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稻旱育秧育苗技术在黔北地区推广多年来,在水资源日渐枯竭和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其起苗前繁重的浇水工作和起苗时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已经影响到了人们对水稻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到了水稻生产的种植面积,不适应当前水稻生产。为解决此问题,通过2014年、2015年的探索、试验,研究出了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该技术与传统水稻旱育秧技术相比,具有劳动强度低、起苗速度快、操作简单、节水省力等优点。从苗床地选择、营养泥制作发酵、苗床厢的制作、精细播种、苗床管理、大田移栽起苗等方面总结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以指导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健词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
  中图分类号 S511.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56-01
  近年来,黔北地区由于大面积水改旱,加之气候变化,有时春季雨水来得较晚,为水稻旱育秧技术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是在传统的水稻旱育秧育苗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水稻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育秧技术,水稻旱育秧技术育出的秧苗具有苗壮整齐、根系发达、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1],育出的秧苗优于传统的两段育秧和薄膜育秧。但在水资源日渐枯竭、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其起苗前繁重的浇水工作和起苗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等缺陷已暴露。为解决在水资源匮乏条件下起苗前浇透水较困难和起苗时繁重的体力劳动问题,于2014年、2015年对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开展了大田生产试验。通过深入研究,该技术已经试验成熟,与传统的旱育秧育苗技术相比,省去了起苗前繁重的浇水工序,在起苗时劳动强度大幅下降,凸显了省工、节水的育苗优势,在水稻生产潜力有限和人工成本高昂的今天,推行该技术非常有利于水稻生产发展。
  1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的特点
  1.1 省工、省力、省水
  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高昂,用工季节雇工难,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解决了常规旱育秧育苗过程中起苗前繁重的人工浇水工序和起苗时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问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可缓解在水稻生产中一定要壮劳力才能种田的问题。在苗床厢底应用孔径1.0~1.5 cm的呢绒网,一方面为秧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水肥,另一方面解决了常规旱育技术在搬运秧苗的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劳动力进行浇透水、起苗和捆苗的工作。同时,该法培育出的秧苗适用面广,可用于人工移栽、旱育直抛和机插秧,适用方便灵活,成本低廉。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在育秧过程中节水,特别适合于水资源匮乏地区。
  1.2 经济、社会效益高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每个长10 m×宽1.1 m的标准苗床厢在常规旱育秧育苗的基础上增加成本5元左右,即增加了呢绒网的使用成本,但呢绒网可重复使用,投入成本会随着呢绒网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得更低。以每1 hm2大田需一标准苗床厢来计算,与常规旱育技术相比,从播种、管理、移栽环节可节省1个劳动力,且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以目前当地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100元/d计算,相当于增加纯收入1 425元/hm2以上。以当地水稻生产的平均产量6 000 kg/hm2,稻谷价2.40元/kg 来计算,相当于增产624 kg/hm2,直接增加经济效益在10%以上。
  成本低廉,使用灵活,可因地制宜,给山区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故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2 育秧技术
  2.1 苗床地选择
  以土地平整、土质疏松、通风向阳、水源方便、靠近移栽大田或本田的偏酸性土壤地块作苗床。
  2.2 营养泥制作发酵
  在播种前20~30 d对苗床地进行翻犁,就地取用土壤进行营养土配制,先将土块碎细,按本土∶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8∶1,加入占营养土总质量0.3%的复合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充分拌匀后于育苗前20~30 d用清粪水湿润堆制、密封发酵。
  2.3 苗床厢的制作
  堆制发酵好的营养土应疏松肥沃、营养均衡、无病菌虫卵及杂草种子。将苗床厢底整理平整,或在预作苗床厢的地面上铺用发酵好的营养土平整后作苗床厢底,在厢底平面上铺一层孔径1.0~1.5 cm的呢绒网(宽1.1 m,长度依实际情况而定),再将堆制腐熟好的营养土平铺在呢绒网上,厚度为3~5 cm。
  2.4 精细播种
  2.4.1 播种时间。当气温回到10 ℃以上时即可播种,在黔北地区播种时间宜在清明前10 d至清明时节为宜。
  2.4.2 種子处理。播种前1 d将种子去掉瘪粒,消毒后用清水浸种20~24 h,每隔3~5 h换1次清水;也可用温水浸种2 h左右即可,播种前30 min将水沥干。
  2.4.3 播种。若用浸泡好的裸种播种,要先将苗床浇透底水(用手指压下苗床表面,指坑内有水即可),然后每厢苗床用50 g敌克松对水100~150 kg进行苗床淋施消毒,将种子按每标准厢(长10 m×宽1.1 m)播种500 g,均匀地撒播在厢面上,用木板将种子与厢面压平,即谷粒全部压入厢面细土中,(下转第59页)
  (上接第56页)
  盖上1 cm厚发酵好的细土(以不露种子为宜),再喷洒旱育秧苗前除草剂后搭架盖膜,密封四周[2]。
  若用旱育保姆对浸泡好的种子进行包裹处理,即可省去苗床用敌克松消毒环节,需注意在用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处理时,稻种与旱育保姆的重量比应为2~3∶1,要先将旱育保姆加入木盆或塑料盆内,边加种边用木棒搅拌,使其种子外的旱育保姆包裹均匀[3-4],其他播种环节同上。
  2.5 苗床管理
  根据天气、秧苗生长状况,通过揭膜通风或薄膜覆盖调节苗床内温度,出苗前膜内温度不超过35 ℃不揭膜。幼苗出齐后,保持苗床见干见湿;也可以通过控制苗床浇水量、选择无纺布等及通风换气来调节苗床温、湿度;苗床表面见白时要补充水分,阴雨天实行全覆盖薄膜,防止暴雨冲刷。高山地区早晚温差较大,在白天温度高时,及时揭开小拱棚的两头和在边膜上支起2个对称的1 m长小孔,进行通风降温,必要时加盖遮阳网,防止高温伤苗;傍晚或下午时要覆盖好薄膜保温,防止夜间低温冻苗。2叶1心时进行第2次苗床消毒(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可省去此环节),中后期适当补充养分以防止脱肥,移栽前2~3 d可用稀释沼液或清粪水追施1次送嫁肥[5]。
  2.6 大田移栽起苗
  秧龄的大小须根据移栽的方法确定。起苗时将育苗前铺在营养泥底的呢绒网从边沿轻轻向上提起,将苗床上的秧苗绑成小捆或将剪成1 m的呢绒网与秧苗一起向内卷成筒状,外用绳子捆绑,运送至大田移栽即可[6-7]。移栽入大田后的水肥管理与常规旱育秧管理一致。
  3 参考文献
  [1] 熊玉堂.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M]//贵州省农推总站技术推广手册.1999:3.
  [2] 邹乾东,黄艳.水稻旱育秧栽培管理技术[J].南方农业,2014(12):31-32.
  [3] 吴明,王兴平,廖必长.旱育保姆在水稻半旱育秧上栽培对比试验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0(1):47-48.
  [4] 刘运强,万晓芹.“旱育保姆”在水稻育秧上的效果[J].农技服务,2007,24(4):3-28.
  [5] 魏兰发,姜永莉.水稻旱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41.
  [6] 汪春,张锡志,丁元贺,等.基于稻草制造钵育秧盘水稻栽植机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8):66-69.
  [7] 刘彩玲,宋建农,张广智,等.气吸式水稻钵盘精量播种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2):43-46.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豫西地区2462例学龄儿童EB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在本院进行临床就诊的2462例学龄儿童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5种EB病毒抗体(EB
分析了玉米生产的现状和背景,从品种来源、生物学特性、抗性表现、产量表现等方面总结了玉米新品种秦龙14特征特性,总结了玉米新品种秦龙14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精细播种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采用Ⅰ期切除术中肠道灌洗后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1年2月左半结肠急性梗阻Ⅰ期切除术中肠道灌洗后吻合18例临床资料。结果全
摘要 加强水田种蔗是实行甘蔗增产增收、确保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该文根据景谷县永平镇甘蔗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适宜永平镇水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措施,包括选地整地、开沟、选种及处理、下种、施基肥、覆土、间套种植、覆盖地膜、中耕管理、收获、宿根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永平镇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为甘蔗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甘蔗;水田;高产;栽培技术;云南景谷;永平镇  中
广东宝玛仕在2006—2007CBA整个赛季中共失利8场,通过这8场比赛进行对比分析表明:①在得分上与所有的对手相差仅在1分一5分之间,且多数被对手压制在90分以内,外线不稳定整体配合
期刊
目的 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斜纹夜蛾在烤烟田间发生的时间动态,比较了不同诱捕器对烤烟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院斜纹夜蛾在当地烤烟生长期内有2次迁飞高峰期,分别在4月下旬
<正> 用于食品领域的杀菌方式主要有加热杀菌、电磁波杀菌、放射线杀菌、化学药品杀菌、超高压杀菌等。而磁力杀菌是一种较安全的杀菌方法,它对食品的风味、品质不会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