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和方法
我科自2000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5~63岁,平均47岁。15例有不同程度肝区不适,腹胀、腹痛,肝区包块等临床症状,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在B超、CT检查时偶然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3例,23例患者AFP均为阴性。肿瘤分布:肝左叶6例,右叶12例,两叶分布5例;单发16例,多发7例;肿瘤直径5.3~21cm,≥10cm8例。DSA造影证实20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1例由胃左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所有病例均经B超、CT扫描或DSA造影确诊。
栓塞材料:平阳霉素(PYM)8~24mg,超液化碘油5~20ml,PYM与碘化油比例为1mg∶1ml,自制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
介入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由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肝左、右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了解血管瘤部位、数目、大小以及主要供血动脉,造影证实后,将导管超选择至CHL供血动脉,导管头端尽量进入瘤体或瘤体近端,如普通导管不能选插至肿瘤供血动脉,可用微导管,再次造影,确诊无误并无重要侧支循环后,先经导管推注利多卡因5~10ml,然后在电视监视下缓慢推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剂用量与血管瘤直径之比约为1∶1。造影发现动-静脉瘘时,先用明胶海绵堵塞瘘口,再行CHL栓塞治疗。若瘘口堵塞不满意,应放弃介入治疗。CHL巨大、多支供血,病人年龄>60岁时可分次栓塞治疗[2],减少栓塞后疼痛不适,术后发热等不良反应。
结 果
血管造影表现:术前DSA造影,其中20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1例由胃左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供血动脉无或轻度增粗以及受压改变,动脉期表现为点状、片状对比剂浓染,呈“小棉团”征及“树上挂果”征,持續20秒或更长时间,呈典型的“早出晚归”征,动-静脉瘘2例。
疗效观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9例,缓解3例,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6~24个月分别采用CT、B超随访,经1~3次介入治疗,瘤体碘油沉积满意,瘤体明显缩小,18例瘤体缩小大于50%,5例小于50%。
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本组1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胀痛和烧灼感,4例出现恶心,呕吐,5例出现低热(<38℃),3例肝功能轻度异常,经积极保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为多发性CHL,肝左、右叶各一,术后上腹部剑突下疼痛,皮肤变红,范围约10cm×10cm,12小时后局部腹壁肿胀、隆起,考虑肝动脉小分支与腹壁动脉分支有异常吻合,异位栓塞所致,经对症治疗3天后疼痛缓解,7天水肿消失;无1例胆管毁损。
讨 论
CHL发病率为4%~7%,其中50%~70%无临床症状[1]。平阳霉素是通过抑制DNA的合成,切除DNA链[3]而破坏CHL的异常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发生变性、坏死、塌陷、血栓形成、纤维化,由于药物局部高浓度、高渗状态,导致血管内皮无菌性炎症,继发内膜增厚,管腔缩小[4],而达到治疗目的。超液化碘油作为不透X线的载体,其流动性好,具有填塞瘤体血窦,便于影像监视下释放和判断栓塞效果。明胶海绵微颗粒无明显不良反应,取材方便,用于供血丰富且窦腔较大血管瘤及周围血管栓塞,使瘤体内血窦压力降低,有利于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沉积,达到长期渐近性闭塞血管的效果,术后反应亦较轻。
适应证:①CHL病变巨大(大于5cm)并有继续增大趋势;②瘤体破裂导致腹腔出血或瘤体位于肝包膜下有潜在出血可能者;③肿瘤较大,引起肝包膜下紧张导致疼痛或邻近器官受压移位,引起明显症状;④肿瘤位于肝门部或大血管周围,手术切除有较大风险者;⑤年龄大或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⑥手术切除前动脉栓塞治疗减少术中出血。
近期有人报道73%CHL病人存在动-静脉瘘,本组造影发现2例动-静脉瘘,先用明胶海绵微颗粒栓塞瘘口,然后再推注混合乳剂;1例肝动脉小分支与腹壁动脉分支吻合,在造影时未发现,实属少见。
并发症预防:①插管手法要轻柔,防止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管进入血管夹层、血栓形成导致介入手术失败。②超选导管必须到位:导管应尽量选择性插到CHL供血动脉,RH导管超选择有困难,可使用微导管,反复插管不能超选到供血动脉或严重动-静脉瘘不宜介入治疗。③栓塞剂推注速度及用量:CHL血流动力学与肝细胞癌不同,没有肝细胞癌时出现的增粗、扭曲的肿瘤血管,也没有因肿瘤动脉的压力比正常血管低而出现盗血现象,和原发性肝癌相比,CHL介入栓塞时,栓塞剂更容易到达正常肝组织,造成肝脏损害和胆道毁损,因此,术中应在X线透视下缓慢、少量、间歇推注栓塞剂,一般不超过0.5ml/秒,观察流速缓慢、逐渐停顿时应停止注射,避免反流。栓塞剂用量根据肿瘤大小而定,平阳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是肺纤维化,累计量不超400mg,介入治疗用量在8~24mg,无明显不良反应。④术后不良反应处理:经肝动脉灌注并栓塞CHL血窦后,药物及缺血的刺激出现肝区疼痛,经导管缓慢推注2%利多卡因5ml疼痛可缓解,必要时肌注哌替啶50~75mg止痛,还能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术后积极进行保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住院3~5天,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出院。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介入治疗CHL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快,不良反应小,适应证广,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可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金山,主编.现代腹部介入放射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3-95
2 靳海英,张和平,索智敏,等.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放射学实践,2000,15:9-11
3 曹殿波,张秀梅,王大伟.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32例报告).吉林医学,2004,25:18-20
4 欧阳墉,王颖,欧阳雪晖,等.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和介入治疗的争议和探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746-750
我科自2000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5~63岁,平均47岁。15例有不同程度肝区不适,腹胀、腹痛,肝区包块等临床症状,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在B超、CT检查时偶然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3例,23例患者AFP均为阴性。肿瘤分布:肝左叶6例,右叶12例,两叶分布5例;单发16例,多发7例;肿瘤直径5.3~21cm,≥10cm8例。DSA造影证实20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1例由胃左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所有病例均经B超、CT扫描或DSA造影确诊。
栓塞材料:平阳霉素(PYM)8~24mg,超液化碘油5~20ml,PYM与碘化油比例为1mg∶1ml,自制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
介入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由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肝左、右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了解血管瘤部位、数目、大小以及主要供血动脉,造影证实后,将导管超选择至CHL供血动脉,导管头端尽量进入瘤体或瘤体近端,如普通导管不能选插至肿瘤供血动脉,可用微导管,再次造影,确诊无误并无重要侧支循环后,先经导管推注利多卡因5~10ml,然后在电视监视下缓慢推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剂用量与血管瘤直径之比约为1∶1。造影发现动-静脉瘘时,先用明胶海绵堵塞瘘口,再行CHL栓塞治疗。若瘘口堵塞不满意,应放弃介入治疗。CHL巨大、多支供血,病人年龄>60岁时可分次栓塞治疗[2],减少栓塞后疼痛不适,术后发热等不良反应。
结 果
血管造影表现:术前DSA造影,其中20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1例由胃左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供血动脉无或轻度增粗以及受压改变,动脉期表现为点状、片状对比剂浓染,呈“小棉团”征及“树上挂果”征,持續20秒或更长时间,呈典型的“早出晚归”征,动-静脉瘘2例。
疗效观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9例,缓解3例,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6~24个月分别采用CT、B超随访,经1~3次介入治疗,瘤体碘油沉积满意,瘤体明显缩小,18例瘤体缩小大于50%,5例小于50%。
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本组1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胀痛和烧灼感,4例出现恶心,呕吐,5例出现低热(<38℃),3例肝功能轻度异常,经积极保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为多发性CHL,肝左、右叶各一,术后上腹部剑突下疼痛,皮肤变红,范围约10cm×10cm,12小时后局部腹壁肿胀、隆起,考虑肝动脉小分支与腹壁动脉分支有异常吻合,异位栓塞所致,经对症治疗3天后疼痛缓解,7天水肿消失;无1例胆管毁损。
讨 论
CHL发病率为4%~7%,其中50%~70%无临床症状[1]。平阳霉素是通过抑制DNA的合成,切除DNA链[3]而破坏CHL的异常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发生变性、坏死、塌陷、血栓形成、纤维化,由于药物局部高浓度、高渗状态,导致血管内皮无菌性炎症,继发内膜增厚,管腔缩小[4],而达到治疗目的。超液化碘油作为不透X线的载体,其流动性好,具有填塞瘤体血窦,便于影像监视下释放和判断栓塞效果。明胶海绵微颗粒无明显不良反应,取材方便,用于供血丰富且窦腔较大血管瘤及周围血管栓塞,使瘤体内血窦压力降低,有利于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沉积,达到长期渐近性闭塞血管的效果,术后反应亦较轻。
适应证:①CHL病变巨大(大于5cm)并有继续增大趋势;②瘤体破裂导致腹腔出血或瘤体位于肝包膜下有潜在出血可能者;③肿瘤较大,引起肝包膜下紧张导致疼痛或邻近器官受压移位,引起明显症状;④肿瘤位于肝门部或大血管周围,手术切除有较大风险者;⑤年龄大或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⑥手术切除前动脉栓塞治疗减少术中出血。
近期有人报道73%CHL病人存在动-静脉瘘,本组造影发现2例动-静脉瘘,先用明胶海绵微颗粒栓塞瘘口,然后再推注混合乳剂;1例肝动脉小分支与腹壁动脉分支吻合,在造影时未发现,实属少见。
并发症预防:①插管手法要轻柔,防止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管进入血管夹层、血栓形成导致介入手术失败。②超选导管必须到位:导管应尽量选择性插到CHL供血动脉,RH导管超选择有困难,可使用微导管,反复插管不能超选到供血动脉或严重动-静脉瘘不宜介入治疗。③栓塞剂推注速度及用量:CHL血流动力学与肝细胞癌不同,没有肝细胞癌时出现的增粗、扭曲的肿瘤血管,也没有因肿瘤动脉的压力比正常血管低而出现盗血现象,和原发性肝癌相比,CHL介入栓塞时,栓塞剂更容易到达正常肝组织,造成肝脏损害和胆道毁损,因此,术中应在X线透视下缓慢、少量、间歇推注栓塞剂,一般不超过0.5ml/秒,观察流速缓慢、逐渐停顿时应停止注射,避免反流。栓塞剂用量根据肿瘤大小而定,平阳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是肺纤维化,累计量不超400mg,介入治疗用量在8~24mg,无明显不良反应。④术后不良反应处理:经肝动脉灌注并栓塞CHL血窦后,药物及缺血的刺激出现肝区疼痛,经导管缓慢推注2%利多卡因5ml疼痛可缓解,必要时肌注哌替啶50~75mg止痛,还能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术后积极进行保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住院3~5天,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出院。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介入治疗CHL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快,不良反应小,适应证广,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可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金山,主编.现代腹部介入放射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3-95
2 靳海英,张和平,索智敏,等.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放射学实践,2000,15:9-11
3 曹殿波,张秀梅,王大伟.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32例报告).吉林医学,2004,25:18-20
4 欧阳墉,王颖,欧阳雪晖,等.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和介入治疗的争议和探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746-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