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笔记

来源 :时代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池水叙述着点点滴滴的日子
   坷垃被拍成齑粉,硌人的拳头伸直了巴掌,没了棱角,变得平坦,铺上崭新的塑料布,四周竖起来高隆的土埂,一个水池就成型了。水泵一暗一明地吞吐,水被一节一节抽出来,哗哗冲进水池,欢呼雀跃,之后沉寂,一池水浅漾在平整的畦间。
   一切有条不紊地展开。营养土是预先处理好的,收集陈旧腐朽的棉花柴,暗红色的、浅黑色的,失却了所有的水分,节节寸断,倒在水泥地面上,被过往的车轮辗碎,用平面的筛子过出细小的粉末,掺拌一定比例的杀菌剂,装进苗盘,给种子筑出一穴一穴巢窠。
   一盘盘育苗盘摞叠起来,像竖起来的高楼,种子的巢窠被压制出一个凹坑,刚好盛放三到四粒种子。白芸豆喜稀,三粒即可,若出芽率不好,有两粒出芽也没关系,白芸豆发杈,稍微控制,它的腋下就生出枝杈,乱蓬蓬一簇,像个羽翼丰满的落窝鸡(孵卵的母鸡)。落窝鸡这个比喻是父亲说过的,前些年他种大棚的时候,喜欢稀庄稼,芸豆管理得好,一串一串的芸豆角像一群小鸡仔躲在芸豆棵下。我觉得父亲的这个比喻贴切接地气,就记住了。
   白不老一点也不像是芸豆的名字,它小时候和白芸豆一样是青绿色,越长越白,白了却不老气,一掐一股水。白不老的种子粒大皮薄,几种芸豆里面数它出芽快,它和红芸豆一样不发杈,独来独往一根筋,结荚早,但产量较低,只有适当密植,才能弥补它产量低的缺点,又兼顾发挥它结荚早的优势。不过,它的粒大,苗盘每穴盛不下四粒,若挤挤巴巴像塞进绿皮火车厢一样硬塞进去,这一路的生长也拥堵不堪,造成翻根倒长,再者穴里营养土不足,也容易生长不良,于是就三粒一穴,定植时适当密植,问题就迎刃而解。
   红芸豆粒儿大小和白芸豆不相上下,四粒一穴抱团取暖。红芸豆粒皮厚,但出芽时间居中,较白不老慢一些,又比白芸豆出芽快。
   把白芸豆、白不老、红芸豆各自安排在预设的巢窠里,覆盖营养土、洒水、弯上小拱棚、罩上二膜。阳光高照,水分蒸腾,水珠儿密密麻麻附着在二膜上,像拉上一层水珠的窗帘。
   余下来的时间,水池里的水无事可做,但它不肯闲下来。无事可做的水,跟随着阳光的大手,变轻,变轻,轻得飘浮起来,像长出透明翅膀的水精灵,在光线充沛的大棚里飞舞,在水池的上方旋转,越飞越高,像一个个热恋中的人,为了爱奋不顾身,丝毫不怕太阳炙烤而香消玉殒。水汽依附到密不透风的大膜内侧,眼巴巴看着外面的世界,所有的幻想都一一破灭,凝成一滴泪,滑落下来,钻进泥土里,也许是心灰意冷,回去了它原来的地方吧?没人知道。
   那些去路不明的水珠儿很快被遗忘了,但滴回水池的水,梦幻依旧没有破灭,夜晚它披上盔甲,与水池里其它的水同仇敌忾,与寒冷进行了一场厮杀。寒冷冻住了水,水锁住了寒冷,呈胶着状态。暗涌的水兵们箭上弦,刀出鞘,寒冷集结,一涌而来,鱼死还是网破?黎明时分是最激烈的一战,胶着,胶着,太阳做了和事佬,它三言两语,像个德高望重的老者,一把扯开寒冷,用另一只手拍拍冰这个小青年的肩头,一切冰释前嫌。寒冷走了,冰脱掉盔甲,水又成了活泼灵动的水。
   太阳永远都是水的崇拜者,水永远做着亲近太阳的梦。太阳对水释放万丈热情,撒下千缕情丝,透过大膜和水相拥,但它带不走大棚里的水。阳光很快又走了,远隔千山万水。水珠儿被阻挡在大膜上,它无力地任由夜晚里的寒冷摆布。阳光留在它身上的温暖被洗劫一空,欲哭无泪的水,最后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霜花,像怒放的牡丹,像蓬松的鸟羽,像一尾静止呼吸的鱼。
   阳光再次赶来的时候,一切已物是人非,被解救的水滴儿,像开败的花朵、零落的羽毛,最终像一尾鱼游进土地深处的暗河里。
   躲在二膜里的芸豆种儿还在酣睡,掀开覆盖在二膜身上的草苫,阳光去敲它们的窗。往往是白不老先翻一下身,营养土裂开一道缝隙,破了皮的白不老露出針一样的脚尖,像一个破壳的鸟蛋啄裂自己的壳。它们不知道阳光与水发生的恋情,也不知道水和寒冷发生的战争。
   一池水默默记述着大棚里点点滴滴的日子。
  坷垃地随想
   种子还在沉睡,偶尔翻一下身。
   天晴要掀开草苫,像掀扯睡懒觉的儿子的被子一样,媳妇儿召唤芸豆起床,太阳晒糊屁股喽,她看见芸豆仿佛跟儿子一样,揉揉惺忪的小眼坐起来,哼哼唧唧的,她甚至想扒开营养土看一眼,但还是忍住了,再让芸豆睡一会儿,它们不是睡懒觉,它们是在等待适当的温度、水分和时间,它们的萌芽跟婴儿出生一样,需要储蓄力气,做过母亲的人,都懂。
   今年天旱,棚地犁起来,坷垃如斗,挠两遍,表面上平整,像一匹铺开的绸缎,底下仍坷垃涌动,等到用搂耙搂平,坷垃像一尾尾圆圆胖胖的河豚,被搂耙拉了上来。
   甩上岸的“河豚”,其实是硬邦邦的鱼干,身上的水分早被干旱榨干,浑身上下没有一星半点软处,成了一个硬头钎、刺头。想用搂耙砸碎它,它不吭声,硬着头皮,把搂耙弹起老高。
   手终究是好汉,振臂一呼,坷垃揭竿而起,像一队队喽啰,被搂耙牵引着,轱辘轱辘前行,集结到地头,叠起罗汉。等栽上芸豆,行一场大水,坷垃喽啰们就会你拥我挤,抱成一团,组成一道壁垒。
   一畦搂下来,胳膊酸痛,躺在大棚里干燥点的地方歇息,看见蒸腾雾化的水汽凝成水珠伏在大棚膜上,像一个倒挂金钟的光屁股小孩儿,一不留神,吱溜跌落下来,在黄澄澄的土地上摔了一个嘴啃泥。
   伸开手掌,接住从大棚膜上跳下的水珠儿,它们一涌抱在一起。把它们放到地上,它们一扭身,钻进土里溜掉了,也许它们急着去敲草籽的门,让草芽儿早点破土,钻出地面。
   暄软的土地,踏上去的脚印,瓷实了土与土之间的孔隙,有了水滴滋润,草芽冒出点点绿意。萌动的草籽,钻出尖尖的角,只消一眼,它就被外面的世界吸引了。罩上塑料膜的大棚,明晃晃的,阳光被过滤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风,只有温暖。草一旦立住脚跟,就会疯长,大棚是谁的天下,还不好说。草没有吞并天下的雄心,它们只在脚窝里谋一日生计,低卑却活得争先恐后。    坐起来,揉揉酸疼的胳膊,我想起少时读书不努力,父亲气急了说:“现在你不好好学习,到时候给你二亩坷垃地!”多年后,他如愿以偿,分给了我和妻子三亩四分地,儿女相继出世,土地也增加到六亩八分地。眼下,父亲的手、指节变形,时而酸胀疼痛,已不胜劳力,父亲不得不退出了土地。他的一亩七分地,也交到了我的手上,连同他的劳累。
   我的手掌渐渐粗糙,茧花盘踞,散发着金黄色的光泽,五条手指旋转的指纹,像是不可测量的疲惫,一只肩膀的疼痛,右边的似乎比左边的更疼。
   二亩坷垃地不是我的最终归宿,我一直想着走出劳累的阴影,后来我安慰自己,也许一切命里自有安排。
   2018年,市作协试行签约作家制度,我一介布衣,也报了名,不想,居然通过了。当时我的脑子就懵了,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在签约大会上,我有幸代表五名签约作家做了发言。上台前,我惶恐不安,平日我面对的大都是庄稼和蔬菜,我们相互并不说话,只用心交流。我觉得写作就如种地,付出劳动,有所收获,没啥可说的,如果还侥幸获过奖,也没什么值得夸耀,无非是这次劳动付出了比平时更多的汗水,恰巧又遇上了一个好年成,这有啥可说的?让我上台发言,有点赶鸭子上架,但我还是写了个简短的发言稿,照读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很荣幸作为签约作家代表发言!
   我是一个农民,凭着对文学的一腔热爱和敬畏,一直坚持在文学的路上。
   我种着六亩蔬菜大棚,起早贪黑地劳作,让我身心疲惫,是文学给了我动力,让我发现了生活里丰盈的诗意,坐在花红叶绿的大棚田埂上奋笔疾书,听雨声如鼓点一样在大棚上行走,一花一世界,感悟从生到死的芸豆就如感悟芸芸众生。
   我的生活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劳作之余,写身边念念不忘的人,写发生在身边触动自己心灵的事,胸怀天下,往小处写起,露珠虽小,也能映射整个太阳的光辉。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你们是我的恩人,在我踽踽独行的文学路上与我结伴,给我温暖和指引。
   谢所有直言批评和打击过我的人,你们是我的贵人,没有你们语言上的打击和淬锻,也许就没有我小小的锋芒。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各位签约作家,郑重表态:牢记签约使命,圆满完成签约任务!以签约为契机,创作出接地气、生命力顽强的作品!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鞠躬)
   我怕自己紧张,慌手慌脚鲁莽下台,在发言结尾特意加了个括号,里面填上“鞠躬”。
   同时,我也想明白了,正是这近二十年的大棚劳作,赋予了我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我一旦脱离了乡土,就会像庄稼被斩断了根部,作品没了地气的衔接,终会枯萎。
  雪夜
   对十五年前的那场雪我记忆犹新,女儿那年腊月出生,也难怪我把时间记得如此准确,因为女儿已整整十五岁了。
   那一年,我种大棚也就两三年的光景,还未学会坦然面对,对风、对雨、对雪都莫名紧张。面对大棚的一个个潜在的敌手,还未交手,我的心往往先败下阵来,觉得雪说来就来,想走就走,谁能奈它何。大棚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总要摔一些跟头,才能结实起来。每逢刮大风的天气,围着大棚转圈儿,看护着箍棚的铁丝,生怕哪一根被风挣开了,大棚膜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拉也拉不住,蹶起蹄儿就能飞向天去。若是哪根帮边竹片抵挡不住风的推搡,柔韧的腰肢被齐胸折断,刺破了大棚的肚腹,风就会趁势肆虐,把大棚撕开一道口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小的孔洞就打败了庞然大物的大棚!到了傍晚,风未消散,仍不放心离开,急匆匆回家,胡乱吃几口饭,扛上被子,在棚头铺垫上草苫守棚,其实这是于事无补的,但与大棚睡在了一起,就有了同舟共济的味道,就能与大棚同仇敌忾,觉得力量就会大些,大棚就不至于孤军奋战。媳妇月子未满,她比我更着急,可又没办法,只能默默祈祷,祈祷风再小些吧。
   那时村里也就几十家种棚的,立春前十天育苗,中规中矩,大棚也没人加温,育上苗,靠阳光这个加热器,十天八天种子才拱出土,谁都替种子着急,恨不得自己钻到苗畦里替种子挺起身子。天有阴晴,一天一天過去,苗畦上生出一小片一小片白色的霉点,那是种子坏了。果然,霉点下面的种子软塌塌的,成了一粒稀屎,三三两两站起来的芸豆苗儿,顶着个硬硬的黑皮儿,像个脱不掉的帽壳儿,嫩叶儿还包在黑皮里,只是颤抖着倔强地站起来。
   重新育苗,天气仿佛觉得愧疚,第二茬苗儿往往出得齐整,但时间晚了,收成不会景气。第二年开始用煤炉加温,三三两两的蜂窝煤炉,丛丛星星之火,温暖在苗畦二层膜下窜动,六七天光景,芸豆苗儿就出齐了。
   蜂窝煤炉,一炉煤烧三四个钟点,半夜起来加一次煤,天亮再起来加一次煤,睡眠严重不足,过后补充睡眠,很快能休整过来,但煤气顺着呼吸钻进血液里,重者煤气中毒,轻者头晕目眩,不舒服得很。每年育苗,都像个泥猴子,弄得人不人鬼不鬼,明知道那是地狱,却还要硬着头皮去走一遭。是的,种大棚是苦,但效益不错,于是东家种一亩,西家种一亩,大棚遍地开花。
   有人育苗挖回龙炕,烧劈柴,虽是土办法,费时,但安全,没有煤气中毒的风险;有养过鸡的,借鉴了鸡舍加温的大肚筒炉子,加满煤块,能燃一整夜,天亮再加一次煤,长燃不熄,省时省力。大肚筒炉子一直沿用了七八年,现在地头扯上了高压线,用电方便快捷,一下打开了大棚育苗的新境界。
   还说那年的那场雪,那年晴天多,育苗盖两层草苫,三五个蜂窝煤炉左右开弓,芸豆苗儿七八天就绿油油地站起来,一副看什么都新奇的样子,可它们很快被那场雪吓坏了,也许它们并没怕,但我被吓坏了。签约现场报社的记者小朱采访我时,问我种大棚这些年有没有最难忘的事。我脑子里一下涌上来那场漫天的大雪,那时女儿还未满月,我还沉浸在苗齐苗壮的窃喜中,雪却像个不速之客,呼啸而至,一口气下了一尺厚,仍不解恨,也不知是谁得罪了它?大棚摩拳擦掌,虽然它对风雨的横冲直撞能应付一阵子,但对付雪花软绵绵的太极拳法,却吃了大亏,雪密集而柔软,不像雨水,沾上大棚的身子就被击退,流走了,雪沾在大棚身上,甩也甩不掉,还会越聚越多,越聚越多,每一片雪都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先是在大棚外拉偏架,也不是拉偏架,就是用刮雪的刮耙把雪从大棚上拉扯下来,然后狠狠踏在脚下,把雪踩得死死的,嘎吱嘎吱。雪太大了,前面刮下来,后面又布满了,脚下已有半米深,举足为艰。用铁锹挖开一个孔洞,掀起大膜,钻进大棚,里面的光亮被雪遮挡,举手晃动大棚膜,大棚膜疲惫地伸伸肚皮,雪坐在大棚上,大棚像个驯服的白马,任由雪骑在它身上,风扯动辔头,雪更趾高气扬。    大棚膜像怀上了马驹,肚腹越来越大,低垂下来,低垂下来,低垂下来,苗畦上方无法立足,它上方的雪聚得多些。大棚膜成了足月的母马,大竿不堪重负,咔嚓断裂,大棚膜被刺穿,雪团像出生的马驹出溜滑进大棚,压在苗畦的二层膜上,让我一下子想起躲在老母鸡翅下的小鸡崽,那群芸豆也惊慌失措了吧。我顾不上安慰一下它们,随手拿来一根备用大竿,用铁丝拧死,替补上断裂的那根。棚膜上的雪都滑落下来,棚膜敞着个松垮垮的大裂口,寒冷夹裹着雪花冲进来,我摸索着找到大棚里的铁针,用钳子夹紧,放在火机上烧红,弄弯,在雪里凉一下,穿针引线,口里衔着手电,站在高脚板凳上缝合大棚膜,雪还在继续,还有大竿的噼啪声传来,我的心凉得像冰块一样,泪顺着我的眼角滑进雪堆里……
   跟朱记者说起这段往事时,我竟哽咽了,感觉不好意思,背过脸去,停顿了一下,情绪才平复下来。
   那个雪夜,我穿梭在大棚里,像一个人走在孤寂无助的暗夜里,有一束灯光来了,那是年迈的父亲,他拖来几根大竿。在黑暗中看见了光明,一股暖流随即遍布了我的全身。父亲帮我挨个换掉断裂的大竿,大棚似乎一下有了底气,挺起了脊梁。
   后来,朱记者又发微信,问我如何在大棚里搞创作的?
   我在微信里随手写了一段:五月一到,大棚里芸豆陆续上市了。外地客商在村口棚厦设置收购点,收获季节,更忙碌起来。
   每天天蒙蒙亮,就得起来。前几年家里雇一个东明来的长工,所谓长工也就是管吃管住,能坚持干十到二十天的打工者。有长工会轻省许多,但每天要管她们吃住,也挺麻烦的,也就不雇了,幸好村头每天有邻近不种棚出来打工的,真忙不过来,就雇她们。
   更多的时候,是再早起一些,三点的时候,戴着头灯,在黑暗的芸豆丛中踽踽而行。头顶繁星,月色朦胧,这时偶尔会构思一篇文章,记起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画龙点睛的题目,都会停顿一下,在手机的记事本上记下来。
   真正能坐在田埂上写点东西是芸豆系好绳坯,长到米把高的时候。我们梳理四下乱窜的芸豆秧,芸豆像个不听话的野孩子,它不愿乖乖地顺着系好的绳坯生长,总时不时把手伸到别人身上去了,或者抱着别人不松手,这时就要拉开它,让它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自由生长。
   这时刚有芸豆长出了花蕾,伴着花红叶绿,我坐在土埂上写一阵,然后站起来干活。瞅见刚开花的芸豆,颠颠地跑过去,伸过去鼻子,看能不能嗅出花香,媳妇看见我跟芸豆亲密无间的样子,调笑我老不正经,连芸豆也不放过!
   我坏坏地笑,芸豆花也咧着嘴笑,我们都一脸无辜的样子。
   那场雪距今十五年了,育苗也由蜂窝煤炉到回龙炕,再到大肚筒炉一步一步走过来,现在有了电,用上地热线,温暖环绕,芸豆翻身打滚,三两天就摇摇晃晃站了起来。
   看着芸豆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拍著嫩绿的小巴掌,那一圈圈环绕的温暖也温暖了我,我想起那个雪夜的那束灯光,年迈的父亲,雪中送炭,也是这样温暖我的。
  绳坯是一条向上的路
   绳坯是一条向上的路,一条色彩斑斓的路,红色、黑色、白色、绿色、黄色,每一条道路都向天空铺开。
   芸豆先是在营养土里伸出小脚丫,尖细如图钉,钉进泥土里,须根四下延伸,然后像举重运动员一样,举起沉重的头颅,一点一点,举起来!
   一根根绳坯像飘荡的秋千,在高处悬挂着,在风平浪静的大棚里纹丝不动,大棚宛若一顶硕大无朋的热气球,准备着把如芸芸众生的芸豆带到更高的地方去。
   苗畦里的芸豆喧闹,像一群张罗着起床的小娃娃们,你伸一下胳膊,我伸一下腿,身下的地热线铺在厚如毡毯的苗盘下,暖洋洋挠着芸豆的小脚丫,芸豆踡踡腿,黎明前再睡一会儿。等到草苫掀开,阳光照进来,透过光洁的二膜,营养土被拱开,芸豆一律弯着脖儿,揉着惺忪的眼睛,阳光很快在它们身上打下烙印,先是嫩绿,然后深绿,然后有暗红色的汁液流经全身,两片肥嘟嘟的小手捧着萌动的新叶,绿绿的叶片跳动着暗红色的脉搏。温度像小猴子一样蹭蹭在温度计上蹿动,完全掀开二膜,让芸豆接受阳光的洗礼,芸豆光溜溜的小身子沐浴在炙热的光芒里。
   大棚风平浪静,芸豆像婴儿,在苗畦这个摇篮里睡醒后,伸伸懒腰,举起绿绿的小巴掌,有的渴了,有的饿了,低头打蔫。水池里的水热心肠,泼洒在芸豆苗上,小苗儿咂咂嘴,伸伸腿脚,挺起腰肢。下午两点以后,用助壮素添加磷酸二氢钾喷一遍,第二天,舒展开的嫩叶已经变厚,颜色也变成了墨绿,像一个体弱的孩子,变得粗壮。千丝万缕的阳光伸出纤细的导线,温暖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在黑黢黢的营养土里驻扎下来,芸豆苗儿绿意盎然。
   夕阳西斜,温暖收拢了千万缕丝线。芸豆苗儿抖动肩膀,开始向一块儿拥挤,像一群看不见妈妈的小孩儿,有点儿惊慌失措。盖上二膜,盖上草苫,寒冷被阻止,寒冷还会有几轮冲锋,不怕,合上闸刀,潜伏的地热线,温暖瞬间泉涌,一夜安保无虞。芸豆苗儿宛若吃饱贪睡的小娃儿,美美地睡去了。
   第二天的阳光如约而至,芸豆苗儿蹭蹭蹿动,拉下闸刀,地热线又潜伏下来。附设的铁丝早扯好伏在大竿下,系上一根根绳坯,一条条道路从天而降,芸豆移栽过后,这条条小路慢慢就铺成了芸豆花花绿绿的前程。
  天膜,大棚的幕布或夹袄
   拉天膜,张罗大棚的舞台,水珠滴落,似密密的锣鼓点,芸豆即将粉墨登场。
   天膜在大棚膜下方,间隔尺余,把侥幸钻进大棚的强弩之末的寒冷迎头挡住,再来一番太极般的推搡,即便寒冷的残兵败将能冲破天膜这道防线,也没关系,苗畦上还拱有一层二膜的卫兵。二膜比天膜厚实,更难攻破,与天膜相呼应的是地膜这队亲兵,地膜比天膜薄弱,但它护住芸豆的根基,锁住芸豆赖以生存的给养,天地相望,脉脉情深,一切尽在不言中。
   天膜被稀疏有致的竹竿支撑,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幕布扯开、拉紧、两端弯下来、挖土、展开、埋实、相邻两边卷折,用小书夹三三两两夹好,像给天膜钉上亮闪闪的纽扣,所有的纽扣合拢,搭建一处温暖的小舞台,给芸豆提供一处展示花红叶绿的舞台。    书夹的纽扣钉在顶柱两侧,一高一低像起伏的音符,低处是大膜滴水的排水口,水往低处流,水珠滴落,漏斗状的低处把水兵俘虏,抛扔下去,跌得七零八落,土地优待俘虏,把它们收容。
   滴答,滴答,滴答答,一曲水奏的音乐。
   阳光陶醉地眯起眼睛,轻微的风驱赶着大膜柔软雪白的腹部的水珠儿,滴落,聚在二膜翕动的凹部,鼓囊囊的像奶牛圆润的乳房。水滴儿沿着天膜一丝折褶,躲在战壕里,继续朝凹处奔突;阳光远远地看着,懒得插一句嘴;风时有时无,偶尔有水流声,在天膜低处哗哗响起。草籽从潮湿的地方早早冒出来,像个有礼貌的小学生,脆生生地说一声:春天您早!大棚是春天的前站,这年的春天坐在从南方赶来的快车上,到站时间是大年三十,三十那天是立春节气。
   深水沉静,浅水喧哗。大膜上的水珠儿叮叮咚咚滴落在绷紧的天膜上,稍微有点儿单调,听厌了吗?也许鼓点早敲得水珠儿头发丝发直,它们早想透过天膜的幕布看一眼幕后的人物,像一群听戏的小孩子,看看幕后真实的小旦,找一找在前台哇呀呀暴叫的花脸,结果它们会与小孩子一样大失所望,幕后空空如也,芸豆还没扮装,空荡荡的土地、空荡荡的舞台。芸豆是大棚的主角,大棚是给它们搭建的舞台,人不过是这个舞台的道具师,草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水珠自己是这幕剧的锣鼓点儿。
   也许芸豆早知道了自己的角色,它只是在等待出场的时间,听着水滴儿急促的鼓点,看见聚成牛乳房状的水包,它踮起脚尖,想吊吊嗓子或高歌一曲,水包越聚越大,它们像一伙失去理智的芸豆的铁杆粉丝。得疏散它们,把它们推到别处,或干脆捅几个小孔洞,让它们与偶像见面或拥抱,与芸豆苗儿拥抱的水珠儿喜极而泣,更多的水珠儿被阻在圈外,什么也看不到,很快失散在广袤的土地里。光秃秃的土地长出了苔藓,土地披上巴掌大小的羽衣。
   天膜被水珠儿一遍一遍擦拭,洁净如初。白天阳光普照,阴冷在夜里窥视。碰过几次钉子之后,寒冷还是透过大棚的孔洞钻进来,漫漫长夜,芸豆躲得严严实实,寒冷能奈它何!水珠儿可就惨了,瞬间被按住手脚,被寒冷打得皮开肉绽,凝成白茫茫的、形态各异的霜花,凹处的水汪也被施了定身法,露出锋利的牙齿,土地闭上白天敞开的汗毛孔,湿润的地方像罩上一层冰的枷锁,草叶儿绿色的汁液像停下来的钟摆,时间静止,生命静止。草不会丢了性命吧?
   第二天的阳光大手一挥,三两下就把寒冷击溃,退兵棚外,硬邦邦的草叶儿蔫软下来,大棚成了野战医院,温暖的救护,草逐渐恢复了生机,叶片上留下或大或小萎缩的伤疤。
   芸豆苗儿欢声笑语,天膜上的战争兵不血刃,化干戈于玉帛,冰收敛了锋芒,依然是温柔之水。媳妇说天膜就是大棚的褂里子,我说天膜更像给芸豆苗儿套上的一层夹袄,二层粗棉布做成的夹袄套在老棉袄里面,那是老古董了,我想不到脑子里咋蹦出来这样的一个比方呢?
  给芸豆移植一眼小小的巢窠
   喷过三遍生长调节剂,试图把芸豆苗儿控制住,让它长慢些,再长慢些,管理上早掀晚盖,所有的法儿都用上了,芸豆苗儿依旧我行我素,蹿尖旺长,不可控制,像儿女大了不由娘,也该准备让它们另立锅灶,分家单过了。
   搂平的土地,铺上地膜。过去的地膜是清一色的白地膜,白地膜透光性好,門槛低,阳光一步就能迈进去,草籽儿伺机发芽,长得乱蓬蓬的,像厚厚的绿地毯,把地膜撑得脱离了地面,英雄没了用武之地。后来耕地之后喷“氟乐灵”(一种除草剂),可有效防治杂草,可氟乐灵有效期短,大棚湿度大,滴水的地方仍长出一簇一簇的草,像散兵游勇。再后来,改用黑色地膜,黑色有效阻挡了阳光进入地表,掐断了野草生长必需的光照,从而起到了除草的效果,只是黑膜吸热,局部易产生三十度以上高温,造成芸豆底部落花落果,底部坐不住果,植株就会旺长,植株旺则不易坐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生产商总有折中的法子,生产出一面黑一面白的阴阳膜,阳面为白,朝上折射阳光;阴面为黑,朝下,有效除草,扬长避短,只是价格每公斤贵出四元钱。
   因地制宜,铺平地膜,两侧用坷垃压牢,开始用移苗器移出一圆形土柱,给芸豆移植一眼小小的巢窠,巢窠的大小深浅正好能装下育苗盘里根须缠绕的芸豆苗,然后用土埋实,行一遍扎根水,就算给芸豆成了家,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去吧。
   移苗器是过去打制营养钵的机器改装,把脚蹬的那块方铁去掉,割成敞口的筒,铁筋弯成的脚蹬焊在敞口一侧,蹬进土地,移出圆形的土柱,一个芸豆的巢窠就建成了。
   含水量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壤最适宜,基本不用脚蹬,用手按一下即可,拔出萝卜带出土,一个萝卜一个坑;土壤干燥就要费些工夫,按下移苗器,带出松软的土,巢窠四周的松土又滑落下去,把巢窠填平了,这时仍需重新操作,直至把巢窠修整成适合芸豆苗儿居住的巢窠。
   一亩地用七十张苗盘,每盘五十株芸豆苗儿,三千五百个巢窠,一畦四行,两两前行,错落有致,像建筑在地下的圆柱形的楼群,一眼眼巢窠又像一眼眼战壕,芸豆苗躲进去,能避开寒冷铺天盖地的杀气。
   一眼眼巢窠,深一脚浅一脚前行,松软的,坚硬的,一如生活的愉悦和艰辛,每一眼巢窠都是一居室,居住芸豆小小的植株,直到站稳脚跟,直到向上拓展绿色的空间。
   前些年的工具是镢头,挖出碗口大小的穴,密密麻麻,凸凸凹凹,营养钵育苗,圆柱体的土疙瘩,筐背篮提,麻烦得很。有贪图省事的,平地撒种,既免去了营养钵的打制,栽种时抓起一把,三株两株丢开,埋土覆膜,再把地膜撕裂,抠露出来芸豆苗,然后浇水,这是传统原始的栽种方式。改进营养土苗盘育苗,既省了营养钵粗笨的打制,栽种时又兼顾了快捷轻省,两手提四盘,就有二百株,芸豆的栽种史正如日益简洁精致的生活史。
   一场小雪夜袭了大棚,寒冷将在雪化的时候再一轮冲刺,空气里弥漫着薄凉的杀气,大棚无畏地摆动腰肢,雪很快化掉了,像个冰清玉洁的美人把泪流满大棚全身,心太软的大棚放松了警惕,收留了那些无家可归的水。寒冷偷营时,大棚才慌了手脚,温柔的水立刻反水,冷若冰霜,结成坚硬的刀,插在大棚身体上,大棚伤痕累累,更疼的是它的心。
   第二天的阳光驱退了冰,冰又幻化成温柔美丽的水。大棚身心疲惫,似乎还躺在那儿消沉,没一点儿力气。
   地膜是大棚构筑的最后一道防线,一眼一眼的战壕挖好,芸豆就能避实就虚与寒冷周旋。寒冷结成的霜花挂满绳坯,化作水珠,自高而下降落,水池里的水长出了绿藻。芸豆苗儿早早爬起来,跃跃欲试要跳到战壕里去,寒冷怕什么?风雪怕什么?青春的芸豆犹如青春的人生,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人不肯冒这个险,提前半月就密切关注着天气预报,大致摸清了天气的根底,选择晴朗的天气,大年里哪天都吉利,栽种的日子像出阁闺女或迎娶新娘一样隆重。大棚朝阳的门头上贴着春或福的大斗方,红艳艳的,一切都沉浸在新年喜庆的氛围里。芸豆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其他文献
职业,是人们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职业也是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性的专业和专门职责。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而职业的更替,又折射出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展开改革开放三十年职业变迁的画卷,你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原来熟悉的一些职业在消失、萎缩,而与此同时,又有大量的新职业出现。    70年代  红火职业:工人、军人、教师、科学家、医生、作家较受人尊敬  那时候,最流行
摘 要:建筑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热门专业之一,其学生就业面涵盖了装修设计、路桥施工、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岗位,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属于实践性专业,学生需要了解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房屋设计图纸等,所以对学生力学、材料学、三维建模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中职学校建筑专业教师要针对专业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工地实践、项目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学校
吴仁宝:“中国最有名的农民”  2013年3月18日,85岁的他与世长辞。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吴仁宝在半个世纪时间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从昔日人人穷得没饭吃,到今天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他被列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点评:这位从田间走出来的一心一意把曾经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
01“乐退”门槛  乐退是个新名词,据说在美国已经流行了20多年,意思是早点退休,享受生活。有备而退,富足而退,健康而退,快乐而退。这是很多还在工作的人梦寐以求的,但据说乐退的标准是拥有1.1亿以上资财(市值两三千万元的房子、千万元级别的车子游艇、两三千万元的现金组成),而且45岁为最乐年龄。有人能达到这两项标准吗?有,据胡润发布的乐退报告,中国有5.5万人达标。想必大多数人无法达标,做不到乐退,
家电行业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风向标。2011年中国家电行业在人才招聘上有何新动向?家电制造业急需哪类人才?应届生怎样才会被企业选中?且听“行业大佬”美的为你指点迷津。    校园招聘4000人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相信不少读者都是从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认识美的的。刘总监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发展,美的集团在2011年总的招聘人数将有较大幅度增加,校园招聘的人
落日  是从远行者的脚步声中落下的  是从小河边村姑的笑声中落下的  是从恋人的肩膀落下的  是从老奶奶的唤鸡声中落下的  是从孩子们读书声中落下的  落日不是句号  有人说落日要下山休息  有人說它是在匆忙赶路  你在梦中  它在路上  当它入梦你在奔忙  每人每日对时间的安排有缓有急  但一切事都不应该止步不前  鸟  一只鸟从山上飞进林中  把美丽的歌声留在云层  白云似老人的胡须  鸟儿进
美術篇
期刊
【摘 要】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而语言类学科的学习必然会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课文,但是,许多小学生对于这两点存在着很大的抵触心理,而当云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进入英语课堂当中之后,这种现象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改观。本文将结合云课堂在实际教学当中,谈谈云课堂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云课堂;主体作用;教学方式;因人而异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云课堂
工匠精神对各行各业都有普遍的意义,借用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字诀,我觉得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工匠精神就是对产品工艺、品质、质量的不懈追求。淄博市技师学院院长刘兆东  对于技能人才、技工教育来说,工匠精神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工匠精神对于产品、工艺、质量,对制造业的主要元素更要切合一些。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工匠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制造,谁来制造?制造者
国家住建部于今年开始在全国开展房屋登记官考试,以补充房屋登记机构登记审核人员不足的问题。据了解,全国首次房屋登记官考试在河南举行,由于难度较高,所以通过率不足10%,甚至低于国家司法考试。有关专家表示,房屋登记官考试今后有望成为与国家司法考试一样的“国考”。  职业定义  房屋登记机构从事初审、复审、终审等具有房屋登记审核性质工作的人员,稱为房屋登记官。  持证上岗  房屋登记官培训考核实行全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