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教学中的数学猜想教学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r5134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实践说明,猜想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数学猜想”的定义及特征入手,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猜想教学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猜想;特征;实践
  数学猜想对人们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客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教学活动。”“能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针对目前的学生情况,在课堂中适当进行猜想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数学猜想的定义及其特征
  科学家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认为一个好的数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猜想家,并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数学猜想既有逻辑的成份又含有非逻辑的成份,因此,它具有科学性的同时也有很大程度的假定性,我们需要推理和论证才能最好终确立这样的猜想是否正确,而这样的推理和论证过程刚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科学发现的一种重要手段。
  数学猜想具有科学性,假定性和创新性三个基本特征。
  1.科学性
  数学猜想并不是凭空想像,而是以数学经验事实为基础,对未知量和相互关系作出的推测和判断。因此,数学猜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假定性
  任何猜想都需要以真实依据为先导,合情推理为手段进行论证或推翻,只要这个猜想还没被证实,那么它就是假定的,似真的。
  其实,数学猜想就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统一体。
  3.创新性
  创新是数学猜想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无所谓数学猜想。有了猜想就要去推出它,证明你的猜想是个事实,而这个证明或推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产生了新的见解,事实或规律等。所以每个数学猜想的论证都有创新性。
  因此,数学猜想对于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中数学猜想应注意的原则
  从数学推理的过程来看,有论证式推理和推测式推理,其中论证式推理通常叫证明,所得的结论是可靠的,而推测式推理指的就是数学猜想,其结论具有不确定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问题性原则
  提出问题是数学猜想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因为只有有问题才能产生数学猜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牛顿的由苹果砸到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其实这不是偶然,其原因就是牛顿产生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问题”是必要的,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提问,敢于提问。培养学生产生问题的习惯。
  (二)总结性原则
  在数学猜想教学及学生学习中,总结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数学猜想学习非常关键。数学猜想不是毫无根据胡猜、乱猜,而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经验又有从那获得呢?就需要平时的总结和积累。
  (三)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猜想是指依据思维里已经存在的知识经验,获得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逼近结论的方向性的猜想。此猜想多次重复试探和论证。通过多次探索和修改,逐步向结论靠近,最后获得解题方向。其思维大致模式是:猜想-修正-猜想。
  三、数学猜想教学的实施途径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封闭,教师讲,学生听。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空间,使学生参与其中,要给学生一定自由的思维空间。在数学猜想教学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置猜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设置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展开猜想,探究数学知识。如开学第一节课要学习“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可以让同学们猜想cos(a+b)的结果,然后通过特殊角的验算,得出正确的公式,从而使新课顺利进行,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新概念以及它的特点的思考。这样的引入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非常有特色、也非常实用。因为教师巧妙得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设置数学猜想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在教学中把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再在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
  (三)创设生活矛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教学主体的中枢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以及学生活动中的矛盾因素,把学生置于矛盾氛围,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需要,从而激起认知冲突。
  四、反思
  总之,掌握数学猜想的规律和方法是数学教学中应予以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原来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一种积极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数学教学努力的方向。数学猜想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去思考,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本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M].湖南出版社.2010.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顾钟.中国教育研究论坛.中国世界语出版.2009.
  4.王鸿钧.数学思想方法引论.人民教育出版.2010.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5课。  【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上提出,教师备课时要胸怀全局,在准备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本节教学设计,意在引领学生扎扎实实识字、写字,认认真真读文、写话,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力争打造一节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期刊
我执教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学期Unit 4 Part A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课时,要求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语ing的形式。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do the dishes, cook dinner, read a book,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drawing
期刊
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新课改以来,课标对计算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随着目标调整,要求降低,学生的计算练习量也少了,计算能力下降很快。经过调查,我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变慢、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三个方面。  
期刊
形形色色的信息技术“观摩课”、“优质课”给教师们的感觉是在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教学手段上追求先进,教学设计上追求亮点,教学效果上追求完美,在这种极致的追求中,信息技术课堂不知不觉被带入了一个误区:课堂被设计成了若干个精细的环节,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精彩纷呈,然而这种看似完美的课堂,实际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在丧失,变成了老师个人表演的舞台。喧闹过后,静下心来,想到的是常态课堂,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简约
期刊
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环节设计对知识的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设计导学稿时,可通过“种植梅林”、“放养鲶鱼”等手段将教材内容情境化,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可用资源,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把握学生认知矛盾,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也可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动态化。因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学生心理,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期刊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发展平台,积极提供多种选择,以与学生的个性需求相适应,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主动参与必不可少。基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一定要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
期刊
“慕课”的产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但是课程的开发需要立足于孩子们的学情,贴地而行,很好地对接农村学生的需求,“慕课”会有更为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对“慕课”怀有一种深深的担忧,毫无疑问的是,话题会是前卫的,设计会是高端的,技巧会是成熟的,引领会是超前的,资源会是优质的,面对这些,我们农村的孩子会不会水土不服呢?曾
期刊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生物学科本身是充满趣味的学科,但事实并非如此,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理科生讨厌生物,生物成绩差。原因是学生认为生物太抽象不好理解,也认为课堂
期刊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教师理论讲解和学生上机操作,而上机操作的实践课又基本上是教师示范演练,学生模拟操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学科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为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及体现新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使得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
期刊
编者按  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室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切实行动。对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与机制创新,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构思解决问题方案、归纳总结知识并综合加以运用,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信息化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