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免责条款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j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定免责条款的设立为保险人提供了免除保险赔偿责任的“合法武器”,但在司法实务中,因法定免责条款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屡见不鲜。考察近5年司法实务中关于人身保险合同纠纷适用《保险法》第45条规定的典型案例,将其划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故意犯罪证明标准不同两类纠纷,分析故意犯罪的证明标准、法定免责条款是否包括一般违法行为等问题,提出保险法中故意犯罪标准的确立标准、扩张保险法对免责条款的调整范围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人身保险合同;故意犯罪条款;结论性意见
  中图分类号:D922.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3-0219-01
  作者简介:杨华(1969-),女,四川南充人,法学博士,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法与保险法;武玉玺(1994-),女,河南许昌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我国《保险法》法定免责条款第45条规定:“因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导致其伤残或者死亡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该法条在司法实务适用中出现的问题暴露了现有立法的不足,如何合理保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是当前保险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法定免责条款适用中的人身保险纠纷典型案例
  笔者通过在中国司法裁判文书网上以“保险法第四十五条”为搜索关键字,下载2013年-2018年关于本法条适用的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共45个文书。其中因一般违法行为约占比91%,故意犯罪仅占比9%。笔者分别选取了典型人案例如下:
  案例一:(2016)粤03民终9203号民事判决书中被保险人宾某用自制捕鱼工具捕鱼,不幸遭意外电击身亡。法院判决认为被保险人使用自制工具捕鱼的行为虽违反我国《渔业法》,但并非被认定为故意犯罪,不适用法定免责条款。
  案例二:(2013)高新民初字第2914号民事判决书中被保险人杨某与案外人发生纠纷,并被案外人等杀害,依据除被保险人以外其他人员均被刑事裁定书认定构成聚众斗殴罪这一事实,法院认定被保险人也系故意犯罪,保险人依法免责。
  二、案例的类型梳理与分析
  (一)对典型案例的类型梳理
  1.类型一:一般违法行为的保险合同纠纷
  被保险人因为发生一般违法行为,比如某某人偷鸡摸狗在逃离过程中不慎摔伤,又比如无证驾驶造成的车祸等等,此类行为虽然违反了法律,但并非符合《保险法》第45条所规定的“故意犯罪”情形,保险公司仍然需要对被保险人的后果加以赔付。比如案例一。
  2.类型二:故意犯罪的证明标准不同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
  若被保险人死亡后刑事诉讼终止程序,法院可能会以没有“结论性意见”①或没有法院出具相关判决证明被保险人故意犯罪为由驳回保险人的抗辩。例如案例二。
  (二)关涉的问题及分析
  1.一般违法行为能否计入保险法免责条款中?此处以案例一为例,由比例数据可知一般违法行为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故意犯罪,保险法却对此类行为加以“保护”,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滥用保险情形的发生,如果因为这些行为也要保险人承担责任,岂不是为此类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保障,让被保险人从事类似违法乱纪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2.在保险纠纷中,故意犯罪的证明标准是什么?单纯以刑法中的“故意犯罪”作为证明《保险法》中“故意犯罪”的标准并非周延,因为刑法中的“故意犯罪”必须由刑事诉讼程序启动,而《保险法》中“故意犯罪”目的在于防止被保险人因犯罪行为而获益。此外,《保险法》对被保险人故意犯罪的认定可以“其他结论性意见为依据”为依据。但侦查、检察机关的有罪的结论性意见并非都由审判机关经过审判程序予以确认,如果法院根据侦查和检察机关作出的有罪结论性意见书直接认定被保险人行为属于“故意犯罪”行为,并裁判适用法定免责条款,反之,则裁判其不适用法定免责条款,这种直接将侦查和检察机关作出的结论性意见与生效裁判文书直接“划等号”的做法容易造成法律的滥用。
  三、完善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法定免责条款的建议
  (一)扩张保险法中对法定免责条款的调整范围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自身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如果不从立法的层面上加以规定,难以保证其在具体适用的正式性。因此建议应当将一般违法行为导致其自身伤残或者死亡的情形也采用立法的形式涵盖在法定免责条款的调整范围内,并加以明确具体规定,以纯化保险制度的宗旨,防范道德风险。
  (二)保险法中被保险人故意犯罪证明标准的确立
  对于故意犯罪的證明标准可采用“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法院不应以没有生效裁判文书或者其他结论性意见确认被保险人行为系故意犯罪为由一概拒绝对被保险人行为的认定,本着平衡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双方利益的考量,法院应当允许双方诉讼当事人对被保险人的行为性质的认定加以相应的举证、质证、辩证活动,并将“结论性意见”作为保险纠纷诉讼过程中双方提供的证据对待。在判断被保险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犯罪这一问题上,应当经过双方当事人充分地举证、质证,最终由法院对此被保险人行为进行实质性审查并加以确认,这就需要审判法官合法合理行使自身裁量权。
  [ 注 释 ]
  ①根据2015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22条中规定:对被保险人故意犯罪的认定应当以刑事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其他结论性意见为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李玉泉.保险法学——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7.
  [2]陈欣.保险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公开审判是保障人权,维护程序公正重要基石。  关键词:审判公开;司法公正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211-02  一、审判公开制度在司法规范化建设中的价值认知  从系统论的认知角度看,审判公开制度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形式意义上的审判公开,即审判面向诉讼以外的系统开放,即常说的向社会公开,审判公开的开放性特征是执法规范化的题中应有
摘 要:机关党建服务品牌是机关党建的重要创新实践,内容要素构成表现为鲜明主题、特色制度、品牌活动和响亮口号等,因其认同感高、模范作用强、感染效力深、影响示范远等特征,成为当前机关党建创新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特色不明显以及难以长效化等问题,因此,需在工作体制机制、工作载体和成果推广上下功夫。  关键词:机关党建;品牌;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2015年版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中的修订变化体现出了合理协调平衡兴奋剂处罚与运动员权利保障之间的矛盾,但也彰显了通过不侵犯运动员的人权的方式去健全公平竞技制度的基本精神。运动员的权利保障首先要建立在明确强调对于人权的保护上,通过恪守严格责任以及确立正当程序权利的方式去践行运动员的基本人权是当今的共识。健全公平竞技制度是维护体育精神的不二法门,对传统兴奋剂违纪行为的认定做出了更详细的解释和将
采用的是因果关系推定理论,这与“间接反证说”相类似。本文通过运用因果关系推定法和“间接反证说”,并参考日本学者的因果关系认定理论,推定出内蒙古A公司污染事件中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成立。  关键词: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间接反证说  中图分类号:D923;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5-0088-02  作者简介:单亚婕(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
摘要: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诉讼公正是共同犯罪分案诉讼的宗旨,然而共同犯罪的分案也存在许多弊端,如出现互相矛盾的判决影响司法权威等。在实践中,由于当前在我国共同犯罪分案诉讼制度上立法不完善,分案诉讼有时沦为迎合业绩考核的手段。要使分案诉讼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功能,必须要从完善法律规范,保障被告人的救济权,加强检察监督等方面出发。  关键词:分案诉讼;诉讼效率;诉讼公正;救济权  中图分类号:D92
摘 要:社会工作在实践中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手段,但是在实务过程中总是遇到价值观抉择的两难问题。面对抉择时,我们要遵循基本的工作原则,同时,根据“人在情境中”的概念,分析不同情形下对案主的影响。这其中,如何解决伦理困境,正确地抉择伦理方向,就是我们作为社工必须掌握的。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务;伦理困境;抉择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
摘 要:中共武威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要求,认真践行党校姓党原则,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狠抓主业主课,把党性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和“熔炉”作用。  关键词:党性教育;干部培训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 要:医疗费用保险经常出现各种争议,其中关于损失补偿原则能否在医疗费用保险中适用的问题,不同地区由于法官观点不一样导致判决结果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费用补偿型的医疗费用保险应该适用损失补偿原则。  关键词:医疗费用保险;损失补偿原则;费用补偿;定额给付  中图分类号:D92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5-0201-01  作者简介:王丽静(196
摘 要:《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出台解决了司法实践中股东知情权的诸多备受争议的问题,对股东知情权固有属性、主体资格、权利范围、“不正当目的”的认定问题进行明确。但对股东知情权诉讼纠纷主体资格的限制、查账权是否包含查阅“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正当目的的其他情形”的界定、公司章程能否排除股东知情权等问题未做明确规定。文章将从《公司法司法解释(四)》中关于股东知情权规定出发,思考并反省我国现行法
摘要: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房地产纠纷的案件也非常的多。本文介绍了一起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通过对该案件的分析,论述了仲裁管辖问题,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共同责任、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承担问题,工程款优先权等问题。  关键词:仲裁管辖权;合同无效;共同责任;优先受偿权  中图分类号:D922.297;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5-0210-02  作者簡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