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规矩,但不就方圆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h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这样一道研究生考题:表现一个村庄,却没有具体的房子;表现一个树林,但没有一株具体的树。有人说,这是提醒我们不要谨毛失貌,谨慎拘泥于局部而损毁全貌。我却读出别出心裁打破惯常的惊喜和豁朗。
  常见画作中的村庄,多半是高墙低垣、黛白相间的错落房屋,一条清溪穿桥而过。可不可以不见房舍也成村庄?自然不难,青山为怀,层层黛瓦之上,缕缕炊烟蒸蒸而起,又有谁人不识那一管管炊烟下把酒围炉构建的安详村庄?
  规以圆,矩以方,不仅万物自有秩序,有章有法,人们还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规则。一个自如行走在规则之间且面面俱到的人,不见一丝一毫的棱角,处处方圆,也常被说成是玲珑八面的人。
  但最好不要迷恋规则。像教人作画,有先后,有轻重,有浓淡,处处分明,笔笔有序,这样的画多半千篇一律,没有突遇波澜的意外之喜。规则也好,章法也罢,不应该是一种限制和制约,而更适合作为一种建议和观鉴;它们不是边界,而该是参照。
  打破规则就需要勇气。这份勇气的前提是对既有规则的敬畏,其次是在规则之外加以探索,唯破不立。不拘一格,但依旧要遵循某种原则,只是区别于长此以往的框条,多了明达和变通,是一种新的丰富和寻找。
  较之完美,真实更美。真实是真切的原生,伴有生命存在的温度,不管是喜是悲,是善是恶,是美是陋,皆如你我所见,有无奈,也有欣喜,有挣扎,也有希望。一切真知、艺术、诗歌……无不从心里长出来,是最明澈的天然之物。“我觉得我成了空空的走廊,风吹过去,在另一边就产生了花朵和万物”,这就是真实的力量,而人在这样的力量面前,费何等的心思都会显得粗陋。
  活在当下,就是活在真实里,相对过往与未来的虚妄,唯有此时此地的身临其境,才是抵达。犹如满盘计算,为的不过是落子一刻,至于胜负则是后来之事,那么也就无从事先得知。
  重视规则,也不要唯规则;多了明达和变通的规则,是一种新的丰富和寻找;原生的真实的力量远超费尽心思;处世待人只需真实,无须非方即圆;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对规矩和人生的最大敬畏。
  但最好不要迷恋规则。像教人作画,有先后,有轻重,有浓淡,处处分明,笔笔有序,这样的画多半千篇一律,没有突遇波澜的意外之喜。规则也好,章法也罢,不应该是一种限制和制约,而更适合作为一种建议和观鉴;它们不是边界,而该是参照。
  设规而知圆,我们的生活中有耳熟能详的准则,有人尽皆知的规律,大都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自然长久的法则,我们必须遵守。然而,也有条条框框的规范制约着我们的行为,束缚了我们的思想,置身于一个“圆圈”之中,我们自然地顺从信奉。渐渐地,我们的眼界被遮蔽,让我们无从知道“圆圈”之外的广阔。
  曾经没有人怀疑那诱人的红色果实是有毒的,西红柿的美味终被多少年后一位勇敢者品尝;曾经没有人怀疑宇宙中最高是光速的定理,可是黑洞和其他的未知力量最终令我们敬畏;曾经没有人懷疑钟繇的隶书与王羲之行书的圆融与完美,直到我们领略了颠张醉素的张扬魅力……我们知道,“设规而知圆”固然重要,然死守于“圆圈”中无力开拓,终会被时代淘汰。规则也好,章法也罢,不应该是一种限制和制约,而更适合作为一种建议和观鉴;它们不是边界,而该是参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李宁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江苏盐城大冈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前身为始创于1904年的大冈高等学堂,战争年代更名为叶挺中学大冈分校。大冈中学海天文学社活动成绩斐然,在各级作文竞赛活动中获奖无数。  上榜指数:★★★★  想故乡  江苏盐城大冈中学海天文学社 倪成凤  临近秋季,触目所及并不全是苍凉的黄,更多的是青色和黄色夹杂在一起的风景。落叶铺成柔软的毯,踩上去有轻微的断裂声响,一如我背离故乡时的痛。  
陶渊明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  齐白石年过九旬,发现自己画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练描红,临摹历代名画经典。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紅这般初级的东西?”旁人更是戏为“呆拙”。描红乃初学者入门功课,是“小儿功”。而这位书画名家,却临池不辍
【本期赛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文章。  我曾经跟朋友聊过这段学英语的日子,他感叹说:真是只有贫穷才能出英雄啊!我说:不对,贫穷不会出英雄,這个时代贫穷只会让人寸步难行,贫穷只会让人志短。其实,专注才能出英雄。  何为痴?林语堂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留一点痴性,做一个痴人,把时间、精力和
纪德说:“借着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里,我们谋求出路,改造世界,开发自然,却往往忽视了经济效益背后更加重要的自然规律,而这顺应自然,实现有所作为的发展之道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法自然。”此处的自然并不是指狭义上的青山绿水的自然,它是尘世间众生生存的混沌状态的统称,而“法”字则有遵循、提供、依照之意。自然万物须得依从于道,而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之人生而论,大体说来,似乎人常从自然走向文化,从孤独走向大群,从安定走向活动。自然、孤独与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文化、大群与活动,如木之枝,水之流。若文化远离了自然,则此文化必渐趋枯萎。若大群泯失了孤独,此大群必渐成空洞。若活动损害了安定,此活动也必渐感怠倦,而终于不可久。  乡村是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的,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大群与活动。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滴墨水滴入裝满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整杯水都会慢慢变成黑色;将两滴墨水同时滴入温度不同的两杯水中,盛有热水的这杯就会先变成黑色;但放置一段时间后,无论是之前的热水杯还是冷水杯,其水里的黑色均慢慢沉淀,水杯中上层的清澈渐渐显露……  现实世界中,这滴墨水常常是生活中的污浊、卑鄙或黑恶,也可以是人生中的苦痛、艰难和挫折,还可以是人与人
采访花丝镶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时,这位在业界被尊称为“程观音”的女士,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干我们这一行,新手与老手的区别在哪里?手法的精细娴熟,还是对工具的创造性运用?都不是,说到底,是对呼吸的控制能力。  花丝镶嵌这种工艺,在影视剧中我们见过不少。皇后的凤冠,嫔妃的金簪,皇帝放在书案上的文房宝车,都是这种精细工艺的结晶。这种古老的黄金工艺的烦难之处,一是备料,二是焊接,三是填丝。每一步,
清晨初醒时,一缕阳光刚好照射在我的窗台,抬头望去,是久违的湛湛青空。时间仿佛驻足在这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又转瞬即逝。  此刻,我呆呆地坐在窗前,而有些人、有些事却永远地停留在了昨天。大地归咎于人,惩罚那些不知足的人们,然而却有多少无辜的人们为此付出了生命。  连日来,那些冰冷、灰暗,不断往上攀爬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而背后掩藏的是多少弱小生命的消逝?在这漫长的冬季,我的泪水滑落,窗外的风仿佛唱起了冬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生活中,处处有局限。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局限。  写作指导  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局限”。第一句讲述了局限在生活中的普遍性,第二句限定了局限的概念,我们通常认为看不见是局限,却忽略了看得见也是一种局限,从而证明“生活中,处处有局限”的合理性。  虽然这两种局限看起来是并列关系,但若侧重写后者应当更有深度。可恰
春柳如烟,行尽江南山水千里,沿着石板,小巷深浅间,轻轻推开掩着的门扉,遇见一场传承的宴会。  旧时人们生活的许家山,躲在青石灰瓦的老房子里,那是爷爷奶奶生活了一世的地方。大大小小几百座石屋,依山而布。阳光投在石巷里,石屋的阴影高大而沉重,如古老的青铜器一般,古朴而有诗意,仿佛是把上几个世纪的时间都凝固在了这古老而沉默的山村石屋群中。  在江南濡湿的空气里,岁月打磨着青石的棱角,却带不走它守护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