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浇铸三层膜铜/铝/铜循环载荷下的孔洞演化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e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浇铸法制备的铜/铝/铜三层膜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分析孔洞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铝薄膜的中部和界面处靠近铝侧出现孔洞。铝薄膜中部的孔洞演化为:压杆位错被克服,出现空隙;形核处新产生的压杆位错被克服,空隙长大。数次发射位错环,空位团长大形成孔洞;孔洞形核附近退孪晶形成层错,应力释放,孔洞长大;应力集中、释放使得层错消失、出现,孔洞进一步长大;孔洞形核附近的层错发生交截,且在形核处发射位错,使得孔洞长到最大。压缩力下,孔洞被无序结构原子填充,沿应变加载方向缩小。无序结构原子填充孔洞,孔
其他文献
欢迎订阅2022年《小水电》(双月刊)拥有30多年办刊历史和良好声誉的《小水电》是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惟一也是国际上惟一的小水电专业技术性期刊,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行。主要发行对象:国家有关部委及各省(市、区)中小水电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设监理及施工单位、中小水电站及输配电设备制造商、电力自动化设备集成和软件开发商及全国广大中小型水电站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国内外中小水电投资商和相关从业人员。
基于高压扭转工艺,采用XRD、TEM、HRTEM等方法研究不同扭转圈数(1圈、2圈和5圈)对Al-Zn-Mg-Cu合金第二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高压扭转变形过程中,MgZn2相发生了回溶现象;由于基体中大量的针状半共格第二相转变为稳定的块状非共格第二相,界面错配度增大,比界面能增大,热力学的平衡关系为MgZn2相回溶提供驱动力。塑性变形产生了大量的位错切过MgZn2相,引起了MgZn2相的破碎,并提高了Zn原子和Mg原子溶入基体的扩散系数,促使MgZn2相回溶至Al基体中。
采用金属模熔铸工艺制备含0.2%Sc(质量分数)的Al-Zn-Mg-Cu-Sc-Zr合金,分别研究合金铸态下和4种均匀化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转变与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加入0.2%的钪有助于抑制枝晶偏析,消除非平衡共晶组织,得到晶粒尺寸为55~80μm(占整体75%)的合金;铸态组织晶界处分布有大量T(AlZnMgCu)相,在465℃下保温24 h后,T相完全转化为S(Al2CuMg)相;温度提高到480℃后,随着时间延长至24 h,晶界处的S相消失,只有少量的杂质相(Al7Cu2Fe)
采用热冷组合铸型连铸制备d 70 mm×5mm纯铝管坯,研究连铸工艺参数对纯铝管坯表面质量、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铸造温度750℃、热型温度700~720℃、冷却水流量1000 L/h的条件下,可连续稳定的制备出内外表面光滑的高质量管坯。当连铸速度为20~60 mm/min时,铝管表面为强轴向取向柱状晶组织,随连铸速度增大,晶粒尺寸逐渐变小。当连铸速度为80~100 mm/min时,铝管外表面组织由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在热型温度720℃、速度60 mm/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纯铝管坯具有较优
采用浸入式末端淬火方法,结合硬度和室温拉伸测试、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淬火速率对16 mm厚7136铝合金挤压板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速率大于15.0℃/s时,硬度和强度随淬火速率的减小缓慢降低。淬火速率小于15.0℃/s时,硬度和强度随淬火速率的减小迅速降低。随淬火速率减小,在(亚)晶界和晶内Al3Zr上形核析出η相的数量和尺寸增加,时效后η′强化相的数量减少,降低了硬度和强度。根据不同淬火速率时(亚)晶界和晶内Al3Zr上淬火析
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发挥各增强相的协同作用,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具有单一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势。本文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制备了TiC/SiC混杂颗粒增强AlSi10Mg复合材料。通过EBSD、SEM、TEM和拉伸试验研究了添加TiC、SiC颗粒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的加入,使(TiC+SiC)/AlSi10Mg复合材料的组织由粗大柱状晶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铝基体平均粒径仅为4.27μm。SiC与铝基体之间发生轻微的界面反应,生成少量棒状的Al4
为推动钛/铜异种金属焊接结构的广泛应用,利用常规的钨极氩弧焊进行了TA2纯钛和T2紫铜异种金属对接焊,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所获得的钛/铜焊接接头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钛/铜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反应层生成了厚约50μm的金属间化合物,该金属间化合物层由钛侧条棒状金属间化合物CuTi、中间层块状和枝晶状金属间化合物Cu2Ti、沿着枝晶状化合物Cu2Ti边缘分布的化合物Cu4Ti3组成。合金元素Ti向焊缝金属中的溶解和扩散量极少,钛/铜焊接接头界面反应层化合物形成以液相扩散反应为主。拉伸
为了提高铝基材料的抗腐蚀性能,采用插层复合法在铝片表面制备具有良好韧性、耐磨性和耐盐耐酸性能的蒙脱石/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研究不同膜厚对涂层在1.0 mol/L NaCl溶液和0.5 mol/L H2SO4溶液中抗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小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SEM和TEM等手段表征防腐涂层的表面结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和微结构等特征;采用Tafel极化曲线和EIS交流阻抗图谱等手段测试了其电化学防腐性能。结果发现:经剥离改性后的蒙脱石(001)晶面间距从1.4490 nm扩大到了2.8504
研究了微量Sr变质对Al-7Si-0.35Mg-0.1Ti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再以某汽车用压铸零部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0.06%Sr变质Al-7Si-0.35Mg-0.1Ti合金压铸工艺中的浇注温度和压射速度进行模拟计算,并进行实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为680℃时,合金二次枝晶臂间距更小;随着压射速度的提高(1 m/s、2 m/s、4 m/s),虽卷气现象更明显,卷气部位和数量更多,但气孔尺寸相对较小。压铸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压射速度从1 m/s提高到4 m/s,初生α(
结合金相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等来分析Cr、Mn质量比对Al-Mg-Si合金在变形温度400~560℃、应变速率0.3 s−1的单轴压缩实验下的变形行为以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变形条件下,合金中Cr、Mn质量比越大,合金的峰值流变应力越大。在高温变形时,发生的动态软化主要为动态回复(DRV)和部分动态再结晶(DRX)。不同Cr、Mn质量比阻碍合金发生DRV/DRX的程度不同,其中0.5CrMn合金阻碍程度最大。在热变形过程中,亚晶尺寸与稳态流变应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