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更多的是无分类的、笼统的集中模式,没有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为教师制定专门性的发展规划,不能引导教师进行深入探索,导致其专业素养的发展不尽人意。本文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及在该背景下初中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标准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数学教师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带给教育的不仅仅是便捷,更是挑战。基于数学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教育信息化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应用,不仅仅是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以一种演示工具的形式出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更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可视化的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受”的教育模式遇到了困难,教师作为“知识权威者”的身份遭到了冲击,转变教师角色,扩充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当务之急。
1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1.1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基本知识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要有大教育观、终身教育观。教师改变传统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
1.2教学开放化
教学的开放化就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教育信息的传递,优化教育资源的选择,促使合作方式更加及时、丰富和多样化。
1.3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
教材多媒体化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丰富了教学内容,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使用便捷、易于操作、交互性强等特点。教育信息网络的建立,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为缩小区域和国家教育差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构建终身化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
1.4学习个性化、自主化
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媒体组合,构建不同的学习环境,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及提供相应的帮助,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标准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初中数学课程要面向所有学生,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会有不一样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以及数学学科发展的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数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学科教学知识,是将数学教师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必备条件;有关学生的知识,让教师更了解清楚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和知识建构的特点,为个性化教学奠定了基础;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热点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具有积极地作用,也让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教师要具有综合的教育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管理评价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再是过去参照新课标、教参编写的教案,而是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强调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合理发展,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抽象的数学过程;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的必备素养,数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不仅能够帮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也大有益处。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措施
3.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的实现
教育信息化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了各种方式,突破了原有地域和经费的限制,扩大的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如网络视频、Blog 交流、教师论坛等,教师在进行专业素养发展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多种途径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各方面的发展。博客还可以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所记录的交流信息日后还可作为教师自我反思成长的第一手资料。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专业反思、更好的与学生、同行、专家进行合作交流,要避免脱离学术专业,走上闲聊、诉苦的庸俗化。
3.2更新观念,加强自我专业素养的意识
数学教师要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首先应该具备问题意识以及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和编拟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增强,意味着教师数学水平的提高和独立发展的可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要能正确、敏捷、综合地解决和回答各种问题。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是当前的数学教育目标之一, 而教师是否具有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则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提出数学思维方式包括六个方面:第一,建立模型的意识;第二,最优化思想;第三,符号化意识;第四,推断的习惯;第五,逻辑分析的取向;第六,抽象化的思维习惯。其次,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一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防止盲目追逐各种时髦潮流,防止迷信“专家”而误入歧途。二是紧跟数学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并以此作为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础,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专业素养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渗透与影响不断增大的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整合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论文仅仅研究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支持,从数学教师的角度对其专业素养发展和提高进行了研究,其视野与研究深度都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毕力格图.关于数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发展水平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1(4)
[2]承锡生.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践行与反思[M].长春,东北师范大出版社,2011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数学教师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带给教育的不仅仅是便捷,更是挑战。基于数学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教育信息化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应用,不仅仅是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以一种演示工具的形式出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更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可视化的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受”的教育模式遇到了困难,教师作为“知识权威者”的身份遭到了冲击,转变教师角色,扩充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当务之急。
1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1.1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基本知识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要有大教育观、终身教育观。教师改变传统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
1.2教学开放化
教学的开放化就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教育信息的传递,优化教育资源的选择,促使合作方式更加及时、丰富和多样化。
1.3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
教材多媒体化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丰富了教学内容,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使用便捷、易于操作、交互性强等特点。教育信息网络的建立,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为缩小区域和国家教育差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构建终身化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
1.4学习个性化、自主化
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媒体组合,构建不同的学习环境,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及提供相应的帮助,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标准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初中数学课程要面向所有学生,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会有不一样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以及数学学科发展的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数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学科教学知识,是将数学教师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必备条件;有关学生的知识,让教师更了解清楚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和知识建构的特点,为个性化教学奠定了基础;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热点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具有积极地作用,也让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教师要具有综合的教育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管理评价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再是过去参照新课标、教参编写的教案,而是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强调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合理发展,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抽象的数学过程;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的必备素养,数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不仅能够帮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也大有益处。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措施
3.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的实现
教育信息化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了各种方式,突破了原有地域和经费的限制,扩大的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如网络视频、Blog 交流、教师论坛等,教师在进行专业素养发展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多种途径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各方面的发展。博客还可以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所记录的交流信息日后还可作为教师自我反思成长的第一手资料。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专业反思、更好的与学生、同行、专家进行合作交流,要避免脱离学术专业,走上闲聊、诉苦的庸俗化。
3.2更新观念,加强自我专业素养的意识
数学教师要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首先应该具备问题意识以及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和编拟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增强,意味着教师数学水平的提高和独立发展的可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要能正确、敏捷、综合地解决和回答各种问题。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是当前的数学教育目标之一, 而教师是否具有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则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提出数学思维方式包括六个方面:第一,建立模型的意识;第二,最优化思想;第三,符号化意识;第四,推断的习惯;第五,逻辑分析的取向;第六,抽象化的思维习惯。其次,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一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防止盲目追逐各种时髦潮流,防止迷信“专家”而误入歧途。二是紧跟数学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并以此作为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础,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专业素养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渗透与影响不断增大的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整合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论文仅仅研究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支持,从数学教师的角度对其专业素养发展和提高进行了研究,其视野与研究深度都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毕力格图.关于数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发展水平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1(4)
[2]承锡生.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践行与反思[M].长春,东北师范大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