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年版)更新要点解读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胃肠间质瘤近几年来新的临床研究结果,结合中国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意见,中国临床肿瘤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对2011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进行了修订。通过反复沟通和讨论,最后达成统一意见,形成2013年版新的共识。新版共识主要在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方面修订最多,包括其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基因分型和复发转移风险分级等,而手术治疗及药物靶向治疗方面改动很小。2013年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作为临床实践的参考,更加简洁明了并适用于中国人群。本文对其主要更新部分进行说明。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异位胰腺与胃肠间质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4例术前诊断为胃肠间质瘤而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例,女5例,年龄26~69岁。其中8例有上腹隐痛不适症状,2例为肠梗阻表现,4例为体检偶然发现。12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均提示胃肠间质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
目的制备荷载氟尿嘧啶(5-FU)的聚乳酸(PLLA)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5-FU-PLLA-CNTs),并探讨其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MNK45)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以PLLA-CNTs为原料,采用超声乳化法荷载5-FU;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5-FU-PLLA-CNTs形态和结构;用紫外可见光光度仪测定不同时间5-FU-PLLA-CNTs的5-FU释放量及累计释放量,并绘制体外释
期刊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6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16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全直肠系膜切除总体完成率分别为86.5% (83/96)和89.4% (193/216)(P>0.05),总
期刊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应用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3年1—11月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收治的71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按照FTS方案管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管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应激程度。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术后通气时间提前[(67.8±19.7)h比(90.0±20.6)h,P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30 d内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由同一组医师实施的136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可能与术后肠梗阻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全组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肠梗阻发生率为5.1 % (70/136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2期(OR=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手术和肿瘤学安全性,并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术式分为LPD组和OPD组,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发热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
尽管胃肠间质瘤(GIST)的年发病率仅为1~2/10万,但中老年人群中1 cm以下的微小GIST检出率却可达3%~35%。这些小体积的GIST常见于胃中上部,并可检测到KIT或PDGFRA基因突变。本文将全面介绍这些小体积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临床处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