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操类课程是中小学校园的重要体育教学内容。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体操类课程出现了两极现象。传统体操课程的开展越来越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新兴体操课程在新时期的校园中则显示出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新时期;校园;体操类课程;发展
【中国分类法】:G633.96
1前言
1.1 中小学体育课在国家政策中的定位
2001 年,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印发,引发了教育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探索,并拉开基础教育改革热潮的序幕。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把田径、体操、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2011年,教育部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 + 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新时期校园体操类课程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提高正逐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以基本体操、技巧、团体操、轻器械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操舞、健身健美、啦啦操、蹦床等为内容的体操类课程在校园中更是丰富了体育课程体系的内容。体操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纵观教育改革进程和当今校园体育课程,体操类课程可以分为:传统体操课程(基本体操、器械体操、技巧等);新兴体操课程(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操舞等)。
2 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校园体操类课程现状
2.1 传统体操课程
队列队形、广播操、单杠、双杠、跳箱、技巧等是校园传统体操课程的主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的选择让传统体操课程的开展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意愿和场地器材。
2.1.1 对传统体操课程的教学态度冷漠
队列队形、广播操是中小学生进校后体育课的必学内容。但是课堂中单杠、双杠、跳箱、技巧的内容很少或基本没有涉及。内容丰富、形式上多样的传统体操的功能更是很少人能懂,再加上过去竞技体操思想的留存,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本着学生不出事故为首要考虑因素,更不在乎教学内容的选择。
2.1.2 场地设施仍是限制传统体操课程的瓶颈
虽然社会整体经济状况好于以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加大,但是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还是存在,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农村和城市更是不能比较。传统体操课程除了队列队形、广播操外,其它内容更是依赖场地、器械及保护设施。现实中,即使是城市中小学在场地设施方面也不能很好满足传统体操课程的开展,农村中小学在开展传统体操课程的场地设施上更是捉襟见肘。
2.1.3 体育教师对传统体操課程的教学能力不足
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师体操教学素养不高,专业体操教师的数量逐渐减少,这已经引起了培养体育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注意。受竞技体操的影响,有意愿选择体操专修的人数逐渐减少,再加上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体育教师的课程体系上与中小学体操课程接轨不紧密,缺乏创新开展传统体操课程的能力,在激发、培养学生学习体操兴趣上更是缺少方法、手段,这也是造成校园传统体操课程开展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新兴体操课程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发展迅速的社会,信息的传递在科技的支持下传播更广更深。以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操舞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体操课程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在大众面前以多种形式展现。新兴体操课程的出现符合时代的潮流,在校园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增添了保障。
2.2.1 新兴体操课程价值的多样性
含操化动作、音乐、舞蹈、健身、娱乐等为特征的新兴体操课程,除有健身性外,在培养人的韵律感、节奏感、审美观、形体塑造等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价值。新兴体操课程在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为顺利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打下了基础。
2.2.2 新兴体操课程开课的灵活性
相对于传统体操课程的刻板、内容选择单一及对场地设施要求严格来说,新兴体操课程的选择性较大,比较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新兴体操课程放在课间操、准备活动、体育课堂内容、放松活动等环节都可以。
3 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体操类课程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体操课程虽作为校园体育重要教学内容,历史基础好,但现实条件阻碍其发展;新兴体操课程以其独特的方式锻炼、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符合时代特色,有利于其在校园中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袁益民,江苏省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2):91-94.
[2] 秦开元,从素质教育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2):
64-66.
[3] 王宗枝,校本体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3):
91-93.
[4] 段丽,大体操理念下体操类项目教学的艺术性体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5):
76-77.
关键词:新时期;校园;体操类课程;发展
【中国分类法】:G633.96
1前言
1.1 中小学体育课在国家政策中的定位
2001 年,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印发,引发了教育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探索,并拉开基础教育改革热潮的序幕。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把田径、体操、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2011年,教育部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 + 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新时期校园体操类课程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提高正逐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以基本体操、技巧、团体操、轻器械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操舞、健身健美、啦啦操、蹦床等为内容的体操类课程在校园中更是丰富了体育课程体系的内容。体操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纵观教育改革进程和当今校园体育课程,体操类课程可以分为:传统体操课程(基本体操、器械体操、技巧等);新兴体操课程(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操舞等)。
2 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校园体操类课程现状
2.1 传统体操课程
队列队形、广播操、单杠、双杠、跳箱、技巧等是校园传统体操课程的主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的选择让传统体操课程的开展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意愿和场地器材。
2.1.1 对传统体操课程的教学态度冷漠
队列队形、广播操是中小学生进校后体育课的必学内容。但是课堂中单杠、双杠、跳箱、技巧的内容很少或基本没有涉及。内容丰富、形式上多样的传统体操的功能更是很少人能懂,再加上过去竞技体操思想的留存,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本着学生不出事故为首要考虑因素,更不在乎教学内容的选择。
2.1.2 场地设施仍是限制传统体操课程的瓶颈
虽然社会整体经济状况好于以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加大,但是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还是存在,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农村和城市更是不能比较。传统体操课程除了队列队形、广播操外,其它内容更是依赖场地、器械及保护设施。现实中,即使是城市中小学在场地设施方面也不能很好满足传统体操课程的开展,农村中小学在开展传统体操课程的场地设施上更是捉襟见肘。
2.1.3 体育教师对传统体操課程的教学能力不足
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师体操教学素养不高,专业体操教师的数量逐渐减少,这已经引起了培养体育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注意。受竞技体操的影响,有意愿选择体操专修的人数逐渐减少,再加上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体育教师的课程体系上与中小学体操课程接轨不紧密,缺乏创新开展传统体操课程的能力,在激发、培养学生学习体操兴趣上更是缺少方法、手段,这也是造成校园传统体操课程开展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新兴体操课程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发展迅速的社会,信息的传递在科技的支持下传播更广更深。以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操舞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体操课程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在大众面前以多种形式展现。新兴体操课程的出现符合时代的潮流,在校园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增添了保障。
2.2.1 新兴体操课程价值的多样性
含操化动作、音乐、舞蹈、健身、娱乐等为特征的新兴体操课程,除有健身性外,在培养人的韵律感、节奏感、审美观、形体塑造等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价值。新兴体操课程在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为顺利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打下了基础。
2.2.2 新兴体操课程开课的灵活性
相对于传统体操课程的刻板、内容选择单一及对场地设施要求严格来说,新兴体操课程的选择性较大,比较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新兴体操课程放在课间操、准备活动、体育课堂内容、放松活动等环节都可以。
3 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体操类课程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体操课程虽作为校园体育重要教学内容,历史基础好,但现实条件阻碍其发展;新兴体操课程以其独特的方式锻炼、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符合时代特色,有利于其在校园中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袁益民,江苏省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2):91-94.
[2] 秦开元,从素质教育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2):
64-66.
[3] 王宗枝,校本体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3):
91-93.
[4] 段丽,大体操理念下体操类项目教学的艺术性体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5):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