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融合策略 浅谈多媒体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融合策略

来源 :启迪·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逐渐被各个阶段的各个学科所认可。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与学生实際生活联系紧密,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推动学生成长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特点。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展现学生的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这是每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值得深思的事情。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道德与法治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调整的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逐渐注重对学生成长及发展的进步,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更需要使其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为其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及学习习惯,推动其成长发展。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为了能够更加展现该学科的教育价值,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特点,为学生开展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身心需求,更能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结合多媒体技术,营造轻松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阻碍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处在十分被动的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便要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促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热情,使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章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正确用网,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关键。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用网方式,以及不良用网习惯对自身所产生的影响等,比如小明同学去见网友,最后遭到网友诈骗等,这种直观的画面能够直击学生大脑,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刺激,然后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如何正确用网?该注意那些事项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升。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创建生活情景

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其源自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也时常展现着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设备以生活化视角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熟悉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的章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增强自我法律意识,教师便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几个先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报道,并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遵纪守法同时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呢?在自己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相关违法犯罪的事情呢?这一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此,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的认知,更能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水平。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强化知识理解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学科,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很多知识内容在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利用有效的方式将这些抽象复杂的知识巧妙的为学生转化为直观的内容。而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便能够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像等方式为学生制作学习课件,将其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减低知识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的章节教学过程中,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理解自身在社会活动中的责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责任”这两个字概念较为抽象,使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吃力,而倘若采取不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就更难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学习了。为此,为了能够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价值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借助一些视频内容,比如,在自然灾害面前每个人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这也是责任的体现,利用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责任的认知,切实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简要而言,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并探索有效地教学策略,充分展现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特定的多媒体情境中充分感悟知识及道理,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推动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武帮.新课标下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46):128.

[2]李科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5):72-73.

其他文献
闻一多的《忘掉她》与蒂斯黛尔的《忘掉它》 1在翻译《蒂斯黛尔抒情诗集》时,蒂斯黛尔的名作《忘掉它》再一次在我的心中荡漾起感性的和理性的涟漪。莎拉·蒂斯黛尔(SaraTeasdale,1884—1931)在整个美国诗歌史上,并不是非提不可的大诗人,
期刊
独立苍茫自咏诗 ——序杨景龙诗集《餐花的孩子》 世事多艰的庚子年,中秋时节桂花的清芬里,远在江南、年华已老的我,有幸品鉴地处北国、正當盛年的杨景龙(笔名杨子)的诗集《餐花的孩子》。这是人生难得的遇合,是佛门所谓的善缘,也是我主动所作的新诗论评半生的
期刊
商金林教授著述目录 著作目录1.《叶圣陶年谱》,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2.《闻一多研究述评》,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叶圣陶传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朱光潜与中国现代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5.《感觉日
期刊
文学史视野中的百年晋域女性文学 对于自然进化中生态世界的构成,常常令人惊叹其神奇,举凡生命现象,大都是雌与雄、牝与牡的相辅相成。人类同样存在雌雄两性关系,就像我们平常所言男与女、他与她。关于这一点,最早可见于战国时六经之首的《周易》,所谓“天地氤
期刊
《孔乙己》中的多个象征性文本 关键词:《孔乙己》象征性文本统治术鲁迅的小说,特别是《呐喊》与《彷徨》中的作品,无论是在鲁迅研究界还是在语文教学界,一般都被当作写实小说来解读,因为我们对鲁迅的定位是现实主义作家——虽然他的小说中大量采用象征手法,但
期刊
一个传统文化符号的生成:陶渊明的人品与诗品 陶渊明是东晋时代的伟大诗人,东晋大将军、长沙公陶侃的曾孙。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宦之家,青年时代家道中落,家境非常贫困。他在《饮酒》诗其十九中说:“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
期刊
陕北的博大生命的光辉 ——路遥生命里程中的二十位扶助者(一) 关键词:路遥作家陕北扶助者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是冰冷的。——路遥引言路遥(1949—1992)是陕北黄土地养育的传奇人物和不朽作家,他从中国西北最贫瘠、最荒凉的大山走出,在他成长、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下培育小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尝试组织愉快的游戏活动,借助游戏来增加课堂互动;要让给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算能力的重要性,体会到运算应用于生活的关键;要体现出技术的思维过程,展现出运算分析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利用投影等技术,形成快速的课堂反馈,让教师有更为精准的个性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本文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索了如何在信息技术下培育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运算能力;高年级;培育;对策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需
期刊
【摘要】由于现在社会发展速度过快,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信息技术在各种领域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对于高中语文的教育而言,互联网+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带动着语文教育行业有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教育的发展并且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变革和实施的措施展开了论述。【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语文 教学变革现在时代是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语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初中到高中语文的跨度还是比较明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也逐渐应运而生。国家对于企业的管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仅要求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还要求企业能够通过日常管理培养技术型人才,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化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本文将主要探讨新常态下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运行管理模式。关键词:新常态;企业新型管理模式;学徒制引言:正是由于国家开始重视对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采取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