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与节气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sl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夏(2014年5月5日)
  “夏”的原意是“大”,夏季也是万物生长壮大的时节。每年的5月5日或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气,立夏是夏时的第一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 “假”就是“大”的意思,说的是春天种下的作物开始长大了。
  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是说在立夏的时候,先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然后可以在地上看到蚯蚓掘土,最后王瓜的藤蔓快速生长。《礼记·月令》也有类似描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为夏季开始。在“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北方大部分地区才刚刚开始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正是仲春和暮春时节。
  清代《浪迹续谈》记载:“杭人谓自立夏多疾者为疰夏。”疰夏就是中暑的意思。由于立夏过后就是炎热的夏天,人们会在立夏时吃一些食物,祈福保佑。有些地区会给小孩子系“立夏绳”,用五彩线系在孩子手上,祈求孩子不要中暑。乡间的人们会煮五色饭,称之为立夏饭。古代君王也会在立夏这一天出城,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
  古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有称人的习俗,据说人称过之后就不会怕热,也不会在夏天消瘦。这个习俗流行于南方,民间传说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让赵云将刘备的儿子阿斗送往吴国,拜托阿斗的后母孙夫人抚养。那天刚好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云的面给阿斗称了体重,等第二年再称,看体重增加多少,再向诸葛亮汇报。传说虽然未必真实,但立夏称人的习俗却流传下来,今天一些地区的人们仍然会在立夏的时候称一下自己的体重。
  浴佛节(2014年5月6日)
  古代四月初八是“浴佛节”,也称佛诞日、龙华会、四月八节。《荆楚岁时记》记载:“四月八日,诸寺设斋,以五色香水浴佛,共做龙华会。”至今,民间仍流传有“四月八拜菩萨”的说法。
  浴佛节起源于佛教,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人们会在这天做法事,为佛祖洗浴,同时举行斋会,进行结缘、放生等活动。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这样描述佛诞日的情景:“四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寺院各有浴佛会,僧尼辈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饶钹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澆灌,以求施利。是日西湖作放生会,舟楫甚盛,略如春时小舟,竞买龟鱼螺蚌放生。”
  浴佛是佛诞日当天的重要仪式。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写道:“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
  宋代金盈之《醉翁谈录》卷四对“浴佛”有一段描述:“八日,诸经说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者为多。宿愿果报经云,我佛世尊生是此日,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南方多用此日,北人专用腊八。皇佑间,员照禅师来会林,始用此日,盖行摩诃利头经;浴佛之日,僧尼道流云集相国寺,是会独甚;常年平民,合都士庶妇女骈集,四方挈老扶幼交观者莫不蔬素。众僧环列既定,乃出金盘,广四尺余,置于佛殿之前,仍以漫天紫幕覆于上,其紫幕皆销金为龙风花木之形。又置小方座,前陈经案,次设香盘,广四尺余,置于佛殿之前,仍以漫天紫幕覆于上,其紫幕皆销金为龙凤花木之形。又置小方座,前陈经案,次设香盘,四隅立金频伽,蹬道阑槛,无不悉具,盛陈锦绣檐褥,精巧奇绝,冠于一时。良久,吹螺击鼓,灯烛相映,罗列香花,迎拥一佛子,外饰以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其中不知何物为之,唯高二尺许,置于金盘中。众僧举扬佛事,具声振地,士女赡敬,以祈恩福;或见佛子于金盘中周行七步,观者愕然,今之药傀儡者,盖得其遗意。既而揭去紫幕,则见九龙饰以金宝,间以五彩,从高噀水,水入中盘,香气袭人。须臾,盘盈水止,大德僧以次举长柄金杓,挹水灌浴佛子,浴佛既毕,观者并求浴佛水饮漱也。”
  小满(2014年5月21日)
  四月乾卦,谓之满者,言阳气已满。小者将满犹未至极也。又麦粒将已充足,亦为小满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大麦冬小麦渐渐长大,但籽粒尚未饱满,所以叫做小满。
  古人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苦菜是一种野菜,又叫“荼”,也就是“苦苣”。《夏小正》记载,四月取荼,就是说此时可以采食苦菜了。在小满的第二候,喜阴的一些草类会枯萎而死;到了第三候,麦子已经开始成熟了。
  小满有抢水和祭车神的民俗。古时候水车车水灌溉农田是农村的大事,谚语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就是丝车、油车和水车。农村会举行抢水的仪式。多由年长者将各农户集中起来,约定一个日期。等到黎明,大家一起行动,踏上小河上备好的水车,将水引入农田。传说车神为白龙,在车水之前,家家户户在水车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祭拜,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奠时将水泼入农田,以祈求水源涌旺。
其他文献
朋友去青岛,造访了康有为故居,也翻阅了南海先生的著述。言道,康南海瞧不起刘邦,也对于汉初萧何、曹参那一班功臣完全不屑。我笑着说,这是自然;若非如此,康做事就不会如此操切,戊戌变法也不会“诏书日下”那样地荒腔走板了。  康有为才极高、气极大,因此有办法引领一时风骚,也影响得了一代青年。正因有这等本事,他的书法才能不斤斤于笔墨点画,“游龙翔舞于天”,一迳地雄阔开张。可是,康有为终究才太高、气太大,不免
期刊
民国年间的大佬们对“吃”都有几分讲究。无论是军阀首领,还是国民党首脑,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之余,大多会以美食犒劳自己。  如果要拍一部民国版的《舌尖上的中国》,很有必要请袁世凯当个顾问。他可算作当时最有名“吃家”代表人物。  袁世凯对“吃”甚有心得,当了“大总统”后对美食更是十分讲究。坊间传言,“袁家私房菜”做工之细腻,非常人所能想象,其府中的“总统鸭”名气很大,堪比蔡京的“相府包子”和年羹尧的“大将
期刊
您在美国寻找中国远征军的资料、在云南做关于远征军的田野调查,为什么对这段历史这么执着?  章东磐:我哪里称得上执着,我只是一个对真相充满好奇的人。在我认识的历史打捞者中,印象最深的是戈叔亚、余戈和晏欢。戈叔亚是用双脚去穷尽真相,其中滇缅公路“二十四拐”的照片拍摄地点寻找,给当时初进这个领域的我上了一课。戈叔亚对于真相的追寻告诉我们:真相比光荣更重要。他是指引我走进这段历史的导师。  晏欢是我们复制
期刊
四月八,拜菩萨。指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汉字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界限,需要告诉大家:本门研究汉字,是尽量以东汉前为视域的,极少量涉及魏晋。也可以说是研究佛教未入天朝前的汉字。佛学入中土,最大变化是音学凸显,形学、名学随之暗淡。  今天谈的“禅”,定非禅宗之禅。而是谈禅字原型来源及其意义。如果我说“蝉”是“禅”的原型,您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天方夜谭。  禅,《说文》:“祭天也。”段注:凡封
期刊
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颂而不可名。——《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  上庠,右学,大学也, 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郑玄注  北大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大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北大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术至上、守正出新北大精神:巍巍上痒、国运所系、刚毅卓绝、荷重为先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
期刊
前些日子,在北大,有一个关于民国的珍贵图片展。相信,凡是去看了的人,对这些年的民国神话,可以多一个省思的角度。那些荒败、麻木的“眼见为实”,可以让人回到鲁迅笔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世界。但我的意思,也绝非要把民国的气度和那一代的英华,视而不见。  我脑子里常有的一个意象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昂贵瓷器,裹在稻草或者破麻布之中搬运的情形。这就是任何时代可以给我的印象。历史之母,永远分娩的都是最好与最坏
期刊
母亲的教育  1868年,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绍兴。祖辈从商。11岁那年,父亲去世,家中并未留下多少积蓄。蔡母谢绝亲友捐助,典当自己的首饰,带领全家节俭度日。蔡母平日慎言,教子有方,从不怒骂,若子女犯错屡教不改,便用竹条打孩子的屁股和大腿,这样不会伤及孩子的骨头,也不像打头或脸,留下痕迹被人耻笑。1885年,蔡母患病,久未好转,蔡元培记得小时曾听说祖母大病时,七叔割下手臂上的肉与药混合一起,祖母服下后
期刊
1962年10月,世界面临着紧迫的核战争威胁,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美苏之间悬空的导弹似乎一触即发。  这次被称为“古巴导弹危机”的事件始于1962年夏天,为了阻止美国对古巴的武装干涉,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开始在7月将进攻性的导弹运入古巴。10月中旬,美国的侦察机发现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美国总统肯尼迪并不想在古巴问题上与苏联发生直接冲突,但是他又不能忽略对这种可能打破两
期刊
中国纪事  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了题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演讲,宣布发起新生活运动。蒋介石“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就是要使全国国民军事化”。他提出要以孔孟的“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道德标准。同样在这一天,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奉命查禁上海出版的社会科学和文艺书籍149种,其中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人的著译。鲁迅1924年以后的著译,除《兩地书》与《北平谱》之外全
期刊
在《晚清画报之十四·醒世画报》中,我提及:“不像上海画报多有大报作为依托,信息来源比较丰富,不少北京画报就是草台班子,无法独立采编,只能依靠街谈巷议。这也是晚清北京画报数量很多,但旋起旋落、屡战屡败的缘故。”这里所描述的京海画报之差异,不仅关于存世时间长短,更牵涉观察角度与论述立场。不妨就以同样创办于1909年的《神州画报》和《燕都时事画报》为例。  《燕都时事画报》馆设北京前门外琉璃厂土地祠庙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