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与你有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or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01-01
  现代的小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倍受父母的宠爱,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也滋养着不少小学生放纵任性的行为作风。作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自我中心意识非常严重。出于对孩子溺爱及安全问题的考虑,过分的把孩子局限在“家庭—学校,学校—家庭”这样一个小天地里,不让他们干点活,更不让他们到社会上去锻炼,养成了依靠、懒惰的性格特点,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懒得做了,什么活也不会干,也不想干。像这样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能健康成长?将来怎样能担当起建设家园和国家的重担呢?为此让孩子们参加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可以提升孩子对价值观的认识。
  纵观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不难发现他们在独立学习、团结合作、勇敢坚强、创新奋斗等方面的品质还是较差的,普遍社会实践能力也较弱。在我国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深入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本土文化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研究农村小学生高年级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经过将近两年的实验与研究,我们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现简述如下:
  一、学科拓展,让社会实践走出课堂
  一谈到社会实践,相信我们的脑海中就会蹦出老师带领孩子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的学习活动形式,而且比较难搞,像雾里看花、可望而不可及。其实不然,细心的老师就会发现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做起来不但会让我们把书读厚实了,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涨,让他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死学书本毫无乐趣可言的事情。
  如在学习了课文《师恩难忘》后,我们被作家刘绍棠笔下的田老师深深地感动着,知道了老师的可敬可爱。但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有必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師的崇高形象,而这个信息的来源要靠学生自己去搜集才显得真实可信,所以我们设计了《难忘恩师》这样一个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的大学生哥哥姐姐的口中恩师的故事访谈,了解这些大学生心中的老师的光辉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学习整理材料,学会与人交流……最终让老师这一崇高职业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尊敬并感激老师,同时更加热爱学习。
  诸如此类的课文在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俯拾皆是,只要我们是一个有心、细心、慧心的老师,善加指导和引领,给学生以正确的活动方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还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巧借节日,让社会实践就在身边
  众所周知,如今的节日名目繁多,几乎每个月都有很多(http://xh.5156edu.com/page/18467.html节日大全),这也给我们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各位老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相信会别有一番独到的体验和收获。如春节,是我们中国最传统的节日,而在这个节日里又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可以做,孩子们尤其喜爱放烟花爆竹,挣压岁钱,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内容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小调查,让他们了解自己家庭和社区人们在烟花爆竹燃放这一块的相关情况,而压岁钱的使用小调查,不但能让学生了解压岁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知道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最合适,适时向学生渗透理财观念水到渠成。
  再比如3月5日是学习雷锋纪念日,我们可以开展《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在社区、在社会争做文明活雷锋;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我们可以开展《种植一棵树 增添一片绿》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跟随父母亲手种植一棵树,并在以后的时间里精心呵护照料直到小树长大,随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等;3月16日是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我们可以开展《助贫困 献爱心》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贫困地区的孩子的真实生活状态,激起他们强烈的爱心,让他们把自己家闲置的衣物等生活用品奉献出来,以班级的名义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小伙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给予”的快乐并从对比中感知我们的生活学习是何等的幸福,学会珍惜这美好的学习时光。……总之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很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等着我们老师去发掘,去开发,去设计,去经营。它会让我们师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身心倍受历练、洗涤、陶冶。
  三、借用资源,让社会实践别具特色
  既然是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封闭在学校中,让学生走出校园,社区、社会、网络等都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场所。所谓生活即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要比在学校里学到的丰富得多,真实得多,并且百分之百地考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不但如此,学生经过在校外的活动,能使自己的计划性、合作性、耐挫性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在校的学习会起到很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校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长三角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周围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厂——业事板材厂、琉璃厂、消防工业园、黑陶艺术园区、汉邦家居广场、庆港蔬果基地等等。这些工厂不仅为当地的人们提供了大好的就业机会,还是我们小学生社会实践的好基地: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车间参观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运营的诸多情况,感受现代化工厂的工作状态,感知科技的无穷魅力;带领学生走进消防工业园,参观学习消防的相关知识并学习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灭火逃生技巧;带领学生走进庆港蔬果基地,让他们亲身感悟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效益和生机,了解农业基本知识,并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感情,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带领学生走进黑陶艺术工业园区,让学生感受黑陶的艺术魅力,并学习黑陶的制作流程、方法,从中不仅提高审美欣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精心设计,让社会实践散发光彩
  常听说一个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是否有名无实全在于一个学校的校长的决策态度,这话虽说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我看来老师的重视认真关注程度更重要,毕竟老师才是活动方案的策划者、执行者、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老师的理念更为重要。老师只有意识到社会实践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项活动,它是和课堂教学相并行的具有同等重要的一个大课堂时,我们老师才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才会用心去选题,细心去组织,慧心去设计方案,把所有的活动细节做到接近完美,让我们的孩子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实践带来的强烈震撼并无比期待下一次活动的到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社会实践这一活动真正得上得丰富多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锻炼并得以提高。也只有这样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焕发它应有的光彩。
  中国基础教育历来都重视对正规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即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受教育大多数时候是在一种较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书面操作”,忽略运用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闹出只会吃鸡蛋不会剥鸡蛋的笑话。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老师愿意并舍得花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实践这个“课堂”中来,让只会吃鸡蛋不会剥鸡蛋的笑话不再重演。
其他文献
少先队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人的大背景,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作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使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并
青花瑞果纹梅瓶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绘,以含有氧化钴的矿物做着色剂、用它在瓷坯上进行彩绘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1300℃左右焙烧而成的白地蓝花。它格调清新、色彩浓艳、
通过浙江省安吉县农村居民参与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与形式调查,对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与形式进行了探讨.通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观察,得出结
【摘要】为了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各地基础教育都在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增加选修课程,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发适合学生之需,现实之需,终身之需的选修课程?如何把握选修课程的学科之魂,学科之源,学科应用?把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抛砖引玉,给读者更多更好的思考,帮助读者在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少走弯路。  【关键词】选修课程 案例开发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
小学生一遇到作文,总是叫苦连天,不知如何下手。在这里,我来谈谈怎样让小学生能对作文轻松入门的一些方法。一、仔细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写一段完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47-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现在的孩子是比较聪明的,接受新事物也是比较快的,但如果组织不好课堂,也是比较难管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就必须改进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基于上述认识,我在教法
一、课标的要求与教材的特点要求学生在练习课真正“动”起来。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条件要求与有效策略。  (一)基本要求。  1.摆正“师生的位置”2.给足学生自主
[摘 要] 结合当前我国人口政策对教育的影响情况,分析了人口政策变化后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并主要从供需、师资及规划三方面的问题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今后的学前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 键 词] 人口政策;二孩政策;学前教育;挑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15-01  一、我国人口政策对教育的影响
【摘要】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但是,多年来由于文化的差异,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很多误区,基础差、教学难度大等因素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积极思考,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练习、思考、交流等活动的分析和研究来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