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形象探析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物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分析人物形象是解读小说的基本手段。本文以《哦,香雪》的阅读教学为例,从不同视角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香雪这一人物形象作了具体、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归纳概括出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人物教学;《哦,香雪》;香雪
  在教学《哦,香雪》时,笔者以“用语言为香雪画像”为总情境,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香雪,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初步印象:你眼中的香雪是个什么样的人。
  活动二。全面分析:他们(台儿沟的姐妹们、凤娇、香雪的初中同学、火车上的女学生、香雪的娘等)眼中的香雪是个什么样的人。
  活动三。深入理解:作者眼中的香雪是个什么样的人。
  活动一的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请说说看香雪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认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这样说?
  生1:“话不多,胆子又小。”小说第48段有这样一句话。
  师:这句话是作者的叙述,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1:小说第6段写她害怕火车。第73段写她“怕头发,”“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
  师:你认定她是胆小的。【板书:胆小】对此有不同看法吗?
  生2:我觉得她在有些方面胆小,但在有些方面却特别胆大。
  师:【板书:胆大】哦,你具体说说看。
  生2:你看她敢跳上火车,还敢一个人走夜路回家。
  师:你们赞同他的看法吗?
  生3:我觉得这不是她胆大,而是在于她内心的那个精神支柱——自动铅笔盒,为了这个自动铅笔盒,她什么都敢做。
  师:也就是说一个自动铅笔盒可以让胆小的人变得胆大。
  生3: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她是个有梦想的人,这个梦想给了她力量。
  师:所以,你的看法是香雪是个有梦想的人。【板书:有梦想】那其他人没有梦想吗?比如台儿沟的姐妹们,比如凤娇?
  生4:香雪的梦想和他们不一样,香雪是渴望通过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台儿沟的姐妹们,还有凤娇,希望火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师:能说说你的依据吗?
  生4:第57段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第49段她打听的事都和学习有关,还有,第77段“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可见她非常渴望上大学,走出台儿沟。
  师:很好。但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想通过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应该努力学习,自动铅笔盒真会是一个“宝盒子”吗?如果不是,香雪为什么那么在意它?
  生5:因为香雪觉得这就是城里人的一个象征,生活的经历告诉她贫穷是可耻的。
  师:那么你觉得这样的香雪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自尊、敏感。【板书:自尊、敏感】
  师:还有怎么看待香雪的呢?
  生6:我觉得香雪是个坚强的人。
  师:为什么?
  生6:你看,女同学们羞辱她,她没有屈服,而是想办法改变处境;被火车带走,也没有放弃,而是克服胆怯坚定地往回走。
  师:精神上的羞辱没有压跨她,现实中的处境没有吓倒她,是足够坚强。【板书:坚强】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7:我觉得香雪是淳朴、善良的。第48段写她那么信任旅客,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第72段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师:【板书:淳朴、善良】替凤娇委屈我们能理解,她为什么会替台儿沟委屈呢?
  生8:因为她觉得就是台儿沟的落后,才让人敢于利用凤娇的多情。
  师:所以,在她心目中,虽然也觉得台儿沟贫穷落后,但还是对它有着深厚的情感。从中可以看出她的淳朴、善良。
  生8:我觉得她还有点儿自卑。因为她感受到了台儿沟的落后,落后就要受到别人的欺负。
  师:【板书:自卑】其实不仅凤娇,她自己不也是受到欺负吗?小说中有没有?
  生8:有,她受到了同学的欺负。她没有因为铅笔盒是父亲做的而自豪,反而觉得它那样笨拙、陈旧,也可见她的自卑。
  学生对香雪的印象是基于常规的分析方法,即抓住小说的情节和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这些对香雪的认识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一定准确,很难说全面,更谈不上深刻。所以,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变换视角来认识人物。
  活动二的实录如下。
  师:下面我们来变换一下视角,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香雪,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来谈。
  生9:我想说说香雪的初中同学会怎么看香雪。她们眼中的香雪是贫穷的,而且是迟钝的。
  师:贫穷容易理解,为什么说是迟钝的?【板书:贫穷、迟钝】
  生9:她不能理解那些同学不怀好意的问话。第59段“之后,又对香雪在这方面的迟钝感到说不出的怜悯和气恼”。
  师:很显然,香雪和她的同学不是一类人,那么如何理解同学们的“怜悯和气恼”呢?怜悯什么?又气恼什么?
  生9:怜悯她的遲钝,气恼也居然这么迟钝。
  生10:我觉得这种“怜悯和气恼”其实是她们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她们高高在上,也就假意惺惺的去怜悯;气恼是因为香雪不能理解她们的问话,也就让她们失去了这样问的乐趣。
  师:都说得很有道理。还有选择别的视角的吗?
  生11:我选择娘眼中的香雪,我觉得在娘的眼中,香雪是个善良、乖巧、懂事的孩子。第77段,写香雪小时候没用衣裳换芝麻糖,写香雪从来不骗人。而且我觉得香雪能成为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娘也应该是高兴的。
  师:的确从香雪的表现来看,可以说是乖巧、懂事的。【板书:乖巧、懂事】我想问,在自动铅笔盒这件事上,香雪到底是不是骗娘?   生11:我觉得不是,因为自动铅笔盒就是香雪的精神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香雪就有可能考上大学。
  生12:我觉得是,因为前面我们就分析过,这只是香雪的自尊心在作怪。
  生13:我觉得不是,因为香雪还是告诉娘用40个鸡蛋换了铅笔盒,如果她要诚心骗娘的话,她完全可以撒谎蛋打破了呀、被骗了呀什么的。
  生14:我也觉得不是,因为香雪这么做有她的道理,只不过这个道理很难向娘解释清楚,所以就换了一个她认为娘能理解的方式。
  ……
  师:同学们的看法都有一定道理,在是骗还是不骗的问题上还要纠结,从香雪的角度来说,还是说她的善良。而从娘的角度来说,看到的是香雪的成长变化,看到的是香雪有了自己的梦想追求。同学们还有选择别的视角的吗?
  生15:我选择火车上的女学生视角。我觉得女学生会认为香雪是个执着的人,她肯定会和香雪聊这个自动铅笔盒的事,也就知道香雪冒着多大的困难和危险来换这个自动铅笔盒,可见香雪的执着,而且不管她如何拒绝,香雪最后把鸡蛋硬塞给了她。
  师:香雪是执着的。【板书:执着】这种执着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自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台儿沟再穷,她也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还有吗?
  生16:从凤娇的角度来看,香雪太柔弱了。
  师:柔弱?是说身体还是性格?
  生16:凤娇是很泼辣的,敢爱敢恨,敢做敢当。从她的角度来看香雪,肯定会觉得香雪太柔弱了。
  师:小说中没有直接表现,但你这样的理解也有道理。【板书:柔弱】为什么没有同学选台儿沟的姐妹们的角度?
  生:因为看法差不多。
  师:台儿沟的姐妹本来就是群像,有很多话都是作者直接代言了。那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些词语,为我们树起了一个立体的香雪,那用这些词来概括香雪,都准确吗?先看看其中有没有矛盾的地方?
  生:胆小与胆大、自尊与自卑、坚强与柔弱。
  师:那这些词中有没有什么是不妥当的?
  生:没有。
  师:这就提醒我们,人们的形象不是只有一面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物的形象不可能完全一致,举个例子来说,鲁迅先生既会“横眉冷对千夫指”,也会“俯首甘为孺子牛”。另外,因为彼此关系上的不同,人物之间关注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如《红楼梦》中,贾敏、王夫人所说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观察到的贾宝玉就是不一致的。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要有我们自己的判断。就像我们先前分析胆小和胆大的矛盾统一其实是因为香雪有了精神的支柱。自尊和自卑、坚强与柔弱也着特定的原因,同学们可以再进一步深入思考。
  作者写作时的最佳视角只有一个,但这并不代表这个视角就能看到人物的全部。所以,作者会设计其他视角来作为补充。活动二的讨论,让学生从更多的侧面去观察香雪。香雪的形象变得丰滿起来,一些容易被忽略而又至关重要的特点就会被发掘出来。
  活动三的实录如下。
  师:香雪不是一个完人形象,在她身上有着优点也有着缺点。我们通过分析对香雪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但这种理解只能代表读者的,不能代表作者的。那作者眼中的香雪是什么样的人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对待香雪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17:赞美。因为小说的标题《哦,香雪》,在小说的结尾也写道:“哦,香雪!香雪!”
  师:请你带着你的理解将小说的结尾朗读一下。
  师:这个“哦”其实就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在其中,这是作者情不自禁的一种表现。阅读小说要注意抓这样的抒情、议论之处。
  师: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之后,小组讨论,你认为作者眼中的香雪是什么样的人。
  生18:作者眼中的香雪是台儿沟的先行者,她的思想认识已经超出了台儿沟的姑娘,她通过上学接受了新思想,又因为火车激发了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她认为上大学是她走出大山最好的方法,她对这一点无比渴望。而台儿沟的姑娘们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们想的只是改善物质生活。
  ……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是准确的,作者塑造香雪这样的形象与早年的知青经历有关。
  【投影】铁凝曾下乡四年,对纯洁天真少女的执着追求就是源于她年轻时的知青经历。当知青时的铁凝与一群十八九岁善良质朴的农村女孩十分投缘,并与她们有着深厚友谊,她们对铁凝的关怀深深地感动着她。可以说,农村女孩的善良质朴是铁凝创作的源泉,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的原型人物。她得以拥有近距离、深度描摹少女美丽情怀的契机,是与早期与纯真少女的接触分不开的。
  师:所以作者塑造的香雪和这些农村女孩一样善良、质朴、真实、美丽。
  师:有没有谁能来总结一下小说中的香雪形象?
  ……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有着作者或作者身边人的影子”,所以尽管我们对人物形象可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析,但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永远是必要的。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意味着要分析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阅读作品时,会不由自主地带上主观色彩,从个性化解读的角度来说是正确的。但从把握作品本身意义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变换多种观察视角。总的来说,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抓情节、抓细节,可以让我们得出对人物的基本印象;抓侧面,抓矛盾,可以让我们对人物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抓作者,抓意图,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物形象的作者寓意与时代特性。
  [作者通联:江苏仪征中学]
其他文献
13岁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很多人这个时候刚踏进初中的校门。然而,13岁的张妍炀已成为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数学系非线性分析方向的一名研究生。  张炘炀1995年生于辽宁盘锦,2000年上小学,随后连续跳级。2005年,他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当时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之后,他用3年时间修完了大学4年的学分,并顺利考上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奇迹”张妍炀离不开他的父亲张会祥。张会祥有自己的一套理
用谐音的方式来形成“以此指他”的效果,是歇后语中的惯用手法。很多歇后语是大家熟悉的,如“孔夫子搬家——尽输(书)”,用“书本”的“书”字和“输赢”的“输”的谐音来表示一个人在比赛或游戏中总是失败。另外一个相似的“小苏他爹——老输(苏)”,是利用有的地方发音“su”和“shu”区分不出来而设计的。  歇后语中还有很多用谐音的,比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十)”,用来形容人的生活穷悃窘迫
诗人走到田野上;他欣赏,  他赞美,他在倾听内心的竖琴声。  看见他来了,花朵,各种各样的花朵,  那些使红宝石黯然失色的花朵,  那些甚至胜过孔雀开屏的花朵,  金色的小花,蓝色的小花,  为了欢迎他,都摇晃着她们的花束,  有的微微向他行礼,有的做出娇媚的姿态,  因为这样符合美人的身份,她们  亲昵地说:“瞧,我们的情人走过来了!”  而那些生活在树林里的葱茏的大树,  充满着阳光和阴影,嗓
这只孔雀不知有啥“本事”,让纽约的警察抓狂不已。  The police of New York try their best to catch a wandering(四处游荡的)peacock for the second time, but they fail(失败)again. This time the peacock is walking on a roof(屋顶). It is so
山寨版凡尔赛宫    你见过山寨版的凡尔赛宫吗?59岁的英国老爷爷阿德里安·里曼花费了23年时间,动手将原本平常的二居室打造成了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官”。  阿德里安是一名前英国海军舰队厨师,他和妻子住在一套由政府提供的2室1厅廉租公寓中。当他1986年搬进这套小公寓后,就立即产生了对公寓进行重新装修的冲动。由于对巴洛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情有独钟,他决定以法国凡尔赛宫为蓝本,亲自动手装饰房间。
只有经烈火磨练过的泥土,才能获得新生;只有经泪水洗涤过的双眼,才能将前路看得更清楚。   ——题记  阴风、苦雨;暗日、冷寂。  在接过成绩单的一刹那,我的内心苦成了一片滂沱的雨。  面无表情的我独自撑着伞,在狂骤的雨点中穿梭,茫茫然不知终点在何方。是的,我已失败多次!多少次为解一道题而忘了周围的一切,多少次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多少个夜晚在灯下苦熬奋战,却换不来理想的成绩!是继续披荆前行,还是就
橄榄油中含有比任何植物油都要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维生素A、D、E、F、K和胡萝卜素等脂溶性维生素及抗氧化物等多种成分,并且不含胆固醇,因而人体消化吸收率极高。食用橄榄油可以有效减少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发生。大家知道吗?浑身是宝的橄榄油不仅具有食用功能,还是美容护肤的好帮手哦!下面就给爱美的女生们介绍几种橄榄油的美容护肤功效。  1. 四季护肤  在洗净的皮肤表面涂上橄榄油,有利于保持水分并滋养肌肤
他父亲是普通的小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家中的地位。因为在家族中最小,打一出生,他就受到了极尽的宠爱,这让他处处显得盛气凌人。  两岁,他已经开始躲在女生的后面,冷不丁地拽人家的小辫子;三岁,爷爷刚一转身,他就把爷爷种了一个上午的花连根拔除,还嚷着天女散花;四岁,他在别人家的墙壁上涂满颜料,然后躲在僻处,看着人们着急的背影暗自偷笑。他成了附近有名的调皮大王,哥哥姐姐们都不喜欢他,邻居
摘 要 秦王在以城易璧、渑池之会两事件中都是先挑衅后退让,传统观点的秦王被威服论、主动让步论、试探威吓论等均不能完整解释秦王此不合常理做法;诸侯各国因文化定式而长期对秦国污名化,出身卑秦、国力卑秦、文化卑秦;秦王的两次挑衅都是秦国在崛起过程中为去污名化、寻求文化心理突围的现实策略选择。   关键词 以城易璧;渑池之会;卑秦;污名化;文化心理  秦、赵两国“以城易璧”“渑池之会”是《史记·廉颇蔺相
如果你站在地球的赤道线(假设赤道带就是一条细线)上,在你的左边(北半球)和右边(南半球)各有一群猪,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北半球的猪尾巴都向右弯曲,南半球的猪尾巴都向左弯曲。类似的情况还有:北半球的浴缸在放水时,会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旋涡,而南半球的浴缸在放水时则会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漩涡。  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  其实,人们在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注意到确实存在着一种来历不明的“力”,在暗中对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