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努力构建数学生命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angel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如今,数学课标又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正是生命化数学教育的最好注解。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应该融入到生命化的光环之中。
  因此,数学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用新颖灵活、充满趣味的方式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会淋漓地展示出人性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一、巧妙导入,乐在开头。
  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步骤。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比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在优美的旋律中,“字母能够表示什么”的教学开始了。又如:在讲“圆幂定理”时,教师是这样引入:同学们早就背诵过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这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事实上,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再登上一层楼是办不到的,那么要登上多少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景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大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怀着好奇心,听得格外认真和仔细。再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老师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的探究。另外,通过以上方法引入还让他们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二、创设情境,乐在其中。
  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创设有效的情境将是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都乐于根据教学内容去创设情境。
  比如:将游戏、竞赛等活动引进课堂,对于一些特定的内容,教师精心设计后,学生不仅会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比快乐,而且会收到预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我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又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在讲“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时,我想,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最好,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可以画几种走法让学生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举一反三。
  再如: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如果教师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这也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当然,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教学技术。如今,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全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活化这些现象,学生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的目的。
  三、引导探索,乐在其后。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是哈佛大学师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我们的教学也应始于问题,并让学生能对教学中值得延伸的问题进行思考。
  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总结时就提出问题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你有什么收获?”待学生交流后,又提出问题二:“可是,我们的科学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在有些情况下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始终留着问题,而揭开问号之谜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往往会在这个不断激发求知欲望的过程中查找资料、动手实践……忙得不亦乐乎。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巧妙导入,学生则乐在开头;教师能创设情境,学生则乐在其中;教师能引导探索,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使课堂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中带着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高中艺术生数学学习状况及教学状况都很不理想,艺术生的层次很明显,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艺术生的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本文以苏州市第六中学的艺术生为探究对象,尝试在数学课堂教学上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从教学目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和课后辅导等方面分层施教。  关键词: 高中艺术生 分层施教 数学教学 实践研究  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考竞
该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无线电传收信教学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系统基础原理、能实现的主要功能,并附上用该系统所收的不同的几种报文。
《数学算数》指出,教数学最重要的理由是“数学可用作交流信息、表达、说明和预测的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新的课程标准也将数学课堂中的交流列入了重中之重:“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等,更加督促我们将关注课堂中的交流的份额和交流效果。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交流及如何有效交流阐述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交流的意义
会议
期刊
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阅读是学生参与度最深、获取信息度最广的语言学习环节,也是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
根据教学实践和高职院校的客观情况,针对专业英语的特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从新的视点探讨了高职电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重难点简单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还能够及时反馈信息和评价。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