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勿)迷茫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pe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对象:雾霾。
  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图、问卷调查概念分析等途径对雾霾进行了剖析。
  研究内容:我做的是一个关于雾霾的口罩装置设计,主要由衣食住行四个大方面的照片组成。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模拟雾霾的环境。我的设计采用夸张的手法,将环境的缓慢变化整体加速了,照片内容以更明显的效果展现出来,照片上都有一个口罩的形状,口罩里面是干净、清新的环境,色彩明媚,而没有口罩的地方则是被雾霾所侵染,受到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个部分是雾霾信息系统。
  研究结果:中国现今的雾霾污染情况不可小觑,必须加以重视。我将这种影响用夸张的表现方式,呈现在观赏者的面前,重点体现解决雾霾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雾霾;口罩;信息系统;装置设计
  1、设计概况
  设计题目:雾(勿)迷茫
  设计时间:2016年3月9日——2016年5月8日
  设计内容:雾霾装置、雾霾信息系统
  设计形式:装置设计、海报
  设计目的:帮助人们深入认识雾霾,了解雾霾的危害,采取预防措施,重点是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认识雾霾问题,以便解决。
  设计背景:二十一世纪,在经济、科技与文化日益稳定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条件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利就有弊,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我们必须做到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这也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之一。
  什么是雾霾?百科词条显示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空气中出现的大量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就会持续积聚,由少成多,这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的影响,大范围的雾霾出现几率就特别高了,2014年1月4日,我国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了13年的自然灾情之中,并进行通报。
  空气中的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倘若空气因为大量的颗粒物而降低质量,人们的健康绝对会受到连带影响。因为雾霾,城市开始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单双号限行,学生停课,工地停工……雾霾对人们自身的健康,以及视线都有很严重的干扰作用,人们自身也容易出现伤肺、伤血管、伤皮肤、伤脑(美国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曾得出结论:空气中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的脑功能就会衰老3年)的情况,为了减少雾霾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出街时开始不得不戴起口罩,进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自我保护。口罩是雾霾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所以我从“口罩”作为关键的切入点,进行装置设计。同时利用海报的形式对雾霾信息系统做了全面的展示。
  2、设计依据
  口罩一般用于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物质进入佩戴者口鼻,口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及率很高的卫生用品之一,人们在百货商场、营业店、药店等地都可购买,而且特点是价格低廉,方便携带,方便各种层次的人们使用,使用广泛,普及率高,认知度高。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口罩的国家,在古代,宫廷中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已开始使用丝巾遮盖口鼻,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他的十七年中国见闻里也提过上述事件,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住口鼻,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口罩陪人们度过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次劫难,不分地域不分国籍,例如载入史册中的历次大流感中,口罩就在预防和阻止病菌传播方面数度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人民对口罩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H1N1流感,一次一次的病难折磨着人们,威胁着人们,但是口罩作为人人皆可具备的“盾牌”,在这一场场劫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2013年PM2.5空气危害概念的出现,也使口罩再度在中国畅销,尤其是雾霾天气。口罩的高频率的出现,使得它在雾霾这个话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3、设计创意
  我采用口罩作为设计元素,因为口罩不但长久能保护人类的健康,而且短期也是有效的应急措施。照片能清晰反映现实环境的特点,口罩用于戴在人类口鼻部分,将两者组合,目的是人人都能有真实的体会感,让人意识到口罩的重要性。
  4、设计表现
  我做的主题是雾霾,制作步骤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期調查及知识推广,线上雾霾信息系统。装置草图以及材料准备。围绕雾霾预防等一系列问题,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力达以真实性、有效性为标准,争取用数据说话,能更加渗透雾霾这个主题。我还创建了一个公众号平台,平台名字就是设计题目,上面会发布关于雾霾的最新时事新闻,以及人们日常的防范措施等等,还有最重要的对雾霾的全方位科普。
  第二部分是主体装置,主要材料是铁丝网和焊铁架子,制作成本中等,力图表现出口罩这一形状。对于组成设计主体“口罩”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片的制作,我首先将口罩置于照片上,然后使用特殊材料制造颗粒物来模拟照片上的物体长时间积累灰尘的效果。照片的材质也表现出它的真实性,拍的是人们真实的生活,暗示观众这一雾霾现象是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然后是照片的摆放问题,有了架子作为展示基础,我将几十张照片固定在专门制作的口罩结构架子上面,以错列、弯曲的方式摆放并固定,目的是突破传统口罩的平面化效果,让照片上的“雾霾世界”这一信息传达得更具表现力。
  关于各组照片的选择,也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虽然大多是以微距镜头的方式表现,每个物体的完整形态并没有全部表现出来,但是我选择保留了每个物体最具辨识度的特点,比如对于一张椅子,我保留的就是它的木纹以及凳脚,周围再喷出满是颗粒物的氛围,只有盖了口罩的地方才是干净无污染的。
  第三部分是收尾。装置主要支撑结构是铁网和铁架,然而铁质材料会给人一种冰冷感,所以我采取了布料棉花等对模型进行填充,让口罩本身回归到它温暖的本质属性。
  5、设计效果
  我在口罩原型的基础上,做了两大改造:首先我摒弃了一些传统口罩的制作素材,不再使用棉布作为口罩的主要构成元素。其次是采用代表环境被雾霾污染过的一系列照片作为整个装置的主要构成元素,口罩整体不再是纯白无污染,而是由记录着雾霾影响下的生活类照片组成,这些生活照片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可是却与常态下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之处,我用夸张的方法,将时间浓缩,将雾霾定格化,在雾霾下的镜头,一个个生活场景失去了它原本的鲜艳色彩,被无数颗或大或小的颗粒所包围,唯有带了口罩的部位是那最后的一片“净土”,
  我引用了点线面的基本原理,由基本点上升到线,再到整个面,将口罩的意义扩大化,明晰化,讓观众真切、清楚认识到口罩的作用。假如说口罩保护人的身体是一个基本点,保护整个人类群是由许多点构成的一条线,那么人群多了,无数条线(戴口罩的人类群)便会构成一个大面(环境)。点多了自然构成线,而线多了自然会构成面。
  而只剩下口罩部分颜色未被空气中的颗粒所污染,目的是用对比的表现方式体现出口罩的重要性。鲜明的对比更能让观众直接理解我传达的主题,突出重点。
  6、结束语
  空气中的颗粒物虽然可以用微不可见来形容,但对人类的生活所产生的坏影响却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不仅要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雾霾)的问题,更应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保护好自己。
  参考文献:
  [1]美国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报道
  [2]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M], 北京正蒙印书局,1913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我们早已习惯运用的媒介,作为普通大众接触最多的媒介就是广播和电视。广播自20世纪走进千家万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每天早晨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联播已经成了很多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的弊端逐渐暴露,人们开始对电视情有独钟。电视这一媒介直到现在都是人们最普遍的信息接收方式,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之下,今天我想谈一谈和我们年轻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媒介,微博。微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动画 角色塑造既是动画剧本创作的核心,又是动作与表演的本体。造型生动、个性特征鲜明、能够恰如其分演绎故事内容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角色是优秀动画片的核心与灵魂。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动画角色塑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将中国深厚底蕴的传统艺术文化应用于现代文化角色塑造当中的,能够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动画影片。  【关键
期刊
一、研究背景  从1990年约瑟夫·奈提出国家“软实力”的概念并又于2004年对“软实力”的概念做了补充,国际范围内关于国家“软实力”的议题的探讨以及关注逐渐上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尤其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相对于物质经济建设稍显逊色,将国家“软实力”纳入到国家综合国力考量指标中去,是一种必然。而通过提高国家“软实力”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国际传播就成为了必要的一环,要面对国际受众更为复杂的
期刊
【摘要】:影视作品是当代非常流行的一种文化产品,它具有接受程度高,传播范围广,形象生动等特点。正因为其的流行程度以及自身的特点,影视作品也往往成为各国政府极为重视的一种公共外交工具。各国政府通过对于支持影视公司给予政策、经济方面的支持等方法,促使电影公司将本国的各种政治主张、道德标准等价值观寓于影视作品之中,从而使国外受众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其价值观,进而达到维护本国利益的目的。本文试从优酷引进《神探
期刊
【摘要】:恶魔性本身是创造性和毁灭性的矛盾结合体,对《白鹿原》中个体和群体恶魔性的进行辩证分析,展现出恶魔性行为对人的命运和环境的巨大影响,表达民族性格重建和历史重构的重要意义,以期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新的活力元素,形成新的研究视角,开辟独特创作空间。  【关键词】:恶魔性;个体性;群体性;白鹿原  《白鹿原》是一部部现实主义长篇巨制,作品中复杂人物性格和还充满生机活力的民间背景都为恶魔性因素的爆发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浪潮席卷而来,“互联网+医疗”也迅速升温。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以互联网为为依托的服务平台,通过将患者、医生、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联系起来,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塑造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改变了患者传统的就医体验,使求医问药变得越来越快捷方便,而且对于打破医疗行业的壟断格局,解决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供求不平衡问题,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
期刊
对越剧的移植是黄梅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和特点,比如,《春香传》、《打金枝》、《五女拜寿》、《红丝错》、61版《红楼梦》、《莫愁女》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均移植自越剧同名剧目。不同剧种之间互相借鉴,互相移植是戏曲界的普遍现象,对发展和繁荣戏曲创作,戏曲市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移植剧的特点是原剧目剧本基本是照搬过来,唱腔音乐进行本剧种化改造,这样一部“新戏”就又一次换一个剧种得以生动地呈现。
期刊
【摘要】:“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学作为当代中国的显学之一,其繁荣与《红楼梦》的传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籍由印刷、电子、网络等技术手段,《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研究《红楼梦》的传播问题,有助于总结发现文学发展与繁荣的规律。  【关键词】:《红楼梦》;境内;传播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史上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其独特的艺
期刊
【摘要】:新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一大重要转折点,给传统电视传媒带来很大的冲击影响和变革。它改变了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改变了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路径和方式,影响了传统电视媒体在传媒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电视民生新闻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影响力较大,备受瞩目的节目形态之一,在新的媒体环境中,也寻求着更好的发展方式,寻求着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本文从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出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荷叶自清洁效应的原理,即荷叶表面的蜡质是产生表面疏水性的根本原因,其超微纳米结构放大了其疏水性。结合此疏水原理,阐述了荷叶效应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适当地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结构;自清洁;应用  一、引言  众所周知,荷叶素来纤尘不染,水珠根本无法浸湿其表面,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自清洁效应。研究表明,荷叶的基本化学成分是叶绿素、纤维素、淀粉等多糖类的碳水化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