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学实践基地优势,开发主题探究活动课程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6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到我国的学校课程体系。它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校综合实践教研组围绕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特点, 以现有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体, 以主题探究活动形式尝试进行探索和实践, 逐步生成科学实践基地 主题探究活动课程。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科学主题,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将会变成枯燥乏味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下去,更谈不上收到良好的效果。综合实践的选题也是这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综合知识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是要求学生亲身经历,最大限度地参与活动过程。教师在选择活动的时候会考虑内容是否能够很好地实施、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度和参与度。而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将这些问题收集系统化就可以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主题内容。
   如: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从蚕卵的孵化――蚕的生长变化――蛹――蚕蛾,学生需要经历半个学期左右的探究。在这段期间学生有许多新的发现,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如蚕宝宝身体发绿了怎么回事,蚕一生脱几次皮,如何抽丝,怎么区别雌蚕蛾和雄蚕蛾?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科学课上生成的,学生都非常好奇、感兴趣。但对每星期只有两节科学课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所以科学探究中会出现时间不够充裕的问题。假设让这些科学探究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和时间上作统筹的安排,就会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没内容和科学时间不够充裕这两个问题得到比较好地解决。
   二、根据主题内容,拟定探究活动方案
   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然后根据研究兴趣,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動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三、整合科学和综合实践师资力量,引领学生快乐探究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课题探究的研究学习方案,分布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研究过程的活动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资料或数据统计处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方面。同时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范围、实施程度、实施效度,主要取决于这一课程的指导教师。形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求相符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配置模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将科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力量进行整合,使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师资不足或教师专业指导不够的现象有所好转,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对蜗牛的观察研究活动,各班将拟定好的活动方案交教导处审核。教导处根据活动内容、教师的学科特点、个性特长安排指导任务。科学老师主要负责上方法指导课,观察蜗牛的身体,运动方式,观察研究蜗牛的吃食和排泄以及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科学专业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主要负责带领学生按计划展开探究,指导整理研究中的资料。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只要学生有需要了,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指导,以推动学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教学有机整合
   新课程条件下的科学教学,非常强调灵活性、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因为科学本身具有灵活性,这就为科学课程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衔接创造了条件。把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一定的整合,可以发挥两门课程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五、成果展示和总结反思
  成果展示评价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交流,师生共享实践活动研究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析失败的原因。在交流与评价中,学生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学会了其他同学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了自我,欣赏了别人。在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后,教师要注意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课的后续思考,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搞清自己还没理解的一些问题、在科学研究方法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所得到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要想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扮演好“激励者”的角色,巧妙地运用高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那么,教师如何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呢? 一、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对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虽然工作了,但仍然不能放弃学习,能和学生一起学习当然最好。   有一位语文老师,为了让那个以活泼好动出名的班的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和学
幼小衔接是一个长期被关注的问题。孩子入学后不适应、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不良等,多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当所致。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能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重要的“人生階段”。  一、养好习惯,打下基础  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对比幼儿园,小学在生活上要求更加独立,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技能。  1.会基本自理,能午休保洁。
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是初中学生通过系统的生物课程学习,初步形成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生物核心素养与生物教学的关系,关注其内涵和维度,理解理论的精髓,回归教育根基,围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而大力开展智慧课堂与概念教学,从而让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以科学素材作为媒介,建立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用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和
2004年嘉陵集团摩托车产销122万辆,发动机产销14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3.7%和40%,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嘉陵牌摩托车20多年经久不衰,自然与其"心脏"--发动机的持续活力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