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性格缺陷、学习较差、心理障碍、价值扭曲、青春期教育及安全教育等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安全问题
据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留守儿童。这一越来越庞大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健康成长问题已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凸现
1.性格缺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父母长期与子女分离,对子女缺乏足够的关心和指导,而主要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自卑悲观、内向孤僻、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年龄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思想观念上与留守儿童存在极大的差异,与儿童的沟通存在明显的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据抽样调查,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在学校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0%成绩较优秀。
3.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因而,留守儿童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情感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关爱不够而产生愧疚感。于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采用“物质 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更会进一步助长他们的不良习气,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乱攀比、摆阔气的陋习。并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这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
二、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危机四伏,令人们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万分担忧。2005年在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的“5.31”特大洪灾中,有12名儿童死亡,其中的11个都是留守儿童。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灾害中还不知有多少留守儿童被夺去了生命。一个幸运的留守男童(12岁),背着自己3岁半的妹妹徒步走了12小时,才到达一个安全的地带幸免遇难。一些不法分子也往往趁机对留守儿童家庭实施不法侵犯,包括入室盗窃时打伤留守儿童,对留守女童进行猥亵,骗诱企图拐卖留守儿童等。除了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之外,部分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另一种危险——离家出走 ,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因而留守儿童重养更要重育,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善制度环境,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2.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政府要加大投资,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体制度,让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3.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学校、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孩子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
5.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会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强有力的保护网。
总之,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衡东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安全问题
据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留守儿童。这一越来越庞大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健康成长问题已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凸现
1.性格缺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父母长期与子女分离,对子女缺乏足够的关心和指导,而主要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自卑悲观、内向孤僻、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年龄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思想观念上与留守儿童存在极大的差异,与儿童的沟通存在明显的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据抽样调查,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在学校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0%成绩较优秀。
3.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因而,留守儿童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情感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关爱不够而产生愧疚感。于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采用“物质 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更会进一步助长他们的不良习气,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乱攀比、摆阔气的陋习。并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这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
二、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危机四伏,令人们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万分担忧。2005年在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的“5.31”特大洪灾中,有12名儿童死亡,其中的11个都是留守儿童。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灾害中还不知有多少留守儿童被夺去了生命。一个幸运的留守男童(12岁),背着自己3岁半的妹妹徒步走了12小时,才到达一个安全的地带幸免遇难。一些不法分子也往往趁机对留守儿童家庭实施不法侵犯,包括入室盗窃时打伤留守儿童,对留守女童进行猥亵,骗诱企图拐卖留守儿童等。除了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之外,部分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另一种危险——离家出走 ,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因而留守儿童重养更要重育,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善制度环境,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2.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政府要加大投资,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体制度,让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3.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学校、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孩子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
5.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会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强有力的保护网。
总之,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衡东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