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酒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special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时最喜过岁末,各家喜事扎堆了办,可以常去吃酒。我家乡赴喜宴叫“吃酒”。
  无论近邻远亲,各家总会延请祖父,他德高望重,字也好。祖父端坐一隅,写几副对子或挽联,让人张挂了。我则在一旁打下手。待祖父裁了纸,告诉我是几字联,我就替他折出几个米字格。又倒墨汁。乡人买的墨汁奇臭,若掉一滴在手上,洗去犹有余臭。祖父写一个字,我就拈了纸拖一截儿出来,又写一个,又拖一截儿。写完上联,仍旧是我执了两端,摆在角落地上。待墨干,自然有人拿去门上贴了。
  乡人办喜事是大事,前后总得三四天。搭棚子、砌炉灶、架案板,借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宰猪杀鸡酿豆腐炸丸子……炒菜、传菜,主力都是男人,女人则聚在一堆洗菜切菜擺碗洗碗,孩子们且笑且闹且追且打。
  早年间,炉灶都拿黄泥垒就,晾两日就干了,大块生炭往里扔,火呼呼地生起旺旺地烧一通,灶就干透了。大铁锅支上,大铲子架上,先把一簸箕切好的大块肥肉呼啦都倒进去,敛一些火势,任它们在里边待着,滋溜溜作响。猪油炼好拿大砂钵盛了,用来炒青菜最好。
  备菜时,最香的是炖蹄髈和鸡。卷了袖子叼根烟的厨子左右各一眼灶,一口锅炖肉,一口锅炖鸡。他自跟一旁的妇人扯闲天儿,隔一阵儿拿大铲子往锅里撸一圈,以防肉粘锅烧糊。这便开始香了,蹄髈香稠,鸡香绵长,交缠着飘远,能穿过一个厅房飘到另一个厅房去。邻家的孩子在炉灶边守个把小时,能获得蹄髈上掉下来的一小块肉,边囫囵嚼着边呼气,仿佛呼了气就不烫嘴了。鸡腿是不能掰的,哪个摆喜酒的主家都不愿意一碗整鸡缺了胳膊少了腿。
  “上菜!”厨师一声喊,大人孩子都巴巴地望过来。上菜的小哥往往好嘚瑟,一只手高高擎起托盘,在席间轻巧穿梭,到桌前又一只手端了轻松一搁。那脸上还挂一副轻巧的笑,显得托盘里的六大碗轻如一羽。席上也总坐着年轻姑娘小媳妇,或瞟一眼掩嘴笑了,也有放肆些的妇人,要摸摸小哥胳膊上的肌肉。孩子们自然只关注托盘中的大碗,看何时抵达眼前。
  席面的第一碗,我们叫“头碗”,就是大杂烩汤,无非蛋卷肉丸鹌鹑蛋火腿肠种种一锅烩了。祖父牙口不好,最好头碗。酸萝卜肚片和蹄髈是席上热门。常吃席的人都知道,第几碗上肚片,哪一碗后是蹄髈。鱼是压轴菜,到了上鱼的时候,酒席就进入尾声了。不好素食的人吃几筷子鱼之后,不等后面的甜汤和蔬菜端上来,便已离席而去。男人们自然是在的,喝酒划拳侃大山。等到主家安排人来收碗筷倒厨余,他们还在“六个六七个巧”吼得半个村子都听得见。
  祖父渐渐更老了,无法提笔写字,许多年没去乡里吃酒。那年,祖父殁了,我家成了主家,“兵荒马乱”,哪里还有心思吃喝。
  前两年,几个朋友聊起乡里酒席,勾起馋虫。其中一位的表妹恰巧结婚,就驱车往茶陵乡下去了。我们坚持随了礼金,海吃了三天。
  茶陵就是李东阳“茶陵诗派”的茶陵,谭延闿也是此地人士,世人知谭延闿为军政要员和书法家,殊不知他还是组庵湘菜创始人。如此,可知茶陵菜的渊源。
其他文献
李强,1905年生于江苏常熟,有理工科教育背景和英文基础。1925年,李强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在科研、军工生产、广播电讯和对外经贸等领域都作了许多贡献,是难得的复合型人才,还研制出我党第一批无线电收发报机。  1928年,党中央决定在上海建立无线电通讯设施。周恩来把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的任务交给李强。李强虽上过大学,但对无线电并不了解,那时书店也没有与此相关的中文书籍。但在周恩来的信任与鼓励下,李
期刊
What would you call men who went about with hammers and broke all the statues they could find, and who even went into churches and broke the statues there? Probably you would say they were bad men or crazy and should be locked up.
期刊
每换一个地方住,我都会先去找找旁边的野球场,这很重要,比商场、餐馆、公交车站都重要。如果不打球,肩颈僵硬、腰酸背痛,甩开这些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动起来。  去野球场,是打败时间的一种方式。初入一个野球场,如同步入新职场,从试探到了解每个人的打球方式,慢慢融入陌生环境。  几乎每个野球场都有一个或几个老男孩。其实“老男孩”不足以形容他们了,他们是爷爷辈的,在场上依然活跃,并且犀利。野球场上的人,刚
期刊
专栏作家,95后荆楚姑娘,崇尚热情、自由和赤诚,喜欢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生活,捕捉那些细微的心动之处。  老周是我妈的同事,也是一个中学老师。每一次,我碰到他,他都是紧紧牵着妻子的手的。从我记事时起,他和妻子牵手的这个画面就一直存在我的记忆里。如今,我26岁了。  老周今年59岁了,他很高大,皮肤白净,爱穿一身黑色风衣,整个人很有气质。相比之下,他的妻子看起来有些普通,比他要大两岁,身材干瘦得像一根竹
期刊
我曾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一个很受欢迎的话题,说:“如果可以,你想和哪个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共处一日?”我看到这个话题时,脑海中出现的那个人,是《浮生六记》里的芸娘。  《浮生六记》为清代沈复的作品,芸娘是沈复的妻子。沈复在书中主要记录了他与芸娘的日常生活和游历所见。按书中记载,芸娘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清朝女子,但林语堂先生说,芸娘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可爱的女子。不过,这并不是我选择她的原因。我想和她共处,是因
期刊
在我母亲的记忆中,有一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  那一年,母亲打零工的雪茄烟厂来了一位新同事青姨,因为和我家住在同一条街上,自然与母亲同路上下班,故事就发生在她们同行的第三天。  烟厂在小城的东边,家在小城的西边,上下班穿城而过。那时虽然没有小贩或个体户,但县城仅有的几家国营商店,都在这条路上:米粉店里冒着酸香味的臊子米粉,小食店里汤宽辣子旺的烩面,综合食堂高耸的蒸笼里的牛肉和肥肠,工农茶馆门口香糯澄
期刊
穿梭于喧闹的大街上,我仔细地寻找着,寻找那位默默地坐在地上,眼睛里流露出淡淡忧伤的大哥哥。因为,我很后悔,没有将他需要的四元钱给他……  那是这个星期六下午的事。我拉着妈妈去吃“德克士”,吃完就在街上闲逛。在一家商店的门口,我看见了一个大哥哥,他坐在冰冷的阶梯上,眼里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他的面前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资助我四元吃面以及回家的车费”。我心软,看了他的牌子就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学
老师点评:生动的描写,巧妙的对比,灵动的结构,小作者写出了散文的水平。  同学们,你们知道“不速之客”的意思吗?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为你解答吧!不速之客指未受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前不久,我家就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这个“不速之客”可与一般的客人大不相同哦!它有一身棕黄色的卷毛,柔软细腻;两只大耳朵耷拉在脑袋两侧,走起路来像两把扇子,一扇一扇的;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里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机灵劲儿;和
自古以來,饮食便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它虽以物质为基础,却在日常生活中升华为情感、凝结为文化,成了无数人携带在身心里的地域特征。普通人如此,大文豪亦是。鲁迅在哪里吃过饭?鲁迅和谁吃过饭?鲁迅喜爱的菜肴有哪些?鲁迅在吃饭时和朋友聊过什么?《鲁迅的饭局》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详实的答案。  当然,薛林荣的写作绝不只是停留于饭局的表相。换言之,饭局上的谈笑风生、觥筹交错只是他论说鲁迅的切口。  因了蔡元培对自己
期刊
1.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郡,女性着红装表示“我已经结婚”,而着绿装则表示未婚。  2.那时,伦敦议会大厦门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给维护交通秩序带来了麻烦。  3.人们受红绿装启发,想到了用“红”“绿”灯做信号灯,红色表示禁止通行,绿色表示可以捅行。  4.汽车问世以后,红绿灯便迅速流行起来,在交通要道口都装上了红绿灯。  5.黄色信号灯的发明者是一个中国人。1925年,年仅20岁的胡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