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数是反映生活现实的,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情商,并且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下面我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1.挖掘教材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其实语文教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要学会合理利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作为经典的教学资料,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需要深入挖掘和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教学,让学生尝试从教材中感悟情感教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朗读是一种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只有了解课文,才能进一步对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在有的文章中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时候会比较直接,通过熟悉文章内容,细读文章句子就可以体会得到,但是有时候在一些文章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是比较含蓄内敛的,需要反复阅读和深入挖掘,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因此,在开展语文情感教育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感悟其中包含的丰富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教材中的深层次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的时候,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小故事,小乌鸦想要喝到瓶子里的水,于是想尽办法,瓶口深,但是水位又不高,要喝到就要想办法,于是小乌鸦看到有一些小石子,想到将石子填入瓶中,这样一来水位就会上升,自然就能喝到水,最终小乌鸦通过努力成功地喝到了水。深入分析这个故事,学生就会明白,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想办法,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实现,这提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向小乌鸦一样善于动脑筋,努力想办法,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2.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情感教育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就要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在相应的环境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隐含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刺激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都是有限的,需要在一定环境下得到启发和引导,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一般只能认识到文章表层的内容,对于深层次的含义并没有深入的体会,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情感,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融入情境中,更深切地感受故事情节及人物情感的表达,学生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的转变而发生变化,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随作者情感的转变而发生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针对情感的把握方法等内容进行探究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泼水节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并且介绍泼水节等,让学生首先被视频中欢乐的气氛感染,感受到泼水节的欢快氛围,接着可以介绍道泼水节是傣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泼水代表的是祝福,当天如果被泼到的水越多,就代表越幸运,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学生被这样新奇好玩的节日吸引,观看着视频,不知不觉间被带入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当地人的热情。接着教师可以进行介绍,在中国像这样的传统民族节日还有很多,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相同,所以造就很多不同的节日文化,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其他的民族节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
  3.开展实践教学,获得情感体验
  在语文学习中,包含很多种情感表达,有亲情、友情还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情感因素。学生要从文章中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文章。在一些语文作品中,有些是对亲情的诠释,有些则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这些文章中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对于学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体验其中的情感,获得更深刻的认知和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形式,更是切实地让学生获得亲身感受,以更直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领会到母亲的不容易,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我是小家长”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与妈妈互换角色,当一天的小家长,家里的开销都由小家长决定,真实地体验妈妈每天的生活,通过实践活动领悟更深层次的情感。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渗透情感教育,以更活跃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获得情感体育。
其他文献
威尔逊氏症(WD),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的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除肝脏,神经症状外,较低的骨密度是WD的另一个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但其潜在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诱导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肾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分析1997年—2014年间,1 105例病理确诊肾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为12岁~组、46岁~组和71岁~组三组,对比分析不同年
在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语文课到底怎么上?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具有十几年教学生涯的我,对此心中一片茫然,不好作答,因为“教无定法”。我总结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分析教学得失,认为以下几方面是一堂好语文课所必不可少的。  一、设计好导入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艺术。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开场白,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下课”较快
摘 要: 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借助阅读教学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及文化内涵的提高,让学生形成“我想阅读—我会阅读—我能阅读—我爱阅读”的渐进学习模式。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激发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1]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
摘 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以鼓励和肯定为主,让学生知道无论自己怎样回答,都不会受到嘲笑、讽刺、挖苦。课堂上的鼓励对于学生成长很重要,可以称得上是学生进步的推动剂。  关键词: 鼓励 自信 语文课堂  无意间翻开一本教学杂志,看到有这么一句话:“有些人一生没有辉煌,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辉煌,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闪过辉煌的念头,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辉煌。”  由此我联想到了先前
摘 要: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培养想象力应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努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根据小学生喜欢想象的天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想象 思维能力 创造潜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分层教学,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重视语文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