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育报刊的转型策略研究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教育报刊;新媒体平台;教育信息化;媒体融合;转型发展
  【作者单位】赵玉渊,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5.014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到教学管理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旨在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争取早日进入教育现代化行列。在新媒体发展趋势下,我国报刊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行量急剧下滑,读者群体急剧流失。为了尽快改变传统教育报刊的生存状况,传统教育报刊亟须瞄准新媒体市场,深化教育信息化理念,突破发展瓶颈。
  一、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教育报刊面临的困境
  1.主营业务持续下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教育报刊发行量大不如前,主营业务持续下降。随着电子出版物和短视频的兴起,纸质阅读遭遇巨大冲击,传统教育报刊市场也面临媒介改革和内容创新的双重压力,加之传统教育报刊主体思想保守,不能以新发展理念驱动教育报刊转型发展,使其传播力逐年降低,对传统教育报刊的公信力也造成一定影响。
  2.营收能力持续降低
  传统媒体时代,传统教育报刊凭借发行量和权威性在教育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盈利模式虽单一,但收益足以保证教育报刊的运行与发展。然而,随着互联网市场对传统教育报刊的不断分流,传统教育报刊的营收持续下降,甚至难以维持报刊的基本运作。
  尽管越来越多的传统教育报刊开始探索线上营销模式,但由于其对新媒体平台的认知不够全面,大多是将纸质版内容搬到新媒体平台上,运营能力有限,导致线上收益寥寥。加之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运营成本过高,导致传统教育报刊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局面,亟须盘活已有资源,保住线下存量的同时发挥线上优势盈利。
  3.受众群体大幅流失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的流动,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但传统教育报刊由于发刊时间、发刊篇幅的限制,难以满足受众即时性、多元化的需求。媒体市场的超级细分,分流了传统教育报刊的受众,导致其读者大幅流失。一些非教育背景的机构也开始进军互联网教育行业,进一步挤压了传统教育报刊的市场份额。诸多因素的叠加,使传统教育报刊受众市场的优势逐年下降。
  4.人才技术双重受限
  人才和技术作为传统教育报刊转型发展的关键动力,没能在其中发挥出实际效用,主要还是由于传统教育报刊人才技术缺失所致。教育信息化以及新媒体发展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营收能力逐年下降的传统教育报刊却很难投入资金支持技术发展。人才在媒介技术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属于紧缺资源,传统教育报刊同样面临现有人员互联网思维不足、技术不佳,新型人才难以引进的局面。
  二、传统教育报刊的转型发展策略
  1.转换经营理念,迎合教育信息化趋势
  (1)加强媒介经营管理学习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报刊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应进一步升级。提升媒介经营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传统教育报刊迅速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通过生产新的媒介产品、进入新的媒介市场实现其价值。
  传统教育报刊的媒介经营管理涉及基础设施、产品生产与传播技术、资金、人员等诸多要素,尤其是在传统教育报刊媒体融合创新的过程中,更需要媒介主管部门和媒介组织充分调动、协调和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媒介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因此,传统教育报刊应通过加强媒介经营管理学习,如到转型成功的报刊单位进行实地走访,借鉴经验,从宏观上把握教育报刊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媒介管理在期刊运营中的作用,以理念创新推动期刊的发展。
  (2)强化编辑团队的教育信息化理念
  不同的教育报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定位和办刊理念,办刊理念作为教育报刊的行动指南,能积极促进报刊内容质量的提升。传统教育报刊作为集信息传播与教育服务于一体的特殊媒体,将教育信息化理念注入团队,能使传统教育报刊在传播媒介的开发与延伸、内容的改革与丰富中实现系统提升,对其搭建融媒体平台,促进媒体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传统教育报刊可以通过增设岗位学习、岗位考核和岗位晋级等方式,将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内容纳入团队的日常学习中。除此之外,培养编辑团队的互联网思维也是促进教育报刊转型发展的关键手段,通过提升编辑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改变编辑模式,创造更多符合教育信息化2.0时代需求的媒介产品,最终形成教育报刊传统理念与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融合之势。
  2.建设新媒体平台,实现全媒体传播
  (1)新媒体平台的选择与开通
  建设新媒体平台能为传统教育报刊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动力,在优化线下发展的同时,补足线上发展的空白。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的种类逐渐增多,全媒体平台搭建成为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第一步。因此,传统教育报刊应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以传统紙质报刊为中心,建立健全报刊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以及快手、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形成全媒体矩阵,共同为传统教育报刊的转型发展提供支持。
  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和使用不仅能降低传播成本,也能吸引传统报刊流失的受众。但新媒体平台建设并不是一次性全面注册、全体进军,而是要分层次、分步骤有序地开展。微博、微信公众号属于运营成本较低、运营相对成熟的新媒体平台,可作为首要选择。《2019年高校新媒体观察报告》显示,视听内容的传播率远高于非视听内容,尤其是学术信息、教育内容深受大众喜爱,碎片化的娱乐模式逐渐转向碎片化的学习模式。《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短视频用户达8.73亿,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尽管大部分流量集中在娱乐内容领域,但随着大众知识付费意愿的提升,一些短视频平台也开始重视以知识、教育、科普为主的内容建设,这些内容所带来的尾部流量不可小觑。传统教育报刊可以结合自身定位,设计一些短视频内容进行传播与分享,分占短视频用户市场。   (2)全媒体平台的运营与合作
  传统教育报刊长期以传统方式与市场和受众对接,长时间的单向传播模式使其进入全媒体运营体系时与多方面不兼容,从而使其新媒体运营受到阻碍。因此,传统教育报刊应全面了解各个平台的定位,着重分析不同平台之间的特点,结合不同平台用户画像策划平台的运营方向。
  从单个新媒体平台的角度出发,传统教育报刊应将其内容以符合平台特征的形式传播,如通过设立微博、微信话题讨论组,打造一个开放、交互的知识学习、教育信息传播平台。从全媒体平台的角度出发,传统教育报刊应加强全媒体联动,实现各大平台之间的优势互补,这对其品牌树立和内容传播将起到“1+1>2”的效果。
  此外,以合作的方式解决传统教育报刊不同媒体之间发展失衡的问题,能促进传统教育报刊内部的媒体融合,以传统媒体业务发展促进新媒体平台运营,实现对各种媒介的充分利用,为传统教育报刊带来互利共赢的局面。
  3.升级传播内容,优化传统教育报刊整体服务
  (1)分众化传播优质内容
  面对众多新媒体平台,传统教育报刊应将“内容为王”的理念贯彻到底。每个新媒体平台既是融合传统教育报刊的新媒介,也是独立于传统教育报刊的新传播渠道。因此,传统教育报刊应通过加强原创来丰富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而非机械化搬运传统内容。内容的创新能实现平台的差异化传播,受众可在不同的平台获取不同的知识,从而提升受众对传统教育报刊的依赖和信任。
  面对众多的新媒体平台,传统教育报刊可以尝试进行分众化内容传播,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和不同用户的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迎合用户的阅读习惯。新媒体平台能迅速捕捉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传统教育报刊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受众的兴趣点,通过对兴趣点的总结和分类打造分众化传播内容,从而打破传统教育报刊严肃刻板的说教方式,以轻松愉悦的形式展现内容。如利用图片、动画和短视频打造融媒体产品,寓教于乐,全面升级传播内容。单个媒体平台能满足受众对教育领域知识的深度需求,全媒体联动则迎合了受众对教育领域知识的广度需求。
  (2)提升服务用户的质量
  当下,媒介生态已经形成多向性传播的特点,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已不适用新媒体传播环境,而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更善于打破“沉默的螺旋”,积极在各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传统教育报刊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能将读者单纯作为接收信息的受众,而应将其当做传统教育报刊新媒体平台的用户,通过各个新媒体平台定时发起线上活动,吸引用户参与,促进用户与报刊的互动,从而提升传统教育报刊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如为活跃用户免费邮寄纸质教育报刊或纪念品等。传统教育报刊还应设立专门的客服人员,及时回复用户评论和用户私信,强化服务功能,以此提升用户对传统教育报刊的信任感,进而扩大传统教育报刊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
  4.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实施人才扩充战略
  (1)争取行业红利,创新盈利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2.0进程加快的同时,媒体深度融合趋势越发明显,政府对传统媒体融合建设和发展提供大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因此,传统教育报刊首先应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补贴作为转型发展的启动资金;其次,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紧随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争取行业红利;再次,要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创新各大平台的盈利模式,将线下盈利模式与线上盈利模式相结合,共同为其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通过开发报刊衍生品,利用微信公众号软文推广相关书籍,以及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分享书中智慧等方式实现盈利。当传统教育报刊新媒体平台用户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通过承接文化广告来进一步扩大经营,发挥其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作用。
  (2)加快引进复合型人才
  传统教育报刊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持,除了加强对有团队的学习培训,还要加快引进复合型人才,解決采编流程重构和优化平台运营管理等问题。技术人才、编辑人才和运营人才是传统教育报刊转型发展必不可少的三类人才,这三类人才不仅需要在各自的领域做到“术业有专攻”,也要对传统教育报刊的转型发展有一定认识,对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有所涉猎。如湖北知音集团《知音动漫》通过改革内部人员及引进法律、新媒体、经营等专业人员组建新型创作团队,开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会动的漫画”,改革效果显著。
  传统教育报刊引进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创新能力,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和创新营销理念,也要能将内容资源与媒介资源充分整合,使传统教育报刊的经济效益和媒介效益最大化。当前,复合型人才对各行业而言都是稀缺资源,因此,传统教育报刊应合理规划人才的待遇,确保人才能长期为传统教育报刊发展服务,从而为传统教育报刊转型提供保障。
  传统教育报刊想要尽快融入行业快车道,就要学会弯道超车,加快变革的步伐,线下线上双轨制发展,增强服务意识,由知识信息传播转向专业教育服务;提升大众的知识付费意愿,抓住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机遇,在成功转型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向荣,陈怀楚,钟文峰,等. 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现状分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3):1-7.
  [2]翟雪松,史聪聪.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现状、挑战与展望[J]. 现代教育技术,2020(12):20-27.
  [3]李斯. 教育报刊社媒体融合模式研究:以中国教育报刊社为例[J]. 出版广角,2020(15):45-47.
  [4]何刚. 融合时代教育报刊如何提升策划能力[J]. 传媒观察,2017(12):67-68.
  [5]孙泽明.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要素与模式构建研究: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J]. 新闻战线,2017(14):150.
  [6]雷玲. 教育报刊微信公众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记者,2016(2):41-43.
  [7]王咏梅. 教育报刊在新媒体时代的应对之策[J]. 传媒观察,2014(12):59-60.
其他文献
自助出版作为数字时代出版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自助出版平台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作品质量首位的原则,其小众化、社群性质明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传统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结合,也对高职院校外贸人才的培养产生很大影响。为此,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变实践课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模式,以符合新时期企业的岗位要求,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民论坛杂志社立足思想传播规律,发挥技术优势,注重模式创新,打造了传播效果好、社会影响力强的马克思主义APP,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探究了全新模式
进入新时代,教育期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教育期刊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提升编辑的政治素养、编辑出版素养、教育学素养、媒介素养等,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使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县域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融合的新型主流媒体.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全面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功能,对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县级融媒体要结合民族
【关 键 词】国际中文教育;原创少儿出版;输出  【作者单位】刘莺倩,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5.016  随着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原创出版迎来春天。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时代发展的关键节点大大激发了我国原创出版的活力
文章通过梳理通用技术学科的发展过程,将通用技术学科的教育出版作为研究方向,以粤版《通用技术》教材教辅出版项目为抓手,重点解析在高中新课标颁布后,通用技术学科在要求开
【关 键 词】KOL;KOL营销;图书KOL;图书营销;KOL孵化  【作者单位】张瑜烨,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叶哲佑,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5.01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智能移动设备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内容传播便捷化、互动形式多样化为特色的
广西美术出版社一品堂编辑部自2006年成立以来,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独到的选题标准、潜心打造的策划及多面的营销方式,在馆藏文物出版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入“十四五”
【关 键 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  【作者单位】王旭,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5.025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数字图书馆的价值链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知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云计算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凭借独特的服务模式与架构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