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音乐活动中兴趣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音乐实践活动就如何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进行深入论述。
关键词:音乐教学;培养兴趣;音乐实践活动
【中国分类法】:G623.71
引言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音乐有了兴趣,学起来就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在活动中才富有想象力、有主动性、创造性,达到愉悦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智力的效果。心理学研究理论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幼儿园教育中的音乐兴趣培养对幼儿感受美、表现美,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如何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兴趣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外界因素有时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想象才会丰富,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这一切就会受到抑制。当教师在平时不断地、恰当地为幼儿提供音乐刺激,鼓励幼儿多接触音乐,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会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到很好的发展,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比如在幼儿入园时,进餐时,午睡时,为幼儿提供美妙、悦耳的音乐,能使幼儿心情愉悦,时间一久,对幼儿乐感的培养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在班级中,教师可创设音乐区域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特点的乐器,提供表演的材料,让幼儿在此区域中,能自主选择,凭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感受、表现音乐。教师也可在教室的室内环境、走廊环境等装饰一些关于音乐的内容,让幼儿能处于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中,让音乐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这样自然而然会对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有所帮助。
二、音乐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是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1)策略一:游戏与音乐的结合
孩子对游戏一般都情有独钟,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加入了游戏的成分,那么孩子的情绪肯定会被调动起来。当一个音乐活动中,幼儿对音乐无法专心,提不起兴趣时,教师加入游戏的话定会事半功倍。在音乐活动《小跳蚤》中,当教师提出让幼儿跟随音乐面对面地在各自身体上表现小跳蚤的时候,幼儿很感兴趣,也愿意去表现。游戏与音乐的结合不仅能激发人的兴趣,而且给幼儿带去新颖感觉,高涨的情绪表现。
(2)策略二:故事情节表演与音乐的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表演故事情节,使活动内容更情节化。比如在大班音乐活动《毛毛虫变蝴蝶》中,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表现“毛毛虫散步——吐丝结茧——变成小蝴蝶飞舞”的故事情节。在活动中幼儿能努力地倾听音乐的节奏,积极参与故事表演。在中班音乐活动《理发师》中,教师鼓励幼儿学理发师的样子表演理发情节,让歌曲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了,既加深了印象也将表演很好的融合在了音乐中,增加了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
(3)策略三:乐器与音乐的结合
乐器的使用本身就对幼儿有一定的吸引力,当教师在使用乐器时,幼儿会很想要亲自去动一动。在音乐活动《厨房里的声音》中,当教师出示双响筒、铃铛、鼓等乐器时,让孩子们根据故事情节中出现的声音判断乐器时,孩子们都纷纷举手,抢着回答。当教师想让孩子们利用乐器去表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兴趣甚浓。当音乐活动需要使用乐器的时候,教师应好好利用好乐器,将乐器与音乐完美结合,增添教学活动的乐趣。
(4)策略四:美术与音乐的结合
当美术与音乐结合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森林狂想曲》中,教师根据音乐画出几棵树,再根据音乐的不同旋律,画出不同的树枝与树叶,有些往下长,有些往上长,有些往边上长等,就在教师画的时候,孩子们聚精会神。最后让孩子们在图画、音乐中表现树的样子,真是生动有趣啊。因此,在有些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让音乐表现得更形象,更容易理解。
三、兴趣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其实会关系到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综合性发展及其情感的培养。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如奖励小红花或请全班幼儿打节奏表扬等等评价手段。对于表现好、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评价,教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喜欢音乐,而且学习较困难的幼儿,经常针对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适时、适度的激励性评价,使之渐渐走上“我要学”的轨道。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有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使幼儿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区。有时音乐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好像一场春雨降下,滋润着孩子们求知的心灵,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欢乐和喜悦,促使孩子们思维更加活跃,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正确地进行评价,尽一切可能帮助幼儿学习、成长,帮助他们建立应有的信心,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激励性评价在活动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它甚至可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在一节课中如果激励性评价运用恰当,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让沉闷的教学活动顿时活跃起来,让我们的活动焕发生机与活力。
四、音乐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幼儿想象力,思维,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幼儿的想象力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还能使教学活动更有意义,更能让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得到发展。就因为这样,教师更应该鼓励幼儿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学会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音乐教育能让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积极的态度,而且也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对音乐兴趣爱好,不仅可以让幼儿长期受到音乐的熏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成美.浅谈激发和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策略[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
[2]付景云.浅谈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J].中国音乐学.2000.
[3]王麒宇.论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
[4]杨楠.赵君英.基于奥尔夫音乐理论的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5]刘芳.如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J].赤子(中旬).2013.
关键词:音乐教学;培养兴趣;音乐实践活动
【中国分类法】:G623.71
引言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音乐有了兴趣,学起来就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在活动中才富有想象力、有主动性、创造性,达到愉悦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智力的效果。心理学研究理论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幼儿园教育中的音乐兴趣培养对幼儿感受美、表现美,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如何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兴趣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外界因素有时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想象才会丰富,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这一切就会受到抑制。当教师在平时不断地、恰当地为幼儿提供音乐刺激,鼓励幼儿多接触音乐,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会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到很好的发展,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比如在幼儿入园时,进餐时,午睡时,为幼儿提供美妙、悦耳的音乐,能使幼儿心情愉悦,时间一久,对幼儿乐感的培养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在班级中,教师可创设音乐区域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特点的乐器,提供表演的材料,让幼儿在此区域中,能自主选择,凭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感受、表现音乐。教师也可在教室的室内环境、走廊环境等装饰一些关于音乐的内容,让幼儿能处于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中,让音乐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这样自然而然会对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有所帮助。
二、音乐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是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1)策略一:游戏与音乐的结合
孩子对游戏一般都情有独钟,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加入了游戏的成分,那么孩子的情绪肯定会被调动起来。当一个音乐活动中,幼儿对音乐无法专心,提不起兴趣时,教师加入游戏的话定会事半功倍。在音乐活动《小跳蚤》中,当教师提出让幼儿跟随音乐面对面地在各自身体上表现小跳蚤的时候,幼儿很感兴趣,也愿意去表现。游戏与音乐的结合不仅能激发人的兴趣,而且给幼儿带去新颖感觉,高涨的情绪表现。
(2)策略二:故事情节表演与音乐的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表演故事情节,使活动内容更情节化。比如在大班音乐活动《毛毛虫变蝴蝶》中,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表现“毛毛虫散步——吐丝结茧——变成小蝴蝶飞舞”的故事情节。在活动中幼儿能努力地倾听音乐的节奏,积极参与故事表演。在中班音乐活动《理发师》中,教师鼓励幼儿学理发师的样子表演理发情节,让歌曲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了,既加深了印象也将表演很好的融合在了音乐中,增加了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
(3)策略三:乐器与音乐的结合
乐器的使用本身就对幼儿有一定的吸引力,当教师在使用乐器时,幼儿会很想要亲自去动一动。在音乐活动《厨房里的声音》中,当教师出示双响筒、铃铛、鼓等乐器时,让孩子们根据故事情节中出现的声音判断乐器时,孩子们都纷纷举手,抢着回答。当教师想让孩子们利用乐器去表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兴趣甚浓。当音乐活动需要使用乐器的时候,教师应好好利用好乐器,将乐器与音乐完美结合,增添教学活动的乐趣。
(4)策略四:美术与音乐的结合
当美术与音乐结合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森林狂想曲》中,教师根据音乐画出几棵树,再根据音乐的不同旋律,画出不同的树枝与树叶,有些往下长,有些往上长,有些往边上长等,就在教师画的时候,孩子们聚精会神。最后让孩子们在图画、音乐中表现树的样子,真是生动有趣啊。因此,在有些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让音乐表现得更形象,更容易理解。
三、兴趣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其实会关系到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综合性发展及其情感的培养。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如奖励小红花或请全班幼儿打节奏表扬等等评价手段。对于表现好、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评价,教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喜欢音乐,而且学习较困难的幼儿,经常针对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适时、适度的激励性评价,使之渐渐走上“我要学”的轨道。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有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使幼儿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区。有时音乐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好像一场春雨降下,滋润着孩子们求知的心灵,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欢乐和喜悦,促使孩子们思维更加活跃,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正确地进行评价,尽一切可能帮助幼儿学习、成长,帮助他们建立应有的信心,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激励性评价在活动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它甚至可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在一节课中如果激励性评价运用恰当,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让沉闷的教学活动顿时活跃起来,让我们的活动焕发生机与活力。
四、音乐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幼儿想象力,思维,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幼儿的想象力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还能使教学活动更有意义,更能让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得到发展。就因为这样,教师更应该鼓励幼儿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学会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音乐教育能让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积极的态度,而且也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对音乐兴趣爱好,不仅可以让幼儿长期受到音乐的熏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成美.浅谈激发和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策略[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
[2]付景云.浅谈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J].中国音乐学.2000.
[3]王麒宇.论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
[4]杨楠.赵君英.基于奥尔夫音乐理论的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5]刘芳.如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J].赤子(中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