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与无限的诗学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把整个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诗学视作一种碎片化的痴妄诗学,它惶惶不可终日地背离了作为上帝整全性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式的整体诗学。痴妄诗学以作为个体的存在为最终的意义来源,抹杀整体性的世界的意义与价值,充满了对于他者和最高他者的暴力。而这说到底是因为整体的大写的人的缺失,人成为失去人之为人的结构中的一个环节,显得孤立无助。越是孤立无助,就越是迷恋于螺丝眼般的自恋画像,认为这个失序和错序的零碎而小写的人能成为世界的中心,且在这种自恋画像中沉溺至深至远而忘怀血肉根相的真实,忘掉道成肉身的元象,其终极结果便是划地自狱,走向无名无命,在无拯救的孤独中沉沦,成就主体黄昏和自我死亡的加速到临。在如此灾难性的世纪遭遇中,能够具备超强能量和被整体的世界诗学拣选的诗人,便走在了筑建磅礴的内驱力和生命力、澎湃的成就力与赋思力并存的整体与无限诗学的路上。这种世界性诗学需要极大的思诗合力来完成,它是一次性的向着巨大主体的回归,是诗学成为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囊括科学、历史、经济、政治、哲学诸多人世存在的生命形态,已而到达大写的人在天地之间的与诸神、神物共处栖居的世界。
  在我目前看来,这件伟大工程的核心部分只能靠诗学来完成。诗,作为与人心最近的路途,能够直抵本质去改造小知与小行的愚昧方式,改变小写的人的碎片状。在诗学意义上,形成这种小诗人的主要破相是,他们以某种自认为权威的和流行的同一杀死诸多可能的差异,以自我吞没他者,凭此消灭异在。而我的同代诗人曹谁,却不遗余力地实践着自名的大诗主义。这大诗主义的诗学实践是集合全人类的文明遗产,实现整体的合一天人、融合古今、合璧东西的全新秩序。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他者,和至高他者,遭到了质疑,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也恰恰是失去对整体性世界和对他者的信任。我们通过仔细辨认胡塞尔绝对意识现象学、海德格尔存在本体论、列维纳斯无自由权伦理学,可以发掘形而上学与暴力之间具有深刻的同谋关系,现象学和本体论都承诺和执行了形而上学的暴力:光。本雅明也操作了某种光晕意义上的思想暴力。这个叫逻各斯的光,一直作为话语权力主宰西方语言的境遇,笼罩着最纯粹的暴力者尼采谓之的西方虚无主义历史生活的世界。我们在这种光的隐喻中接受了暴力诗学,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我怀疑一切,但我不怀疑怀疑本身”中,在尼采的“权力意志与虚无主义超人”中,在胡塞尔“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中,我们全程接受了这些,并以此传达那个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语言霸权,用各种语言策略执行其思想权力的扩张。这种扩张在翻译中实现了光的正义,使我们蒙昧的旧式汉语获得脱胎换骨,成为了被此光“延异”了的新汉语和新汉语诗学。对于整个西方体系来说,如何行动,如何流转,都有他作为希腊思学和基督神学背景的规律性,也是整个西方古典本体论酝酿了两千年的劫数,而汉语诗学内部,却并非只是劫数,我们因劫得救。
  新汉语诗的心脏、呼吸、长相、节奏均在二十世纪初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而使旧体诗转为新诗的基本要素中有两个非常关键的是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在中国的传播。在新诗诞生之初,鲁迅《野草》为其现代性精神开辟了道路,直到二十世纪末期,昌耀用他未分行的大诗体承接了这一传统。与法国出现了列维纳斯去世之后再无哲人的状况一样,昌耀谢世之后,在中国则出现大诗人的缺失。新千年过去快要二十年了,我很少发现一种整全性和无限性诗的诞生,目前的诗人不是在处理细小的经验,就是在摆置精致的情感。我渴望看到,一个诗人不要仅仅是个写分行句子的人。而诗歌的功能,不仅有布罗茨基所说的“文学有权干涉国家事务,直到国家停止干涉文学事业”,而且是要渗透到人世存在的方方面面,以重新安排世界秩序。诗歌和诗人的任务应该是抗衡这个腌臜世俗的社会和无聊狡猾的时代。新汉语诗学正是在经历了从现代启蒙者鲁迅、到前仆后继者昌耀、到太阳学王子海子、到沉思澄明者张枣、到生命诗学者陈超……中间有诸多仁人志士,为新诗的生命谱写灿烂的、忧郁的篇章。到了我的同时代青年里,诗人曹谁走在了这条烈士在前,斗士继后的诗学重建道路上。
  这样一条诗学重建的道路,是整体与无限的诗学道路。他所要求的是退思——退抒情——退象征——退隐喻——退表现,是从当下科学的语境中退回来,退到连续的退思道场上,从作为碎片的小写之人退到主体性的大写之人上,甚至退到人的存在的原始性上,退到神语世界,从人对语言的主宰中退出,退到神对物及物之于人的自行言说中来。这种诗学的言说,必然要回到那些久远的人类历史命运的最初,浸染其每一种文明的秘密,成为可再生的无限的延续性,这就要求,诗人得成为一个整体的人。
  曹谁的诗学结构不单单是以普通诗人供奉的希腊文明和华夏文明为背景,在地域层面上讲,他将此扩展为一个更大的世界疆域:希腊、犹太、埃及、华夏、波斯、印度。在其诗学评述和诗歌创造中都试图在世界地域背景下展开言说,他以抒情诗的方式,实践着我在早期设置的世界诗学的理想。他是世界文明的孩子,他激烈地痴爱着全地上的文明。我在上文中主要论及的希腊原本是一个过去的存在,《圣经》中的犹太也是一个过去的存在,雄壮而思辨的埃及是一个过去的存在,遥远而神秘的波斯也是一个过去的存在,自由而奔放的印度更是一个过去的存在,曹谁在他的诗歌中采取了过去的时间与存在本身相近的处理方式:将它们全部作为一个整体,并置身于这个整体之中。
  他在这个整体中不得不将自身诗学定义为大诗主义。但是,诗歌是作为整全性存在的文本,是能消解各种主义的。所谓大诗主义,重心在“大—诗”,可以理解为大的诗,大的诗就是给人类的诗,给人类精神建立秩序的诗,是献给掌管整体的神的诗。如此以来,他自然就与那些抒小情、造经验的小诗人拉开本质的距离,尤其是语言疆域的距离。他这样做的效果便是:他世界主义的声音越是清晰,便越是被小众的自私自利的诗歌团体所排斥,因为他们惧怕整体性的无限生殖。当一个诗人创建了自己的世界,他便成为了上文论及的那个异在,那个异体,将要对抗向他袭击而来的各项规则:制度,法的哲学,无聊的乌合之众,高科技的公司。
  曹谁建造的这个世界大的足以招来一切质疑和抨击。因为,曹谁并不是一个被文明驯化的诗人,相反他是个为了文明和重建文明的诗人。曹谁的存在,只能证明汉语新诗在世界性方面的加速前进,他的语言天赋,他的高度精神自治,都澄明在他具有抒情天赋的诗行中:他的抒情诗不是他崇拜的游吟诗人荷马的抒情,不是他推崇的三界诗人但丁的抒情。他的抒情是诸多声音的共在状态:竹林有竹林的竹音,悲舞有悲舞的舞音,塔尖有塔尖的风音,所有的声音不对碰不撞击,各司其职。(此处须参读曹谁诗《风中听竹叫》《大悲舞》《各民族的人从世界各地聚向巴别塔尖》)这是他对世界声音秩序的安排。这样的安排体现着一种真理的对政治生活的重新规定。
  真理在诗学层面需要实践某种新政治纪元。真理实现正义的方式依然是神秘的暴力,这种暴力也是一种诗的光学。诗学的神秘暴力,不是建立法律,而是毁灭法律,不是确立界限,而是泯灭界限。最重要的是,整体和无限的诗學袒护生命和捍卫生命,只为着生命总体的神圣,为着建立整体的大写的人,是给世界铺就天之为天、地之为地、诸神之为诸神、人之为人、时代之为时代的整体道场。大写的人在这一道场中是秩序的维持者。而大诗人谱写的诗篇则是这种新政治纪元的日历和记忆,是献给生产出整体性秩序的神和维持住无限性生殖的神的燔祭。世界的总局面是,人从多个方向抵达世界本质,从内心深处和黑洞世界,在宇宙的深处穿过一个个星系,建立人的大宇宙国:各民族的人从世界各地聚向终极的巴别塔尖。这也是诗人曹谁为精神世界和语言世界筑造的整体格局。
  诗人曹谁,以返回人类原始家园的精神激情,重构着世界时间的秩序。激情使他以秩序性抒情方式为阵,从农业时代的抒情诗到工业时代的叙事诗,再到信息社会的影视诗,他对诗的伦理态度和历史态度也显现出历史整体性的诗史认识,他的诗写也正是在此间整体与无限轮回的诗学中展开,他终将会屹立于二十一世纪人类伟大诗人的行列。
  责任编辑|李 东
  苏明,1989年生于甘肃陇中。青年学者、诗人、批评家。著有诗集《秋变2009—2014年诗选》,诗论《诗神追踪——老乡和野诗全集论》《临源而居者,断难流离——论西棣》《龙驿诗学研究》等。
其他文献
我在山里风里绿浪里  流成一条河  这个暴热的盛夏便默默地走了  像一位失恋者  在山里土生土长惯了  离开了然后回来  就莫名地理解了  往日的憂伤  秦岭巍峨  巍峨的还有想象中的鸟叫  突然孩子们开始学狼嚎  我真想告诉他们没有狼  倒是到了八月  有五味子野核桃满山遍野  总能喂饱你的童年  然后再开启你七彩的梦  风渐次地甜了凉了爽了  有一股玉米的清香  被阳光酝酿  让我胡思乱想了一
期刊
当蝉声盖过鸟声  那永不停息的演奏纷乱了所有  你说  那就就着一片云  在蝉声里坐禅吧  你还说  同音字很有意思  随后你就出声地笑了  国槐黄色的花雨在晨曦里飘落  滴入发丝  小鸟缄默地迈着细步  自顾自地寻找食物  然后悄然飞走  是你吗  是你拿着生命去作赌注  欣赏它在永恒里生老病死  你说  这个盛夏  有人走进深山老林  去啼听自己的呼吸和脚步  有人走进秦岭花谷  用山丹丹花粉
期刊
墙角里,一只  丑陋的蜘蛛  死死咬住貪婪的线  爬上爬下,爬左爬右  这只看不清脸的小爬虫  不管公共环境多么需要清洁  就是不肯  撕碎它肮脏的黏液网
期刊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眨眼的功夫,我在这古城已经生活了四十年了。夏夜,漫步在一江两岸,伴着明亮的月光,观赏着璀璨的华灯,一股轻柔的晚风,把我带到了几十年前……  在凤县古城生活也几十年了。从我记事起,就感觉这是个破破烂烂的街道,那坑坑洼洼的小街。一片叫卖声迎面而来,随即是扑鼻而来的各种食品的香味。我,顾不上头顶彩条布上飘下的黑油飞沫,顾不上下雨天两脚的泥巴,更顾不上眼前黑乎乎的小饭桌,挤在那仅
期刊
以儿童视角进行文学表达,并不新鲜,总括起来有两种:一种试图贴近、描摹儿童生活,并赋予一定的教育意义;一种借由儿童之眼之口去洞察、感受周围事物,探寻一种成人世界鲜见的、更为广阔的生活。前者是写给儿童看的,属儿童文学范畴,儿童视角是作为一种文学题材的存在;而后者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写作的策略和技巧,是试图造成一种阅读的陌生化而选取的写作角度。就第二种儿童视角的写作而言,儿童从被“发现”之日始,就不再是一种
期刊
我不知道这个村名时  就已经来这里多次了  我沿着一道紅光滑过来  我化着一条鱼儿游过来  我伴着一位美人走过来  她朝我一笑 将满天的星星  笑落在河水中  这河叫嘉陵江 不知道名字时  我已泅进去多次了  河心里我抱过的石头仍在  那轮总也抓不住的月亮还在  东河桥村不在山脚  在一座巨象的背梁上  在这里 日月河从未改变  村子则像一个永不老的美女  不停地变幻衣装  就象巨象背梁上的光斑 
期刊
当然要深记着你了  记着那山、那水、那虫草花木  那真正空空如也的空气  记着那明澈至死的阳光  那一切自然而然着的表情  那令我掐死自己  也要追逐的一场黄金黄的梦里  那千肠百回的褶皱  无数小坡上,成群的又独自绽放的你  以带刺的图案与疼痛  锁定一棵小树千里萬里的梦  弥漫一片痴心褪不去血痂的香  一直不忍放你在那大口朝天的大锅里  已安置你在那案几、书桌和床头  甚至长途奔波的车厢  从
期刊
第一朵雪花落在麦叶上  比白蝶归来更安静,比杨花  更蓬松,我的心生了痴念  蓬松之上,如何再叠加蓬松  安静之中,如何再添加安静  我很想,听听  雪扑窗棂的声音,听听  雪盖山河的声音,听听  雪被里麦子握手言欢的声音  听聽雪水滋养土地的声音  听着听着,雪花就请来了春天
期刊
记不清  是一见钟情,还是万世宿命  不知何时  就冠上了你的姓氏  当从襁褓中睁开眼睛  忍不住就向着你的方向仰望  以一种望眼欲穿的姿态  铺满渴望  在追逐的旅途中  我一身尊贵的嫁衣,等着你的花轿  满月般的脸庞  始终带着金色的余韵,等你  是夢总会苏醒  当破碎的嫁衣随风而逝  我沧桑的脸,结满忧伤  包裹着曾经每一个惆怅  在即将枯萎的生命里  慢慢膨胀
期刊
喜娃是小区里收废品的大叔,大家都不知道他姓啥,只是因为他平时喜欢笑,一笑起来大眼睛就眯成一条长长的缝,嘴角两侧会堆起两道深深的印痕,嘴巴显得更宽了,很有喜感,让人一见也就不自觉的乐起来,所以大家都叫他喜娃。喜娃大概有五十岁,瘦高个,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最显眼的是那个戴在头上永远都不会去掉的破帽子下像毡片一样蓬着的头发,以及那个因门牙脱落形成的洞的嘴巴,一说话就漏气。他穿的衣服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