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阻碍职教事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技术教育自改革开放初期的小规模、大面积发展,到后来的大规模、大面积、多层次全面发展,特别是到2005年的鼎盛时期,各级各类职教学校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和面积之广,都是空前的。但是从此以后,便逐年滑坡,到了2009年在校生人数还不足2005年的一半,而且形势还在继续恶化。多数学校招生不足,步履艰难,个别规模小、实力差的学校则处于倒闭、半倒闭状态,有的已经关门。
  职教学校这种逐年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目前来讲,依我看最主要的是因为企业的人文就业环境太差,而非单靠学校自身努力所能改变的。现在各职教学校的招生,打的是地理区域、企业的牌子,学校只要能与工资待遇有保障、讲诚信的企业签订了招生计划,招生信息一公布,报名者就蜂涌而至,抢占一空;反之,如果与学校签约的是信誉差的企业,学校就算费尽吃奶之力,招生计划也常常落空。对于这种状况应当进行全面分析。当前我国的形势是:一方面就业压力很大,农村有上亿劳动力需要就业;另一方面有很多企业又急需有一定技能的岗位空缺着却找不来这方面的人才,第三个方面是,专门为培养企业中初级技术人才的职教学校却招不来学生。这种状况显然是不正常的。要改变这种状况,从根本上讲,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职工的待遇问题
  
  企业职工待遇低(除垄断行业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工资低,福利少,干活累,时间长,更有甚者,还有不少企业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为此,政府每年不得不下大力组织清欠大军,讨还过年薪水。这些企业,如果拖欠国家税费,很可能受到处罚,令其关门或判罪,而如果不欠税费仅仅拖欠职工工资,那么,到了年终政府的总结会上,照样受表彰、领大奖。这显然不合理,其影响之坏及其所带来的恶果,是不可估量的。这个问题如果不通过立法建规用制度加以解决,不仅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严重影响,何谈以人为本?而且,我国企业劳动大军的流动性、不稳定性也无法解决。干活的人思想不稳定,没有长远打算,没有追求目标。自然就会产生学技术、练本领无用的想法。人们没有学习欲望,职教学校的生源就势必成为无源之水。
  
  二、养老保障问题
  
  要求保障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有了保障才会无忧无虑。保障有高有低,就广大职工而言,企业能按时、按规定、足额交清养老保险金就知足了。但是,很多企业竟然也做不到。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其后果非同一般。它给每个职工所带来的直接威胁是,不论在干活的时候,还是休息的时候,甚至睡觉的时候时刻都要惦记着到了年老之后、失去劳动能力以后怎样生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企业不给职工交纳养老保险金,职工也就只能给一天工资干一天活,一天不给就走人。企业这样对待职工,职工们也就很难树立与企业共荣辱,共兴衰,共患难的观念。职工没有最终保障,也就只能为生活所迫,只顾眼前,很难有长远打算。这样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哪里还有心思学习知识、钻研技术?没有迫切要求学技术的人,职教学校也就失去了生源。因此,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考虑,党和政府必须立法立规,用法制手段强制企业在交纳国家税费之前首先把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交清。
  
  三、社会地位问题
  
  一个人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养老得到了保障,本能地就会产生另外一个要求,那就是社会地位。因为物质利益只是组成社会地位的一个部分,而不能涵盖一切。现在众多企业职工没有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且不说待遇不公等,企业职工没有处于主人翁地位,充其量不过是被企业雇佣的劳动力的弱势群体,就整个职工队伍来讲依然是没有竞争力的。但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急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化知识、有技术、会管理并且有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遗憾的是,专职承担这项任务的职教学校却招不来学生,众多教职员工闲置无事可做,巨大的教育资源白白浪费掉。要想彻底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党和政府就必须通过立法手段,确保职工的民主权利和主人翁地位,真正做到由职工当家作主。企业的重大问题必须让广大职工充分酝酿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在民主的基础上最后作出决策。与此同时,还必须通过报纸和电视等媒体,在社会广大群众中大力宣传工人主人翁地位,打造劳动光荣的社会舆论,使职工在社会上成为受人尊敬、羡慕的职业。
  职工的生活待遇改善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人们势必会争着抢着要学习知识、钻研技术,职教学校的生源,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当然要走到这一天,实现这个目标,就目前我们的国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是只要有了这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并且下定决心去努力奋斗,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都还记得,那时候的职工同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别说是工程师、技师,就是一个七级工、八级工,其工资收入及社会地位,在人们看来绝不比一个在县、区工作的科、局要低。再以中小学教师为例,旧中国就不必说了,即使在新中国建国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也是很低的,教师队伍极其不稳,要求改行的、跳槽的,攔都拦不住。刚刚学完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宁肯当工人,当售票员、售货员,也不肯当教师。这就造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师资力量奇缺,各级党和政府不得不下大力,动员教师归队。但是当粉碎了“四人帮”,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抓教育和科技以后,党和国家坚持不懈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很快使教育形势和教师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目前正处于低谷的职业教育,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迅猛发展,职工福利待遇、生活保障及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全社会迅速掀起全民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潮必将到来,并蔚然成风。各级各类职教学校也必将像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我相信,这种局势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一定会到来。
其他文献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状况是关注热点。通过研究总结和分析深沪两市国有上市公司近十年股权结构特征和股利分配政策特点,结果显示:股权结构方面,股权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以原Edwards有关均衡汇率决定模型为依据,在参考当前国内学者对均衡汇率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决定模型进行了探讨,并以文中的
【正】 1 贝尔式计算换热器管隙传热系数算图 1.1 计算式 (1) 式中α<sub>0</sub>——管隙传热系数,kcal/m<sup>2</sup>&#183;h&#183;℃;
【正】 过滤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序。工业上,特别是化学工业中的固液分离、浆渣分离、粉料筛选等无不是物料的过滤过程。过滤所用的过滤材料根据物料性质和成品要求有多种多样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某些传统的形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死气沉沉的“满堂灌”过程。结果,花费了不少时间,反而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教学成绩很难提高,甚至令人讨厌数学课,使一部分差生干脆弃之不理;如果任凭发展下去,那么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则成空谈。近几年来,我们为了扭转这一状况,结合本校实际
摘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模仿,不断操练。轻松的学习心态,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环境,能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演示开始。通过某种游戏进行英语教学,游戏的趣味性极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成功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并使学生沉浸在交际性游戏的愉悦之中。在活动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5%,2003年经济增长率高达8.2%,印度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印度经济发
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能使教学双方都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顺利。教学中只有准确选择切入点,才能做到“牵一点而动全文”,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实效性得到最大的显现与提升。  切入点就是一篇文章中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内容部位。这内容部位不仅仅局限于构成文章的主要元素——字、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