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伴宫角妊娠行宫角切开取胚后足月活产一例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ade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0岁,2007年因原发不孕、输卵管积水行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造口术,术后未避孕未孕.2010年7月因输卵管性不孕接受超促排卵及体外受精治疗,于2010年10月13日首次移植2枚冻融胚胎.移植后30 d常规B超检查发现宫内正常位置一活胎,孕囊大小约4.2cm×1.2cm,顶臀长0.9 cm;伴左侧宫角一活胎,孕囊大小约3.0 cm×3.0 cm,顶臀长1.1cm,孕囊外侧肌壁变薄,厚度约0.17 cm;盆腹腔未见游离液体。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因子相关因子1(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MSP)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PTC及其对应的癌旁非癌组织(NCE)中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NCE中,无一例出现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在PTC组织中有35.7% (25/70)出现甲基化(x
目的 了解人脑AVM出血与AVM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的类型、引流静脉的类型和是否合并静脉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北京天坛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5例手术治疗的脑AVM患者,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3~59岁,平均32.5岁;首发症状为出血20例,癫痫21例,头痛7例,神经功能障碍6例,其他1例;对55例患者AVM的大小和部位、供血动脉的类型、引流静脉的数量、类型和是否合并静
在过去的20年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入胜、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尽管治疗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症状性ICAD临床复发率仍然很高,并且大多发生在同一动脉供血区,有近半数患者致残[1]。
期刊
一、前言《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1](以下简称共识)于2009年10月公布以来,深受欢迎.为满足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需要,2011年9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写组经协商,将共识增加了一些内容后更名为指南.增加的内容为: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节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WHO)Ⅱ级胶质瘤(如弥漫性星形胶
期刊
病例1患者男,26岁,57 kg,因“确诊甲型血友病25年,右大腿疼痛2个月”就诊于我院,患者2年前因“右股骨干骨折”于外院行“右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入院诊断“右股骨髁上骨折、右膝血友病性关节炎、甲型血友病”,拟行“右股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术前查FⅧ:C为7.1%,无凝血因子Ⅷ( factorⅧ,FⅧ)抗体,手术当日FⅧ制剂按1
期刊
患者男,41岁,因"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10 d,加重2d"于2011年12月9日收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入院10 d前患者腰背痛及右下肢持续性钝痛,曾于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考虑腰椎转移瘤可能性大,追问病史,患者8年前因右眼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曾在北京行激光及放化疗治疗;术后每半年定期复查眼科超声、全身骨显像等相关检查;8年未发现异常情况.现为进一步明确有无其他脏器转移,遂于本院门
期刊
心脏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心脏衰竭患病率日益增多,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给医疗卫生保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心脏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且存在炎症和氧化应激相互作用,激活的炎症介质、活性氧自由基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成相互调节的网络,共同参与心脏衰竭的发生发展.科学家发现心脏衰竭影响了75万多英国人,在心脏衰竭患者错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中线粒体D
期刊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MDA-MB-468和MCF-7乳腺癌细胞株细胞增殖和B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MTF法检测ATRA对人乳腺癌MDA-MB-468和MCF-7细胞株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0-5 mol/L的ATRA作用后其BP1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经ATRA作用后人乳腺癌细胞出现增殖抑制,BP1表达水平下降,各时间组细胞BP1 mRN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血小板输注的363例肿瘤患者资料,每例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次血小板输注入组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其中P≤0.2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3例患者中280例输注有效,总体有效率为7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输注史、发热、抗
患者男,75岁,因"突发晕厥3h"于2011年8月5日收住入院,患者于2011年8月5 日起床时突发晕倒,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症状约持续3 min,伴有全身冷汗,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牙关紧闭,无心慌胸闷.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利血平",血压控制不祥.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40/80 mm Hg(l mm Hg =0.133 kPa),神智淡漠,反应稍迟钝,鼻唇沟、额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