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动态生成探索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教师理论讲解和学生上机操作,而上机操作的实践课又基本上是教师示范演练,学生模拟操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学科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为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及体现新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使得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笔者对现行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与改良,采取了动态生成式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及信息技术通晓能力,使之达到纲要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略谈动态生成式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方法及意义。
  一、精心的预设是动态生成式信息技术教学成功的基础。
  在突破传统静态教案授课的基础上,想要在课堂上进行动态生成式信息技术教学,不是仅仅依靠在课堂上“动”起来就可以的,成功的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必须依靠精心的预设。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精心的预设主要包括教材的动态分析,课堂的动态化源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动态化、教案的设计弹性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学生预设的是一条尽快接受知识的“绿色通道”。而课堂教学的进程则成了教案的翻版:环环相扣的发问,小心翼翼的求证,总想让课堂教学的进程能按老师所设想的“套路”进行,能一直处于老师的控制之中。于是,知识的由来常常被不经意地省略,学生间的差异被不由自主地忽视,学生的不同见解被“巧妙”地搁置。但是我们要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生命中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弹性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认知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目标的设置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当然,深陷在“预设”的巢臼里,往往又会把学生引入狭窄的小胡同去了。同时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虽然说课堂教学有许多是无法预料的,但有时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
  二、课堂上的信息捕捉,促进动态生成
  有了精心的课前预设,课堂的动态生成式教学主要依附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信息,促进动态生成
  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在实践操作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每一种效果、程序设计都有数种解决策略和实现的途径,有很多授课者本人也未曾想到的,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就需要耐心的倾听,耐心倾听的过程就是在利用、整理学生提供信息的过程,在倾听的同时,就要思考如何将学生所提出的方法动态化。同时要求教师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
  2.综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一定要摆脱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效果的“评价者”这几个角色,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意味着教师要任其自然,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做只有、也应该由教师来完成的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三、课堂动态生成的必要条件
  1.重塑师生关系,体现平等对话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这种交往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建构。教师应从居高临下的讲台走进学生,从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转化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零距离地亲密接触。拉近距离,消除隔阂,师生之间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学生才会产生对话的意识,课堂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升华,展现这种对话的课堂才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同时,教师作为优势对话方,应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巧妙引入话题,提示学习方法,密切关注学生,和学生轻声交流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激发学生畅所欲言,抒发己见。在平等对话的场景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生成方法、催发情感……使教学目标得到整合、生成,信息技术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2.学生要具有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在课堂上“动”起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我主要通过这几个措施进行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课堂内外相结合,提高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个体探究,合作研究,提高学生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教学动态性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时间远不如学科课程那么长,遗传下来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也远不如学科课程那么丰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 ,尝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方法难度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本身的课程特点已经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授课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特殊性,在传统学科课堂动态生成尚在实践、摸索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步进行更具有其开展的价值:
  1.改革现行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思想,在实践中找不足,摸规律,积经验,为更好的服务教学,改善、改良教学,开展高效率的教学服务。同时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为其他学科开展课堂动态生成提供基础的支持。
  2.新课程的最高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追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同时也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表征与实现的需要,是教育永恒的、真正的价值追求。
其他文献
在听课学习中,融入课堂生态环境,去发现课堂之精,去理解课堂之深,去观察教师之美;在实践探究中,积极主动建构自我,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让听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听课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听课中,教师要以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融入课堂,去发现课堂中精湛的教学能力,去理解设计中浓厚的学科本色,去观察教学中教师的人格特色,最终转化为自我的专业成长。 
期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观摩课无疑会给每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值得学习。需要教师认识到位、思想到位,善于发现、勇于交流,灵活运用、合理运用。观摩课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离不开家常课的“观”与“磨”。同事听课、同课互评、跨科观课等观摩学习,也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观摩课,也叫公开课和示范课,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十分熟悉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它已经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
期刊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5课。  【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上提出,教师备课时要胸怀全局,在准备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本节教学设计,意在引领学生扎扎实实识字、写字,认认真真读文、写话,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力争打造一节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期刊
我执教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学期Unit 4 Part A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课时,要求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语ing的形式。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do the dishes, cook dinner, read a book,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drawing
期刊
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新课改以来,课标对计算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随着目标调整,要求降低,学生的计算练习量也少了,计算能力下降很快。经过调查,我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变慢、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三个方面。  
期刊
形形色色的信息技术“观摩课”、“优质课”给教师们的感觉是在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教学手段上追求先进,教学设计上追求亮点,教学效果上追求完美,在这种极致的追求中,信息技术课堂不知不觉被带入了一个误区:课堂被设计成了若干个精细的环节,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精彩纷呈,然而这种看似完美的课堂,实际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在丧失,变成了老师个人表演的舞台。喧闹过后,静下心来,想到的是常态课堂,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简约
期刊
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环节设计对知识的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设计导学稿时,可通过“种植梅林”、“放养鲶鱼”等手段将教材内容情境化,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可用资源,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把握学生认知矛盾,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也可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动态化。因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学生心理,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期刊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发展平台,积极提供多种选择,以与学生的个性需求相适应,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主动参与必不可少。基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一定要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
期刊
“慕课”的产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但是课程的开发需要立足于孩子们的学情,贴地而行,很好地对接农村学生的需求,“慕课”会有更为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对“慕课”怀有一种深深的担忧,毫无疑问的是,话题会是前卫的,设计会是高端的,技巧会是成熟的,引领会是超前的,资源会是优质的,面对这些,我们农村的孩子会不会水土不服呢?曾
期刊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生物学科本身是充满趣味的学科,但事实并非如此,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理科生讨厌生物,生物成绩差。原因是学生认为生物太抽象不好理解,也认为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