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对高中物理新课的一点感悟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是导入,因此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就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巧妙地、自然地、恰当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求与学习中,并能把学生迅速带入物理情境之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善于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导入方法,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缜密。
  一、新课导入的教学功能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心理生活的极其重要的动力,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中学生主要是直觉兴趣、操作兴趣、追索因果关系的兴趣。一般用具体的事例、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创设悬念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能培养并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促使他聚精会神地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启迪思维
  思维在人的智力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整个智力活动的中枢。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知觉、记忆、想象等其他智力活动都将停留在较低层次,会妨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再造。反之,就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增加其创造性因素。
  (三)沟通情感
  《论语》中有这样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实质就是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情感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有效导入的功能是以情激情,开通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即导入时教师要有激情,能感染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获得亲切的体验,愉悦身心,从而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激发情感关键是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中学物理常见导入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在自然界中到处存在与物理学相关的现象:声音,如回声、共鸣、音乐声;色彩,如光的色散、干涉图像、衍射图像、稀薄气体放电;还有海市蜃楼,日食、月食等。将游乐场中的物理、运动场中的物理,各种场合下学生熟悉的事例融合在导入中。
  例如在进行“蒸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夏天常用扇子或电风扇降温,而冬天寒风吹来却觉得特别的冷”的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风能导致气温降低吗”的问题。正如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疑问永远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动力。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素材。要让学生将正式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的直觉联系起来,将书本物理转化为生活物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物理教学,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到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事例都会有预期的好效果,存在事例的发掘、收集和选择的问题。这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性事例,选国外的,不如选国内的;选外地的,不如选本地的,选历史的,不如选当今的。例如,在灯饰产业发达的地区,选择与灯饰有关的事例和实物带进课堂,学生会感到非常亲切。在以小商品生产著称的地方,列举与小商品有关的物理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设计实验,提出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的教育功能。创设有趣的物理实验来进行新课导入,生动、新鲜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实验所展示的差异性和过程能萌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疑问永远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动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自然会进一步强化学习物理的愿望和内在动机。
  在講授“摩擦起电”时,老师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起一个小棉团,接着甩开小棉团,紧随其后用玻璃棒“指挥”小棉团飞舞,这时提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为什么能吸起小棉团?它为什么又能“指挥”小棉团飞舞?这样的实验能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教与学“合拍”。
  (二)引人入胜,导入新课
  1.讲授物理学史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人的艰辛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聚了无与伦比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物理学中有许许多多大师,尽管出身、经历、性格、爱好不尽相同,却有着许多共同的品质和人格,如勤奋、好学、意志、毅力、严谨、求实、谦虚、谨慎、协作、团结等。他们在物理学研究中表现出追求完美的态度和精神。正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使他们在科学实践中沿着崎岖的山路不断向上攀登,并取得光辉的成就。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体验并学习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和精神。
  2.讲授趣味故事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的长河中一些典型的科学故事,学生喜闻乐见。用它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同时,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又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也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新旧知类比,导入新课
  将以前学过的概念或规律迁移到新的概念或规律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新知识。
其他文献
<正> 提到“让贤”,人们很自然的想到是指老同志达到了离休或退休年龄而退出领导岗位。实际上,“让贤”对中、青年也是适用的,否则岂不成了只能上不能下。在我们过去的干部政
8月18日.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开发中的战略作用,着力将乡村旅游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实现到2020
该文以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庄——措古隆为例,探寻了民族地区在旅游业开发背景下,基层社区文化所发生的重构。措古隆是香格里拉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庄,它毗邻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土壤和环境  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教育民主氛围,一种轻松活泼的具有安全感的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处于一种好奇、摸索的心理,也许一句在教师看来是非常轻描淡写的话语,却足以浇灭学生充满求知、探索创新的热情之火。同时创
前不久,我执教了八年级语文《窗》的研讨课,授课前,我决定做一次有效课堂课例反思研究的尝试。试图从导学案、小组学习、课堂模式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找寻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一般规律,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教学设计  设计《导学案》,明确教学目标。  备课前,反复研读文本,写出设计草案,并组织语文组同仁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后形成《导学案》。教学目的:(1)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汉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汉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摘 要】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把教学大纲掌握透彻了才能正确的引导教学。教师必须深入而且透彻地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教学内容安排得引人入胜,具有科学性、启发性,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求学习物理知识内部的动力,有兴趣地去学习。要想使得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让学生愉快的因素  【关键词】实效性 探究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
<正> 一位在法院经济庭工作的同志告诉我,当前,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实行,经济案件、特别是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也多起来了,其中多数是由于当事人缺乏经济法律知识造成
当今小学汉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差,要想提高汉语文教学水平,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何况是我们农牧区学生的汉语水平和阅读水平。汉语文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听、说、读、写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认定的基本语文能力,也是基本的语文素养。对于农牧区小学生来说阅读比登天还难,更不用说读好书、读名著。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这多年的教学中有一点拙见,提出来与大家
<正> 近几年,不少地方出现了生产一线特别是艰苦工作岗位工人党员明显减少的现象。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没有党员的“空白班组”与日俱增。据上海市统计,在个别劳动强度大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