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与分析遗传对中小学生视力影响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学校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本调查采取调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淮安市随机抽取6所中小学共600名学生作为视力问题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淮安市3所小学300人,3所中学300人。由调查数据分析和相关研究分析得出,遗传对视力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遗传 近视 青少年 影响因素
1.引言
近视是少年儿童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少年儿童学习及各项活动。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明显增高,视力下降情况比较突出,影响着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通过对淮安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了解与分析,结合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探讨遗传对中小学生视力的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切实解决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淮安市随机抽取6所中小学共600名学生作为视力问题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淮安市3所小学300人,3所中学300人。其中,男女各150人,回收相关调查问卷600份。
2.2方法
2.2.1测量法与评判标准
2.2.1.1测量法
测量方法:采用全国统一的“E”字形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测量(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校医务室体检数据)。
2.2.1.2评判标准
凡裸眼视力>5.0者为视力正常,<5.0者为视力低下。视力低下分度:4.9—4.7为轻度,4.6—4.4为中度,4.3以下为重度。以单眼结果计算。
2.2.2问卷调查法
设计小中学生问卷调查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对调查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2.1问卷设计
制定调查问卷表,针对每位学生平时视近工作时间、父母的视力情况,遗传因素和是否会做眼保健操等设计问卷。
2.2.2.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淮安市6所中小学学生进行问卷抽样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0份。问卷回收率为96.6%,有效问卷569份,有效率为98.1%。
2.2.3数据统计分析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并使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处理。
3.调查结果与讨论分析
3.1中小学生近视现状
目前,关于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研究非常多,其中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因素主要有遗传、户外活动少、学习环境不良,用眼卫生习惯、学习时间长等因素。为了进一步了解遗传对近视患病率在性别的差异,本研究对淮安市中学生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反馈见表1。
由表2可见,父亲近视的,其子女有57.95%患有近视,母亲近视的,其子女有57.69%患有近视,双亲都近视的,其子女有88.07%患有近视,双亲都不近视的,其子女有14.13%患有近视,与文献中报道一致。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双亲遗传对子女近视患病率有影响。有文献表明,父亲若患有近视,且是高度近视其子女患有先天性近视的几率是很大的。有近视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近视的比率比没有近视家族史的要高些;母亲如果患有近视并不比父亲患有近视遗传的几率小,也要看母亲是否是近视基因携带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视力。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即双眼都高于600度)患者,其子女患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100%。调查数据还表明,双亲都不近视的,其子女有14.13%患有近视。关于家长是视力正常而孩子是近视的根本原因的研究,有待进一步调查。
4.结论
4.1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性别无差异性,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20.6%,中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0.2%。
4.2由调查数据得出,遗传是影响视力重要的因素。父亲近视的,其子女有57.95%患有近视,母亲近视的,其子女有57.69%患有近视,双亲都近视的,其子女有88.07%患有近视,双亲都不近视的,其子女有14.13%患有近视,近视原因可能是遗传的因素。
5.建议
从遗传看近视的防治,目前我们还不能改造基因,对近视眼的遗传因素尚无改造的办法。但是我们应当从积极的方面利用遗传学的规律预防近视。
近视眼家族的成员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血缘相近或存在视力缺陷的人群婚配,会增加遗传发病造成人口质量下降的恶果。所以,建议在选择配偶的时候,考虑相关因素。
关键词: 遗传 近视 青少年 影响因素
1.引言
近视是少年儿童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少年儿童学习及各项活动。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明显增高,视力下降情况比较突出,影响着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通过对淮安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了解与分析,结合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探讨遗传对中小学生视力的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切实解决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淮安市随机抽取6所中小学共600名学生作为视力问题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淮安市3所小学300人,3所中学300人。其中,男女各150人,回收相关调查问卷600份。
2.2方法
2.2.1测量法与评判标准
2.2.1.1测量法
测量方法:采用全国统一的“E”字形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测量(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校医务室体检数据)。
2.2.1.2评判标准
凡裸眼视力>5.0者为视力正常,<5.0者为视力低下。视力低下分度:4.9—4.7为轻度,4.6—4.4为中度,4.3以下为重度。以单眼结果计算。
2.2.2问卷调查法
设计小中学生问卷调查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对调查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2.1问卷设计
制定调查问卷表,针对每位学生平时视近工作时间、父母的视力情况,遗传因素和是否会做眼保健操等设计问卷。
2.2.2.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淮安市6所中小学学生进行问卷抽样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0份。问卷回收率为96.6%,有效问卷569份,有效率为98.1%。
2.2.3数据统计分析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并使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处理。
3.调查结果与讨论分析
3.1中小学生近视现状
目前,关于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研究非常多,其中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因素主要有遗传、户外活动少、学习环境不良,用眼卫生习惯、学习时间长等因素。为了进一步了解遗传对近视患病率在性别的差异,本研究对淮安市中学生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反馈见表1。

由表2可见,父亲近视的,其子女有57.95%患有近视,母亲近视的,其子女有57.69%患有近视,双亲都近视的,其子女有88.07%患有近视,双亲都不近视的,其子女有14.13%患有近视,与文献中报道一致。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双亲遗传对子女近视患病率有影响。有文献表明,父亲若患有近视,且是高度近视其子女患有先天性近视的几率是很大的。有近视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近视的比率比没有近视家族史的要高些;母亲如果患有近视并不比父亲患有近视遗传的几率小,也要看母亲是否是近视基因携带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视力。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即双眼都高于600度)患者,其子女患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100%。调查数据还表明,双亲都不近视的,其子女有14.13%患有近视。关于家长是视力正常而孩子是近视的根本原因的研究,有待进一步调查。
4.结论
4.1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性别无差异性,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20.6%,中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0.2%。
4.2由调查数据得出,遗传是影响视力重要的因素。父亲近视的,其子女有57.95%患有近视,母亲近视的,其子女有57.69%患有近视,双亲都近视的,其子女有88.07%患有近视,双亲都不近视的,其子女有14.13%患有近视,近视原因可能是遗传的因素。
5.建议
从遗传看近视的防治,目前我们还不能改造基因,对近视眼的遗传因素尚无改造的办法。但是我们应当从积极的方面利用遗传学的规律预防近视。
近视眼家族的成员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血缘相近或存在视力缺陷的人群婚配,会增加遗传发病造成人口质量下降的恶果。所以,建议在选择配偶的时候,考虑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