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项目科委”向“资源科委”转变,这是一个由认知到确认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这种职能的转变将深刻影响当前科技规划、计划工作的管理模式,提高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服务首都建设。
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在人大述职报告中指出,从“项目科委”到“资源科委”是政府部门职能的一种转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角色的重新定位,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既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强调并积极发挥市场条件下政府的引导性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推动实施主题计划管理就是落实政府职能转变,实现“资源科委”的重要措施。
下面,我从“项目科委”到“资源科委”职能转变的角度,分析认识“主题计划”管理模式内涵的变革。
主题计划管理模式体现了计划功能的转变
主题计划管理核心是整合全委资源,集政策、法规、软课题、项目于一体,形成并提高科委内部资源合力,对外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机制、体制创新,规范协调发展,提高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功能更加强调和强化项目组织向整合资源的转化,有助于提高整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过去的项目管理计划是基于推动领域技术发展,实现技术进步的管理模式,科技的发展远远得不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有些地方行业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反映出以往计划管理模式中对社会资源整合不力、有效运用资源能力不强,造成科技在社会、经济改革发展中影响面不大的现状。
通过主题计划指导下的项目组织则以资源为核心,全方位提高了整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
——通过组织项目完成主题计划有利于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主题计划要求项目组织形式、组织工作和管理职能、管理任务、目标方向等方面实现有机分解,同时又整体合一,这种整体性要求,使得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体现了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对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的转变。
主题计划管理模式更强调宏观条件下细化目标、指标的管理
过去,领域技术的项目管理是处在一维坐标的基础上,从小试、中试到工业试验产品,最后延伸到产业,虽然市场机制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入,但是从管理体系到达目标、标准的量化管理是做不到的。主题计划的管理模式强调市场的需求、强调社会的需求。我们的一维项目管理目标参照系,变为增加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纵向坐标参照系,两维平面坐标系参照要求主题计划的项目、工作的起始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项目对市场、对主题的切入点),要有截距高度(也就是要有解决重大需求问题的高度),项目运行的效益曲线就成为反映主题计划项目水平的形式。曲线上升斜率越大越好,而斜率控制则取决于资源整合的能力。整合资源工作越好,项目效益曲线斜率越大。
主题计划管理模式下的项目规划和计划具有整合系列项目的能力
目前,我们的大项目基本上是自我形成配套能力,解决市场社会问题的能力体现在单一单项技术水平方面,这是由当前客观因素决定的,将相关联的项目综合,就有可能发现目标具有发散性。所以对于指导重点领域技术发展和有机组织系列项目的整合能力,必需着重解决在强化主题计划的规划和计划的目标下,集中组织一批项目,实现主题计划的目标。
主题计划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立项决策:要从技术领域发展方向向强化从市场需求决策的转变。
二是管理能力提高:要从行政计划向服务型职能管理转化,信息要系统化,协调能力要灵活多样化,管理策划水平要科学化。
三是素质提高:要能研究政策、判断决策,提出措施办法。
四是处室、中心工作人员也要在市场条件下和网络信息的管理中,提高综合运筹事件的能力。
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在人大述职报告中指出,从“项目科委”到“资源科委”是政府部门职能的一种转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角色的重新定位,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既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强调并积极发挥市场条件下政府的引导性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推动实施主题计划管理就是落实政府职能转变,实现“资源科委”的重要措施。
下面,我从“项目科委”到“资源科委”职能转变的角度,分析认识“主题计划”管理模式内涵的变革。
主题计划管理模式体现了计划功能的转变
主题计划管理核心是整合全委资源,集政策、法规、软课题、项目于一体,形成并提高科委内部资源合力,对外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机制、体制创新,规范协调发展,提高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功能更加强调和强化项目组织向整合资源的转化,有助于提高整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过去的项目管理计划是基于推动领域技术发展,实现技术进步的管理模式,科技的发展远远得不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有些地方行业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反映出以往计划管理模式中对社会资源整合不力、有效运用资源能力不强,造成科技在社会、经济改革发展中影响面不大的现状。
通过主题计划指导下的项目组织则以资源为核心,全方位提高了整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
——通过组织项目完成主题计划有利于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主题计划要求项目组织形式、组织工作和管理职能、管理任务、目标方向等方面实现有机分解,同时又整体合一,这种整体性要求,使得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体现了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对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的转变。
主题计划管理模式更强调宏观条件下细化目标、指标的管理
过去,领域技术的项目管理是处在一维坐标的基础上,从小试、中试到工业试验产品,最后延伸到产业,虽然市场机制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入,但是从管理体系到达目标、标准的量化管理是做不到的。主题计划的管理模式强调市场的需求、强调社会的需求。我们的一维项目管理目标参照系,变为增加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纵向坐标参照系,两维平面坐标系参照要求主题计划的项目、工作的起始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项目对市场、对主题的切入点),要有截距高度(也就是要有解决重大需求问题的高度),项目运行的效益曲线就成为反映主题计划项目水平的形式。曲线上升斜率越大越好,而斜率控制则取决于资源整合的能力。整合资源工作越好,项目效益曲线斜率越大。
主题计划管理模式下的项目规划和计划具有整合系列项目的能力
目前,我们的大项目基本上是自我形成配套能力,解决市场社会问题的能力体现在单一单项技术水平方面,这是由当前客观因素决定的,将相关联的项目综合,就有可能发现目标具有发散性。所以对于指导重点领域技术发展和有机组织系列项目的整合能力,必需着重解决在强化主题计划的规划和计划的目标下,集中组织一批项目,实现主题计划的目标。
主题计划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立项决策:要从技术领域发展方向向强化从市场需求决策的转变。
二是管理能力提高:要从行政计划向服务型职能管理转化,信息要系统化,协调能力要灵活多样化,管理策划水平要科学化。
三是素质提高:要能研究政策、判断决策,提出措施办法。
四是处室、中心工作人员也要在市场条件下和网络信息的管理中,提高综合运筹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