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现象、原因及缓解措施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学年的开学初,托班教师都会遇到2~3岁幼儿分离焦虑的突出问题。由于焦虑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所以,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情绪是托班教师开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对托班幼儿分离焦虑所进行的全面分析。
  一、幼儿分离焦虑的现象
  托班幼儿年龄大多在2~3岁之间,他们刚上幼儿园就遇到了人生的几个第一次,如:第一次长时间离开亲人;第一次在陌生的环境里没有亲人陪伴;第一次在短时间内接触较多的陌生人;第一次和众多的同伴在一起分享玩具等等。因此,他们感到害怕,产生了焦虑情绪,并表现出各种行为,案例如下:
  ●被家长吃力地抱进教室,然后大哭大叫,在地上打滚,随手扔东西,甚至会对教师“拳打脚踢”;
  ●家长离开后,会对老师反复说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打电话叫妈妈来接我”,唠叨时间持续较长;
  ●早晨入园时情绪反应不是很强烈,默默流泪,也不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但是到了吃饭和睡觉时间就哭,甚至看到别的家长来接孩子也会哭;
  ●不顾一切,独自一人往外跑,找家、找亲人。
  另外,孩子的焦虑也会引起部分家长的焦虑,表现如:看到哭闹的孩子,自己眼睛湿润了;把哭闹的孩子再带回家,暂时不上幼儿园;躲在活动室外偷偷看孩子;在幼儿园内徘徊,久久不愿离开;上班时心神不定,牵挂孩子。
  二、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的变化
  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很多方面都不适应,例如:不适应周围陌生的人群(老师和小朋友);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用品;口味上不习惯幼儿园的饭菜;不适应有规律、有约束的集体生活;等等。他们想家、想亲人,出现了焦虑情绪。
  (二)家长的教养态度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部分家庭对孩子是隔代养育,一些祖辈的溺爱,使孩子对家人产生过分的依恋,形成较强的分离焦虑情绪。也有些家长在孩子生活方面过分包办,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使孩子在幼儿园感觉失去了依赖,难以适应集体生活。还有部分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失去了与别的孩子交往的机会,导致孩子交往能力较弱,不能较快地融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来。少数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了孩子的入园情绪。另外,有的家长拿老师吓唬孩子,引发了孩子恐惧,产生焦虑情绪,如:“你不听话,老师要骂你的”,“再调皮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
  (三)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相差几个月的幼儿在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部分月龄小的幼儿,和稍大一点的幼儿玩不到一块,感到孤独;有些性格内向的幼儿,不愿意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加重了他们的分离焦虑情绪。
  (四)老师的措施
  如果老师接待幼儿的态度不热情、语言不亲切、对幼儿情绪观察不仔细、缓解分离焦虑的措施不恰当、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儿入园适应方面的引导等等,都会使幼儿的焦虑情绪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三、幼儿分离焦虑的缓解措施
  (一)环境创设
  开学前,老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温馨的和具有安全感的像家一样的氛围,其中包括幼儿的生活照、全家福照片和喜欢的玩具。
  (二)亲子活动
  幼儿正式入园前,分批开展亲子活动。教师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安排幼儿一日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和老师一起做各种有趣的活动。几天的亲子活动,既让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又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始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三)老师的爱心
  老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每个幼儿,用耐心去抚慰焦虑的幼儿,重视幼儿的情感关怀,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四)家长工作
  老师要重视做家长分离焦虑的缓解工作。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焦虑情绪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老师通过开学前后一系列的家长工作,可以消除家长不必要的担心,让家长以乐观的情绪去影响孩子。
  1.新生家长会:新生分班后,立即召开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暑期里如何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各项准备(包括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离焦虑的心理疏导、防尿湿的替换衣服等等),向家长说明孩子入园后可能出现的情绪状况,详细解答家长的疑问,消除家长的顾虑。同时向家长发放《致新生家长一封信》,让家长更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一日活动安排以及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好生活和心理上准备的具体的相关事宜。
  2.暑期家访:暑假期间,老师要对每个幼儿进行家访,这是教师和幼儿相互认识的第一步,老师在接触幼儿、了解幼儿(个性、习惯、喜好等)、了解家长教养态度的同时,也向家长宣传我们的教育理念。
  3.家园之间的交流:幼儿入园后,老师要主动和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情绪状况,使他们有针对性地配合老师工作,尽快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
  4.老师要用母爱尽力照顾好每个幼儿的生活,逐渐减轻幼儿对家长的依恋,让家长放心。
  5.班级博客:及时在班级博客中展示幼儿在园里生活、游戏的照片和视频,并撰写相关博文,让家长更直接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以及老师的缓解措施。
  (五)老师的技巧
  1.允许幼儿适度哭闹和发一些小脾气,合理释放焦虑情绪。
  2.根据幼儿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活动内容,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多数幼儿哭闹又哄不好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带他们做游戏,说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玩喜欢的玩具,使他们快乐起来,暂时不依恋家人。
  3.用乳名或“宝宝”来称呼幼儿,并抚摸或抱抱他们,给他们以亲切感。
  4.经常鼓励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语言鼓励法:你今天上幼儿园没哭,真棒!物质奖励法:给没哭的幼儿一张卡通贴画或一个喜欢的玩具;榜样激励法:今天优优来上幼儿园时一点都没哭,真棒!谁和他一样也没哭?
  5.允许幼儿暂时带着自己的“依恋物”入园,但老师要帮助他们逐步减少对“依恋物”的依赖,直到完全摆脱“依恋物”。
  6.避免出现一些能引起部分幼儿分离焦虑的因素,例如:人(其他幼儿的家长或易被误认为家长的人);语言(易引起幼儿想家、想亲人的话题);物品(易让幼儿触物生情的玩具和用品);场景(易让幼儿触景生情的地方)。
  7.老师可以适当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例如:幼儿入园时哭闹着不让家长离开,并强烈要求家长陪一会儿,这时老师应该满足幼儿的这一要求,如果幼儿每天都要求家长陪,那么老师就要和家长沟通好,每天缩短陪的时间,直至不再陪。
  8.针对个别分离焦虑情绪严重的幼儿,老师要有耐心,并与其家长沟通,寻找有效办法,共同帮助幼儿摆脱不良情绪。
  总之,新入园的托班幼儿特别需要老师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智慧,去帮助他们缓解分离焦虑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顺利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其他文献
一、材料准备  废PPR管、管帽、瓶盖、粗铁条、海绵、碎布、细绳、即时贴。  二、制作步骤  1.取直径约2厘米、长约25厘米左右的PPR管几块,可以用彩色即时贴把管子装饰得漂亮些。  2.取一根粗铁条或木条,长约26~33厘米,在其一端用海绵和碎布扎成一个布球当活塞,另一端也可穿上管帽或瓶盖,使铁条不晃动。  3.在其一端套上管帽或适合的瓶盖,并在管帽或瓶盖上穿一个或多个小孔作为出水口。将活塞插
期刊
实录(一)  9月份孩子们刚进入大班,对没有玩过的贝旺拼图玩具很感兴趣。午饭后,黄僖睿拿了一张贝旺拼图示意图,仔细地看着色彩斑斓的各种形状图:有鱼、小兔子、宝塔、房子、帆船等。这时候,薛语琪和钱宸也坐在一旁和她一起看。  钱宸拿来了插板和插珠,她们每人拿了一块板开始选择图。黄僖睿选择了一个红色的插珠,接着又拿了一个黄色的插珠……她插的和贝旺拼图示意图不一样,形状一样可颜色不一样。“哈哈!真好看。”
期刊
“妈妈,呜……妈妈,珊珊好想你,呜……”一看到妈妈的头像,江珊便忍不住哭了起来,张开小手一把抱住了电脑屏幕。“珊珊,好女儿,妈妈也想你呀!”江珊的妈妈看到视频里的女儿后,也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暖暖的母女情如潮水般霎时涌上她们的心头,相隔千里而在电脑前“相对而泣”。“乖,珊珊乖,不哭了。”妈妈边抹着眼泪,边安慰着江珊,“今年过年我和你爸爸一定回来看你!”江珊一边哽咽着,一边一个劲地点着头,挂着晶莹
期刊
1.拨浪鼓  拨浪鼓,叮咚敲,  惹得宝宝咯咯笑。  一左一右两小辫,  忽左忽右使劲摇。  2.月亮  月牙弯,像银镰,  月亮圆,像玉盘。  一条小鱼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3.池塘  池塘静静像水床,  月亮姑娘床上躺。  风儿吹来床摇晃,  一摇摇到大天亮。  4.小雨滴  小雨滴,了不起,  云彩上面跳下去。  碰到花伞跳起舞,  最爱跳那圆舞曲。  5.时钟  时钟弟弟志气高,
期刊
带着绿色的希冀,带着青春的梦幻,我走进了孩子们的中间,走进了童话般美妙的世界。随着时间的流逝,扎根幼教已有11个年头了。期间有过悲伤,有过欢乐;有过彷徨,也有过激情……各种滋味,一言难尽。  苦  那一年,我19岁,没有经验,没有阅历,只带着一颗对孩子的爱心,带着对这片净土的向往与渴望,我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幼儿园这个多彩的世界,去实现我儿时的梦想———做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然而就在那个本该收获的九月
期刊
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爱游戏,乐于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在游戏中成长。但是,当游戏活动产生后,幼儿受兴趣、需要、经验以及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交往冲突和矛盾。特别对于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孩子在语言表达、行为习惯、接受能力、情绪感受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再加上又是初次进入集体生活、
期刊
一、缘起  为了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精神,正确运用《指南》,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本学期我园在《指南》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向共同体成员学校开放了一次“学指南、转观念、促行为”的教研活动。展示方式是先选派1名教师进行绘本教学《小蛇散步》,然后针对活动开展教学研讨。在前期准备时,承担上课任务的赵老师把本班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试教,结果两次效果截然不同,这一情况引起了
期刊
关于爱的话题,我们都不陌生,爱孩子是天性,许多的爱聚集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还有班上三位老师……他们每日就这么沐浴在我们给予的爱里,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宽容、帮助。  在中国,对待儿童的观念,从最初的只是小大人,不被人重视,渐渐地,大家开始关注儿童,到现在的“儿童崇拜时代”。在现今的这个时代里,儿童的一举一动都牵制着我们喜怒哀乐,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这个“崇拜”,说的是我
期刊
1.海豚  海豚有个大梦想,  想要站在舞台上。  辛苦练习不含糊,  海豚音儿轻松唱。  (张玉洁)  2.洋葱头  矮矮胖胖圆溜溜,  冲天小辫扭一扭。  紫里透红气色好,  催人泪下可真牛。  (郭彩英)  3.小蜜蜂  小蜜蜂,忙匆匆,  春暖花开来做工。  万花丛中身儿现,  蜜儿酿得香又浓。  (普贝贝)  4.雨滴  雨滴宝宝真顽皮,  你往东来我往西。  狂风伯伯发脾气,  命令排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力日渐增强,幼儿的教育备受家长的重视,但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家长的事事包办,限制了幼儿的手脚,束缚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只有解放儿童的手、解放儿童的脑、解放儿童的嘴才能使孩子的智慧与能力得到发展。”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