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下面就我在小语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造字规律,培养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新性活动的愿望和态度,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决定着人们是否愿意创新,有无敢创新的欲望,它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两个方面。
  1、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愿望。它要求人们能超常规地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来自于质疑。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汉字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如“晶”字为什么由三个“日”组成?你用什么方法记着“播”字?这样,抓住教材内容的创新素材,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激发创新动机。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的内在驱使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催化的作用。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如:利用古人看到太阳创造了“日”字,根据山形创造了“山”字等等实例),引导学生向古人学习,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创新,去创造更美好的东西。
  
  二、探索识字方法,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启发与联想的结果,也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补,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交融,它允许人们“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但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共同寻找识字、记字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联想识字法。指人们在创新思维中,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種事物的思考方法,它把看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为识字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启发识记法。指借助概括性语言的启发,经联想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教学第四册归类识字中的“琴”和“铃”这两个生字,我先教学“琴”字,采用的是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我说:“‘小王’和‘大王’,‘今’天来弹‘琴’”这不仅强调了“琴”字上面两个王字在写法上的差异,还突出了下面是个“今天”的“今”字。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很快找到了记忆的捷径。
  3、形象识字法。指教师利用艺术创作、实物演示、动作提示等教学手段来促使新形象的形成,并在新形象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想象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其具体方式有典型化、强调、夸大或缩小等。如:教学“尖”字,教师首先出示尖形实物图(如削好的铅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得出其上面更小、下面更大,从而领会“尖”字的字形是:上面是“小”字(竖钩变竖),下面是“大”字。此乃抓住字形与字义的典型特征。完成了教学任务,且使学生记忆深刻。
  4、逻辑识字法。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形象思维,也要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的创新性就是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抽象等过程中,产生一种独特、新颖的想象。如:教学“蒲”字,引导学生分析“香蒲”的特点及生长环境,使学生得出:香蒲是一种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故用草字头,有三点水。这样把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结合起来,真可谓新颖独特、别出心裁。
  其实,识字、记字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教师还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找到更多、更好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创新。
  
  三、深入实践,鼓励创新发明
  
  为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除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外,还应鼓励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创新发明。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小事抓起进行创新发明,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巩固识字、记字效果。
  本学期,我大胆地鼓励学生制作生字卡片,要求卡片的形状、颜色不限,并在科技课上进行展览。同学们兴致非常高,展览那天,他们都拿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卡片,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状上:有方的、圆的、心形的,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水果、有的还剪出了花边;颜色上:色彩鲜艳,声母、韵母、偏旁等颜色搭配谐调;形式上:有的订成了小册子,命名为“记忆卡”、“病字医院登记卡”,并绘制了五彩的封面,有的制作成“单字折叠式卡片”、“多字复合式卡片”、“转动式卡片”。
  这些图片是学生们手脑灵活的具体体现,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创造力。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处于兴奋不已的思维状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乃是造就万物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而课堂教学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让课堂活跃起来。这便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起点。  一、变“教堂”为“学堂”,激发学生大胆创新  创新是创新教育的灵魂,是國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和理论依据。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他们自己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利用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  以下就学生主体性与自主
期刊
【摘要】文化名人自杀的文化实质是文化名人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社会有很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导致了文化名人的孤独,这种孤独导致了文化名人的自杀。于是,死便成了一种对极端精神的感悟,是一种文化现象。  【关键词】文化名人 思想苦旅 文化现象    屈原怀石投江了,王国维投湖自尽了,亚里士多德投厄里帕湖自杀了,川端康成含煤气管自杀了,海明威开枪自杀了,傅雷上吊了……文人自杀现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生命旅途中的思想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构建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播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的能力。这表明,新课程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
期刊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研究三个主要变量,即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情感准备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自己担当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和服务。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望、闻、问、切”的教学方法。    一、望——教师眼里的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状态和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就要对前两个变量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教师掌握了解学生的学
期刊
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所涉及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学习领域里,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学习态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联系自己
期刊
近年来,电教媒体运用于各科教学之中,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以电教媒体自身的现代化教育优势,完全可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变“重教”为“重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客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在《政治常识》教学中,讲述的知识很多,都与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尽管教师讲课也联系了实际
期刊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国的基础教育高举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更倡导加强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我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总是遵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教学”这一原则。  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的体验比其它艺术更有力。音乐能更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学更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师不能使音乐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
期刊
运动损伤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代名词,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运动损伤是经常发生的。发生运动损伤不仅影响我们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痛苦。因此,运动损伤应该引起我们体育教师的关注。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呢?我觉得要想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要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加强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克服麻痹思想,认
期刊
人的情感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而且随时都在变化之中,体育教学的情感,则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与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心理体验,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发展个性,提高上课质量和创造力。相反,消极的情感必然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讨厌该老师上课,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体育课上必须关注情感调控。    一、情感调控的双重性    情感调控就是采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