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来源 :文史精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画家张大千在海外一直心系祖国,晚年由于种种原因他没能回到大陆,去了台湾。他在台湾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请看朱小平先生撰写的《张大千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其他文献
汪曾祺的泡茶馆,那是早就“泡”得成了 癖,出了名的,这在其同辈作家之中,确乎称得上首屈一指。 汪曾祺的泡茶馆之癖,那是在受了其家乡的高邮茶道文化俗风陶染之下,才始养成的
195O年5月上旬,共和国刚成立不到一年。通宵达旦工作的毛泽东刚处理完要件,便叫毛岸英火速赶回中南海。他要实现蕴藏心底多年,与儿子们商量过多次的计划;叫儿子回长沙板仓,代
我在李立三身边工作期间,只知道李立三先后共有6个孩子,2男4女,都有过接触和交往。但是,在李立三离开人世17年后,1984年11月17日我抵达湖南省醴陵县参加李立三故居开放典礼时
我最早知道陈叔通先生, 是在我父亲学鉴赏时 的老师张效彬老先生的寓所。张老是有名的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郭沫若等知名人士是他那里的常客。 少年时代,父亲常携我去张老寓
“一名而立,旬月踟蹰”,文章的署名,是文章的标识,比题目还要重要,所以文人在署笔名的问题上,一般是很重视,有时是很费周折的。 在中外文学史上,鲁迅的笔名是一道奇妙的“艺
中国海峡两岸都把植 树节定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3月12日,这是对中山先生生前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不朽功绩的最好纪念。 中山先生年轻时,业已明了植树造林事关国计民生大
我的父亲陈永贵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8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他的作风和品质,常常给我以激励和鞭策;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也常常在儿孙们中间相耳传颂着—
一个学贯中西、满腹经纶的著名博士,一个翻云覆雨、变幻无常的国民党党魁,他们晚年在台湾的交往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台湾政治生活的风风雨雨。
1933年9月,我和爱人欧阳恺丽订婚前, 无意地发现她手中所持一把黑扇,上 面所写的一行又一行的泥金楷书,竟出自钱大钧的手笔。我诧异地问她那把扇的来历,她告我是她姊姊欧阳藻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主席应蒋介石委员长的邀请,赴重庆参加举世闻名的重庆谈判。来到重庆,毛主席的老朋友——国民党元老、诗人柳亚子先生高兴地拜访他。见面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