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强大动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和战斗力,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务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我个人认为,应该着重在“力”和“新”两个字上狠下功夫。
一、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为切入点,探索工作新方法
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客观要求。党的基层党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党务工作理论,党的基础建设得到健康发展,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但是,在新形势下,随着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党的基层工作建设中“书记难选配,党员难发展,干部难管理,素质难提高”的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建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选准配强党的基层领导班子,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作为基层党务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并在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方法上下功夫。
一是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党的基层工作凝聚力战斗力的强与弱,关键在怎样选好配强基层党务领导班子。目前,在基层选用干部工作中,还存在标准不高,视野不宽,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增强时代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在选人用人上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创造公平、平等竞争,择优选用的新机制。
二是改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实现由应急式向主动式转变。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是根本。近年来,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甚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被动应急式的培训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少,因此必须制定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计划性和灵活性,增强培训的时效性。
三是拓宽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渠道,实现由封闭向公开的转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党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把党的基层党务建设的目标任务,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等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将有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以扩大基层党务工作影响力为着力点。开拓工作新领域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的日趋多样化,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此,基层党务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一是要必须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二是要扩大基层党务组织;三是要拓展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覆盖面;四是要增强基层党务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同时,基层党的工作还要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组织迅速发展的形势,要加强基层党务工作的设置,要取消党的建设工作的“空白点”。
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理顺基层党的隶属关系,这是党的建设和全部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通过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努力,基层党务工作设置的覆盖面逐步拓宽,但在一些新的市场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党务工作还相对滞后,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必须针对新的市场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实际,在基层党组织设置、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努力做到“两有”、“两要”,即:有党员就要有基层党组织,有组织就要有上级;有党员有组织就要开展活动,就要发挥基层党务工作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以激发基层党务工作内在活力为着重点,创建工作新载体
党的基层工作者肩负着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任。基层党务工作抓得好不好,工作成效大不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强不强,都要以群众利益的落实程度来衡量和检验。创建新的工作载体,面对基层党务工作就要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工作就会有活力。因此,要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渗透、融合到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中,防止出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二是要立足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基层党务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防止以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代替党的建设工作。要根据发现变化的实际,不断改进,完善和丰富党的基层党务工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通过创新新的工作载体,激发基层党务工作的内在活力;三是要有利于增强党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四、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立足点。推进党务工作新转化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基层党务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要做到五个坚持。
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党的建设要有新作为,必须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来展开,并自觉贯穿于党务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把基层党务工作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务工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务工作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和强劲动力。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把尊重人、理解人作为切入点,把关心人作为着力点,更加注重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功能的强化,更加注重基层党员合法权益的维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基层党员的有效机制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员干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着眼于群众满意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始终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务工作的立足点,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要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做好基层党务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协调推进,努力使基层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建设各方面融会贯通、形成整体合力。
四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灵魂。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党员思想状况的新变化,抓住基层党务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用新的视角认识新的问题,用新的思维研究新的情况,用新的理念谋划新的举措,努力使基层党务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五要坚持基本纲领、注重实践。新形势下基层党务工作的创新,必须坚持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紧紧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服务于改革,发现和稳定大局,不断提高基层党务工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全党工作大局服务的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要求,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变化,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推进基层党务工作的创新,在“结合”上寻找差距和任务,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偏离方向,而必须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实践,把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基层党务工作创新的源泉;必须坚持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前提下在创新中更好地实现继承。
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既要注重实践,也要抓好创新成果的推广运用和理论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必须善于把握新形势,进行不断探索创新。特别是要把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结合起来,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为丰富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做出贡献。
一、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为切入点,探索工作新方法
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客观要求。党的基层党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党务工作理论,党的基础建设得到健康发展,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但是,在新形势下,随着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党的基层工作建设中“书记难选配,党员难发展,干部难管理,素质难提高”的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建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选准配强党的基层领导班子,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作为基层党务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并在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方法上下功夫。
一是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党的基层工作凝聚力战斗力的强与弱,关键在怎样选好配强基层党务领导班子。目前,在基层选用干部工作中,还存在标准不高,视野不宽,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增强时代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在选人用人上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创造公平、平等竞争,择优选用的新机制。
二是改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实现由应急式向主动式转变。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是根本。近年来,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甚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被动应急式的培训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少,因此必须制定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计划性和灵活性,增强培训的时效性。
三是拓宽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渠道,实现由封闭向公开的转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党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把党的基层党务建设的目标任务,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等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将有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以扩大基层党务工作影响力为着力点。开拓工作新领域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的日趋多样化,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此,基层党务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一是要必须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二是要扩大基层党务组织;三是要拓展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覆盖面;四是要增强基层党务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同时,基层党的工作还要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组织迅速发展的形势,要加强基层党务工作的设置,要取消党的建设工作的“空白点”。
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理顺基层党的隶属关系,这是党的建设和全部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通过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努力,基层党务工作设置的覆盖面逐步拓宽,但在一些新的市场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党务工作还相对滞后,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必须针对新的市场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实际,在基层党组织设置、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努力做到“两有”、“两要”,即:有党员就要有基层党组织,有组织就要有上级;有党员有组织就要开展活动,就要发挥基层党务工作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以激发基层党务工作内在活力为着重点,创建工作新载体
党的基层工作者肩负着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任。基层党务工作抓得好不好,工作成效大不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强不强,都要以群众利益的落实程度来衡量和检验。创建新的工作载体,面对基层党务工作就要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工作就会有活力。因此,要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渗透、融合到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中,防止出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二是要立足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基层党务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防止以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代替党的建设工作。要根据发现变化的实际,不断改进,完善和丰富党的基层党务工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通过创新新的工作载体,激发基层党务工作的内在活力;三是要有利于增强党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四、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立足点。推进党务工作新转化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基层党务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要做到五个坚持。
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党的建设要有新作为,必须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来展开,并自觉贯穿于党务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把基层党务工作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务工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务工作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和强劲动力。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把尊重人、理解人作为切入点,把关心人作为着力点,更加注重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功能的强化,更加注重基层党员合法权益的维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基层党员的有效机制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员干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着眼于群众满意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始终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务工作的立足点,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要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做好基层党务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协调推进,努力使基层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建设各方面融会贯通、形成整体合力。
四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灵魂。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党员思想状况的新变化,抓住基层党务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用新的视角认识新的问题,用新的思维研究新的情况,用新的理念谋划新的举措,努力使基层党务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五要坚持基本纲领、注重实践。新形势下基层党务工作的创新,必须坚持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紧紧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服务于改革,发现和稳定大局,不断提高基层党务工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全党工作大局服务的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要求,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变化,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推进基层党务工作的创新,在“结合”上寻找差距和任务,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偏离方向,而必须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实践,把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基层党务工作创新的源泉;必须坚持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前提下在创新中更好地实现继承。
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既要注重实践,也要抓好创新成果的推广运用和理论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必须善于把握新形势,进行不断探索创新。特别是要把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结合起来,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为丰富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