶有冷锋天气来袭,它们也只是下潜到附近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水域,待冷锋天气过去之后,它们又会游回原处。
  在小湾作钓的第二天
  小湾这里有别于其他许多地区的生态,突然引发了我的探讨兴趣——在祖国西南部的很多水域之中,我经常能见到罗非鱼,在小湾水库同样也不例外。我时不时就能看到小型罗非鱼在浅水区翻动,仔细观察才发现它们这样的行为,原来是在啃食倒树枝和岩石上所滋生的矽藻。从它们悠闲进食的神态看来,似乎是不怕掠食性鱼种和水鸟的攻击。另外,在我的拟饵接近大型罗非鱼的时候,如果它们有较高的索饵意愿,往往会先侧身翻动,形成一片明显的反光再追向拟饵,类似这样的行为在其他鱼种那里并不多见。它们不像是鲤科类鱼种那般生性拘谨,除了被鱼钩刺入鱼嘴的刹那间,通常很少随意翻动。眼前的生态景象,立马在我心中产生出了许多的疑问:这是不是因为罗非鱼的背鳍比较宽大,并且里面还有十多枚硬棘,而且它们的胸鳍和腹鳍都有尖锐的硬棘,使得水上和水下的掠食者,无论是鱼类还是鸟类都不愿意以罗非鱼为捕食对象,所以它们才会有这样乖张的举动,时不时就毫无顾忌地翻动身体,唯恐大家不知道它们在那里似的!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跟罗非鱼同样属于外來鱼种的大嘴鲈鱼,也生活在这片广袤的水域里,而大嘴鲈鱼向来都是擅长捕食蓝鳃鱼的。这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相处方式?虽然蓝鳃鱼和罗非鱼的鱼体很相似,但却不像罗非鱼那样具备尖锐的硬棘,这种尖锐的硬棘会不会直接影响到大嘴鲈鱼追咬罗非鱼的兴趣呢?难道它们彼此之间就采取和平共处的态度了?若是果真如此的话,那就必须针对往后几天的作钓思路进行调整了。毕竟拟饵作钓的种种思维模式,主要还是依附在大自然的生态法则之上。我们应以自己认为比较把握的控饵手法,让拟饵模仿自然水生物在生活之中的习惯性动作,要是操作手法不当,或使用不合适的拟饵,使拟饵呈现出夸张的泳姿,在拟饵进出大鱼视觉范围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许多明显的破绽。这对于经过长时间成长过程、历经过生存考验的大鱼来说,恐怕都是在它们的印象里应当警戒的对象。为什么没有出现咬口,也许是因为我们操控的拟饵受到条件的限制,无法接近大鱼或者距离它们太远,这样根本就激不起它们的反应;抑或是拟饵靠近大鱼的时间过长,早就被大鱼所识破,进而导致大鱼不为拟饵所动。这时候就算我们所操控的拟饵摆在它们眼前,也可能被它们当作是异物视而不见。
  由于我们这次游钓的目的主要是以大体型的鲈鱼为对象鱼种,所以我决定使用18克的重型德州钓组,以及大型水面系Wakebait这两种钓组,来担当接下来这几天的重任。早上九十点钟,鲈鱼的开口率最高,而且通常是在这段升温的时刻里不断出现疯狂上大鱼的场景。若有钓友计划在初冬到小湾作钓,那么这里的地理条件将不会让大家失望。这里的鲈鱼同样是随着季节的变换渐次展开转移行动,而且在它们转移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走走停停的过渡期。它们不会因为气温突然变冷就直接往深水区移动,更不会依循人类的时序,去按部就班地展开行动。况且在寒冷的冬季来临之前,仍然还有些食犹未饱的鲈鱼,它们会抓住这最后的机会积极进食。
  如果钓况不理想或没有咬口,也不要认为是鲈鱼都转移到深水区去了。此时不妨将高速比的渔轮换下,改换上低速比的渔轮试试看,这么做的目的是减缓拟饵在水中的行进速度,以配合在水温渐低的情况下的作钓节奏。我们可以使用铅头钩、小型复合旋转亮片(Spinnerbait)、小型摇摆胖子(Crank)这几种拟饵,并且将拟饵的泳层向下调整,或是使其直接下潜到接近底部的水层,做反复慢收的动作。水温随着冬季气温的下降而下降,鲈鱼多少也会显现出慵懒的状态,它们会静静地悬浮在水底附近,即便是它们的索饵意愿偏低,但只要能够将饵送到它们触手可及的位置,就等于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绝佳的上鱼机会。
  感谢主办方:柯文娱乐(体育)和路亚圈联手精心筹划,使我们有幸能与难得的鲈鱼疯狂咬口来一次完美的邂逅,可以说这次钓行恰逢其时。大家在白天不断将体长超过50厘米甚至60厘米的巨鲈请出水面,在晚间又和当地人士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玩到尽兴……
  在一片互道珍重的欢乐告别声中,本次小湾路亚钓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大家在收获身心愉悦的同时,怀着满满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告别小湾。在前往昆明的路上,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下次再聚的理由!
其他文献
天真的冷了!  很多钓友在这时已经收起了自己的钓具装备,准备在家里“猫冬”了。但是对于我来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沿海岸线进行路亚作钓正是每钓必丰收的时节。  每年11月中旬开始,黑头、黄鱼、虾虎鱼等近岸鱼种便开始疯狂进食,它们急需补充脂肪以应对寒冬。也正是从每年的这个时候开始,身边陆续总有钓友向我询问:“皓月,这海水路亚还能钓到什么时候?”  每当听到这样的疑问,我都会回答说:“全年皆可!只要人受得
期刊
一、引言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亦称“文本间性”),是近年来在中国学术界逐渐兴起的一种理论话语。1966年,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首次在她的一篇名为《词、对话、小说》的论文中提出了“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个术语。①克氏曾这样说到:“‘艺术’揭示的是一种特定的实践,它被凝结于一种具有极其多种多样表现的生产方式中。它把陷入众多复杂关系中的主体织入语言(或其他
期刊
一直以来,我经常被很多人问及如何去控制一枚全泳层拟饵,以及怎么去确定和保证拟饵就在所要求的水层深度,比如说如何将拟饵控制在2米深的水层游动,又比如怎么去控制这枚拟饵在距离自己60米到10米远的地方始终都在同一个泳层游动。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原理很简单,其本质都是通过不同的收线速度来完成的。可是问题就在于什么样的收线速度和什么样的控饵手法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呢?在本期文章中,就让我们就从你今天抛出去的
期刊
辽宁的冬天斯斯文文地来了。近来翻看各大论坛,此刻大家所热议的基本都是针对各种钓具的拆解及保养上油的技巧。其中不乏有很多值得大家借鉴的保养渔轮的方法以及图解,确实值得回味。  至于我手里的轮子,每次去海边作钓归来一定会用淡水喷淋,然后再进行简单的注油工作。根据我所在的地区的钓场环境来看,我觉得讲轮子大拆保养还为时尚早,因为爆钓的号角才刚刚吹响呢!  在那些冬季回暖的日子里,沿海近岸的黑头、六线鱼由于
期刊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处在急速变化的时代里的个体,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图景和被强制性拥堵在一起的复杂事实,能够清晰)蚶巴握那些错位的、误置的、被忽略的现实环节,发掘出其中有意义的、可供借鉴的本质是毕飞宇小说的根本诉求。在许多代表了当今文坛最高创作水平的中青年作家们的头脑中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更融合了当今西方流行的各种全新的话语,丰富的理论基础使他们有能力站在全球文化的想象高度上对中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
期刊
史铁生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徒,但他却可称作当代中国文坛最具宗教精神的精神圣者。史铁生的宗教意识是复杂而多变的,他的众多作品不时闪烁着各种神,生面孔,“上帝”“佛”“耶稣”的字样点缀于作品的各个角落和空间,让人无法确切地把握史铁生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怀。于是,有些评论者认为史铁生的宗教观看上去是一个悖论,有些评论者干脆称他的作品只是具有“类宗教意识”。的确,史铁生在《病隙碎笔4》中写到:“我读书
期刊
冬季可以说是某些地区的路亚爱好者乃至钓鱼人的噩梦期,因为这个季节的鱼太难钓了。我们在钓翘嘴的时候要抓开口期,一天加起来也就那么四五十分钟,而在其他时间出钓基本都是在拼体力;鲈鱼就更别提了,虽说是全天开口,但基本上都好比水底下“躺尸”一样,偶尔会出现几条“诈尸”的,也是出来锻炼一下身体,根本没有咬口。如果赶上阳光和天气都还好的情况,还能遇到几个像样的咬口,但是貌似冬季阴天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  想要
期刊
—个慵懒的春日午后,我在阳台上阅读《钟增亚中国画选集》。明媚的阳光洒在我身上,如水般柔和细腻。透过院内香樟树枝条的缝隙,—支支光束在画面上跳跃着,我仿佛走进—个绮丽的世界,仿佛看见钟增亚先生笑着姗姗走来。
期刊
大幕打开了,他从历史中走来;他是带着心灵的伤痛,带着一腔苦苦不平的怨愤,向我们缓缓地走来。面对政敌居心叵测的诘问与挖苦,他以一切“又如何”的超世越俗的不屑,傲然回击着无耻小人的刻毒挑衅。像闪电划破黑暗的夜空,像惊雷响彻无边的原野,是他,一个卑贱的奴隶,一个不准出生的奴隶,在仰天疾呼;用他活了整整52年的奋斗人生,用他创建的前无古人的辉煌大业,尽情地嘲笑着无稽的“天命”之谈!……这,就是那一个令人难
期刊
红柯的长篇小说《大河》描写的是阿尔泰军垦区老金一家的传奇故事。桀骜不驯的女兵爱上了小文书,但却被认为违反了军纪,小文书被调到牧业班去放羊,后来却被白熊吃掉了。女兵为了寻找情人独自跑到森林里去,半年后怀着孩子回到了垦区,老金后来便成为孩子的父亲。老金和女兵又有了一个女儿。老金带孩子到森林里和白熊交上了朋友,老金和军垦区的女医生发生了关系,被逮捕,在送往团队的路上被白熊截走。若干年后,儿子成为阿尔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