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高职生的创业精神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缓解就业压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要培养高职生的创业精神,就要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建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
[关键词]高职生;创业精神;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98-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而在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较多,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养非常薄弱,为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促进高职毕业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精神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有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队伍。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造就一大批技术型、应用型、创业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由此可见,加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应届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各学校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拓展就业渠道,将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通过创业精神的培育,使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发生转变,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高职生创业不仅会减轻政府和社会压力,还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财富,节省更多资源。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江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创业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创业就意味着创新,创新就意味着突破,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过程。
二、高职生创业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坚定的创业信念。对于创业者来说,树立坚定的创业信念十分重要。这种信念源自于创业者的内心和思想,是支撑整个创业过程的内在力量。首先要有创业成功的自信;其次要有创业的责任感;再次要有逆境中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二)积极的创业心态。拿破仑·希尔说的好:“一个人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在创业的过程中,人们随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种时候,积极的创业心态能帮助他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积极的创业心态应包括:一是拥有创业热情;二是保持乐观心态;三是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
(三)顽强的创业意志。创业意志指创业者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品质。创业意志包括:一是创业目的明确;二是决断果敢;三是具有恒心和毅力。
三、高职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创业课程,形成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并且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学校在创业教育中要帮助学生端正创业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愿意创业、乐于创业,主动投身于创业的实践当中去。还可以采用创业成功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明确创业目标,树立创业志向。这样的教育效果不仅直观、生动,而且能给创业者莫大的启示和感染。
(二)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创业精神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训练,积极的创业实践能磨练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一是学校要举办各类比赛,如创业计划书大赛、谈判大赛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二是安排学生轮流进入校办企业,参加实际创业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并感受盈利的喜悦、亏损的忧愁、竞争的压力,使其经受创业实践熔炉的考验。三是鼓励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及假期在外兼职打工、体验求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增长创业才干,减少将来创业的盲目性。只有经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明晰,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强烈。
(三)创建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应注重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创建。一是要通过各种创业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创业热情,在全校上下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二是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刊、校报、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业的重要意义,宣传成功创业的典型,树立创业的榜样,弘扬创业精神。三是举办企业成功人士的講座或是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走进校园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座谈,用他们自身的经历来激励和塑造学生的创业精神。这种校园创业文化氛围,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成效,使创业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四)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形式多样的案例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等心理品质。针对目前高职生心理品质较差的实际,通过心理辅导,不断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为他们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定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安德智,赵民胜,关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几点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4
[2]刘振亚,高校开展创业精神教育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5,6
[3]郑解,刘冰峰,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科技创业,2007,1
[关键词]高职生;创业精神;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98-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而在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较多,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养非常薄弱,为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促进高职毕业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精神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有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队伍。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造就一大批技术型、应用型、创业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由此可见,加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应届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各学校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拓展就业渠道,将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通过创业精神的培育,使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发生转变,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高职生创业不仅会减轻政府和社会压力,还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财富,节省更多资源。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江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创业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创业就意味着创新,创新就意味着突破,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过程。
二、高职生创业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坚定的创业信念。对于创业者来说,树立坚定的创业信念十分重要。这种信念源自于创业者的内心和思想,是支撑整个创业过程的内在力量。首先要有创业成功的自信;其次要有创业的责任感;再次要有逆境中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二)积极的创业心态。拿破仑·希尔说的好:“一个人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在创业的过程中,人们随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种时候,积极的创业心态能帮助他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积极的创业心态应包括:一是拥有创业热情;二是保持乐观心态;三是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
(三)顽强的创业意志。创业意志指创业者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品质。创业意志包括:一是创业目的明确;二是决断果敢;三是具有恒心和毅力。
三、高职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创业课程,形成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并且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学校在创业教育中要帮助学生端正创业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愿意创业、乐于创业,主动投身于创业的实践当中去。还可以采用创业成功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明确创业目标,树立创业志向。这样的教育效果不仅直观、生动,而且能给创业者莫大的启示和感染。
(二)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创业精神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训练,积极的创业实践能磨练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一是学校要举办各类比赛,如创业计划书大赛、谈判大赛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二是安排学生轮流进入校办企业,参加实际创业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并感受盈利的喜悦、亏损的忧愁、竞争的压力,使其经受创业实践熔炉的考验。三是鼓励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及假期在外兼职打工、体验求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增长创业才干,减少将来创业的盲目性。只有经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明晰,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强烈。
(三)创建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应注重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创建。一是要通过各种创业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创业热情,在全校上下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二是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刊、校报、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业的重要意义,宣传成功创业的典型,树立创业的榜样,弘扬创业精神。三是举办企业成功人士的講座或是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走进校园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座谈,用他们自身的经历来激励和塑造学生的创业精神。这种校园创业文化氛围,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成效,使创业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四)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形式多样的案例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等心理品质。针对目前高职生心理品质较差的实际,通过心理辅导,不断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为他们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定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安德智,赵民胜,关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几点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4
[2]刘振亚,高校开展创业精神教育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5,6
[3]郑解,刘冰峰,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科技创业,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