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雪花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朵雪花落在麦叶上
  比白蝶归来更安静,比杨花
  更蓬松,我的心生了痴念
  蓬松之上,如何再叠加蓬松
  安静之中,如何再添加安静
  我很想,听听
  雪扑窗棂的声音,听听
  雪盖山河的声音,听听
  雪被里麦子握手言欢的声音
  听聽雪水滋养土地的声音
  听着听着,雪花就请来了春天
其他文献
浣溪沙·紫薇花  一树芳姿艳艳开,浓阴翠叶托香腮。红裙绿袖任风裁。  恬静清幽陪素月,玲珑毓秀映空阶。纤柔落袂化尘埃。  流 萤  帘动秋风冷画屏,庭前静处看流萤。  寒光一点陪孤影,散淡明眸灿若星。  寒 蝉  向晚寒蝉唱不停,秋风声里叹伶仃。  十年潜伏今朝去,一曲高歌荡空庭。  醉红妆·对酒当歌任逍遥  山重水复路迢迢,太白山,入九霄。  叙情行令醉醇醪,清明夜,乐淘淘。  兴如篝火万千高,
期刊
岁月  为懵懂与时光牵了一条红线  曾经的心悸,在世俗尽情摇摆  直到变成昨日尘烟  一颗心  被飞流直下的陨石砸中  赤裸的胸膛里满载的  是痛不欲生,还是运筹帷幄……  流着泪的相思鸟  被千里冰封  一双幽黑的眼睛里  是刻骨铭心,还是心如死水……  在花香隱匿的时候  让记忆开始在时空里翩飞  如断翅的蝴蝶  在迷失的道路上  向着另一个季节眺望着  坠落
期刊
立正 仰望太阳  行注目礼 东西追随  一生被照耀在金色里  之后 成了孩子们的美味佳肴  人們于茶余饭后  在相互闲谈中  剥开 慢慢地嗑  谁也不在乎吐出的  是一双眼晴  还是一句誓词
期刊
我在山里风里绿浪里  流成一条河  这个暴热的盛夏便默默地走了  像一位失恋者  在山里土生土长惯了  离开了然后回来  就莫名地理解了  往日的憂伤  秦岭巍峨  巍峨的还有想象中的鸟叫  突然孩子们开始学狼嚎  我真想告诉他们没有狼  倒是到了八月  有五味子野核桃满山遍野  总能喂饱你的童年  然后再开启你七彩的梦  风渐次地甜了凉了爽了  有一股玉米的清香  被阳光酝酿  让我胡思乱想了一
期刊
当蝉声盖过鸟声  那永不停息的演奏纷乱了所有  你说  那就就着一片云  在蝉声里坐禅吧  你还说  同音字很有意思  随后你就出声地笑了  国槐黄色的花雨在晨曦里飘落  滴入发丝  小鸟缄默地迈着细步  自顾自地寻找食物  然后悄然飞走  是你吗  是你拿着生命去作赌注  欣赏它在永恒里生老病死  你说  这个盛夏  有人走进深山老林  去啼听自己的呼吸和脚步  有人走进秦岭花谷  用山丹丹花粉
期刊
墙角里,一只  丑陋的蜘蛛  死死咬住貪婪的线  爬上爬下,爬左爬右  这只看不清脸的小爬虫  不管公共环境多么需要清洁  就是不肯  撕碎它肮脏的黏液网
期刊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眨眼的功夫,我在这古城已经生活了四十年了。夏夜,漫步在一江两岸,伴着明亮的月光,观赏着璀璨的华灯,一股轻柔的晚风,把我带到了几十年前……  在凤县古城生活也几十年了。从我记事起,就感觉这是个破破烂烂的街道,那坑坑洼洼的小街。一片叫卖声迎面而来,随即是扑鼻而来的各种食品的香味。我,顾不上头顶彩条布上飘下的黑油飞沫,顾不上下雨天两脚的泥巴,更顾不上眼前黑乎乎的小饭桌,挤在那仅
期刊
以儿童视角进行文学表达,并不新鲜,总括起来有两种:一种试图贴近、描摹儿童生活,并赋予一定的教育意义;一种借由儿童之眼之口去洞察、感受周围事物,探寻一种成人世界鲜见的、更为广阔的生活。前者是写给儿童看的,属儿童文学范畴,儿童视角是作为一种文学题材的存在;而后者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写作的策略和技巧,是试图造成一种阅读的陌生化而选取的写作角度。就第二种儿童视角的写作而言,儿童从被“发现”之日始,就不再是一种
期刊
我不知道这个村名时  就已经来这里多次了  我沿着一道紅光滑过来  我化着一条鱼儿游过来  我伴着一位美人走过来  她朝我一笑 将满天的星星  笑落在河水中  这河叫嘉陵江 不知道名字时  我已泅进去多次了  河心里我抱过的石头仍在  那轮总也抓不住的月亮还在  东河桥村不在山脚  在一座巨象的背梁上  在这里 日月河从未改变  村子则像一个永不老的美女  不停地变幻衣装  就象巨象背梁上的光斑 
期刊
当然要深记着你了  记着那山、那水、那虫草花木  那真正空空如也的空气  记着那明澈至死的阳光  那一切自然而然着的表情  那令我掐死自己  也要追逐的一场黄金黄的梦里  那千肠百回的褶皱  无数小坡上,成群的又独自绽放的你  以带刺的图案与疼痛  锁定一棵小树千里萬里的梦  弥漫一片痴心褪不去血痂的香  一直不忍放你在那大口朝天的大锅里  已安置你在那案几、书桌和床头  甚至长途奔波的车厢  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