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的艺术衍生品是“毒”?

来源 :CM华夏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gin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人看上了艺术这块地,都想着法子要开发一下,分一杯羹。艺术品金融很难着手,那么相比之下艺术衍生品是否容易些?毕竟艺术衍生品更为便宜,受众面更大,可真的是这样吗?
  “接地气儿”的艺术衍生品
  早在2008年CIGE的展览上,以中国艺术家“跨界”艺术公仔慈善为名,由日本著名的玩具公司MEDICOM TOY所出品的Be@rbrick系列熊积木玩具与中国艺术家进行了一次合作,岳敏君、熊宇、陈可、高、欧阳春等1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及设计师的艺术成品“1000% BE@RBRICK小熊”对公众展出,随后还进行了慈善拍卖。其中岳敏君的作品以120万成交成为当晚拍卖价格最高的作品,所有的小熊都拍掉了。
  做好慈善以后,还是在这年年底,在上海一个名为“Art For The Masses”展览中,岳敏君、周春芽、刘野、周铁海、金钕5位艺术家把各自画作中有代表性的角色做成了玩具公仔,限量100 套公开发售,每套11万人民币(含5件艺术家作品),均附有艺术家亲笔签名的保证书及编号。还是觉得价位高?那还有印有他们作品的生活用具,印着周春芽、隋建国、岳敏君等艺术家作品的瓷盘子、马克杯、T恤、包包等,一般售价在100—200元人民币。
  更不用说现在在各种艺术区以及意图被称为艺术商业地产的地方都能看到岳敏君的“露齿大笑”、周春芽的“绿狗”、刘野“卡通娃娃”,还有比如周铁海的“穿旗袍的骆驼”、沈敬东的“小军人”、隋建国的“小恐龙”、向京&瞿广慈的“礼物”等等复制品,有的地方加个说明,还能给艺术家做点儿广告,有的地方什么说明都没有,也就混个脸儿熟,至于能给艺术家的名气或者作品价值带来多大的收益,都不确定。至少,将自己的作品印在一只粗糙的盘子上,并不能因为一只绿狗或者大笑的脸就让人愿意天天摆着或者使用,这种结合,与其说是衍生,不如说是跌份儿。
  现在好了,据说,包括蒙克《呐喊》在内的众多名作将离开版权保护期,进入公共领域,这也意味着这些艺术品可能被用来开发各类艺术衍生品。说真的,真怕这些艺术品被印在露着线头的T恤或者粗瓷马克杯上,仅卖一两百块,被顾客拿回家穿用之后就丢弃了。这真对不起这些艺术家,即使当代艺术家们收了版权费,也还是一种伤害。
  国外艺术衍生品的创造标准


  不能免俗地谈谈国外的情况。艺术衍生品作为当代艺术市场中的一个分支产业,在美国已经很成熟。但他们的方式,真不是把艺术家的作品买个版权,然后往老头衫上一印了事。比如,由在画廊业工作多年的Rebecca Kong和Jon Tomlinson在多年前创立的Artware Editions是受到美国历史上第一家艺术家商店Marian Goodman Multiples理念的启发,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后,已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经营模式。Artware Editions的创立者坚信,艺术家看事物的角度与设计师大不相同,他们在纽约西村开了第一个展示空间,所售艺术衍生品均为限量品并根据具体产品类别严格控制版数。创立者利用之前在画廊业工作时积攒下的资源,开始尝试与艺术家合作开发艺术衍生品,同时参加包括纽约军械库展在内的各种艺术博览会,将自己的项目和产品推广给艺术市场。
  笔者认为,Artware Editions对于所销售的产品的标准设定非常重要:第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美感(不是所有当代艺术形式都适合发展为衍生品,即使原作价格高也没有用);第二,与艺术家本身在市面上通过其代理画廊销售的艺术品风格及主题上有某种联系(这一点很重要);第三,制作成本在可行范围之内(这一点倒难不倒国内的商家)。
  所以,他们产品开发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来源:第一,公司主动联系有兴趣合作的艺术家并开发专属于Artware Editions的艺术衍生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开发的产品符合实用性的标准,公司将最大程度尊重艺术家的意愿进行创作;第二,通过了解世界范围内其他艺术机构在过往为慈善拍卖或非营利艺术项目开发过的其他产品,联系相关机构将认为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库存购买过来,并通过Artware Editions的平台进行销售;第三,通过探访艺术家工作室寻找现成的、艺术家因为各种原因在过去制作的一些可归类到艺术衍生品范畴的作品,有些是他们过去个人艺术创作中的试验品,因与其他作品通常所属媒材完全不同等原因而没有在其代理画廊中销售,有些是他们因一时兴起而作的实用物件却不知道可以出售或从未想过要在市场上出售;还有发展与艺术家基金会的关系,寻找已故艺术家生前所作的具有实用性的作品并销售,比如通过Sol LeWitt基金会寻得的艺术家生前所制作的一张咖啡桌。
  艺术衍生品的概念对于一些想要更多人了解和拥有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来说很有吸引力,但不是所有艺术家都有这个兴趣,随着ArtWare Editions在艺术圈中影响力的建立与扩散,越来越多有此想法的艺术家会主动找到他们要求合作。
  所以,艺术衍生品的概念不是将艺术家的作品做个小复制品,或是印在各种日用品上就算了,而是一种再创作,否则不是衍生这个概念。很多人说中国的艺术衍生品最大的问题是版权问题,什么不尊重版权,艺术家拿不到钱,好像对艺术家来说最大的伤害是钱的损失。其实,是这个所谓的艺术衍生品市场根本就不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叫衍生,什么叫艺术,那还有什么可做的?把自己的作品印在质量完全不匹配的物件上,才是对艺术最大的鄙视,也是对艺术家最大的伤害。
其他文献
英国脱欧,堪称2016年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最直接的结果便是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被迫辞职,由内政大臣特蕾莎·梅接替其位。  特蕾莎·梅的前辈,是铁娘子撒切尔。但梅的处境,却远比撒切尔当年严峻很多。如何带领大不列颠越过面前这片险滩,一切才刚开始。  冀望制造业复兴  相比之前的历任首相,特蕾莎·梅的竞选之路分外轻松,但是,她却要带领英国度过一段或许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为
期刊
19世纪中期,在美国芝加哥发迹的两个最大的土地拥有者是马歇尔·菲尔德(Marshall Field)和利瓦伊·Z. 莱特(Levi Z. Leiter)。  菲尔德财产的多样性及其多种所有权形式五花八门。他与莱特,以及芝加哥的另外几位亿万富翁,他们的人生道路多少有些平行。菲尔德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835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威市。他21岁时去了芝加哥,在一家批发纺织品的商行里干活。1860年,他成
期刊
对于国内的诸多旅客而言,克罗地亚实在算不上热门。对于这个国家,国人真正能够耳熟能详的或许也只有那首著名的克罗地亚狂想曲了。其实,有着“地中海明珠”之称的克罗地亚,绝对可以在世界最美国家之中占据一席之地。想要欣赏和感受到最美丽的地中海,克罗地亚绝对是不二之选。  Heaven杜布罗夫尼克,围墙下的城市博物馆  在克罗地亚旅行,杜布罗夫尼克绝对是不可错过的一程。杜布罗夫尼克是一座被高墙围起来的城市,在
期刊
香港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完善的法治、优秀的人才、先进的理念、务实的作风、丰足的产品、国际化的服务,都使这座“中西合璧”的金融之都成为开展“家族办公室”的理想之地。  家族信托成熟,私密注重沟通  家族办公室在香港扎根已久,在香港200多家家族上市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通过家族信托的方式控股。家族信托在香港已发展几十年,香港家族财富大多已传至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例如周大福现在的掌舵
期刊
拥有天文数字级资产的FO(家族办公室)的一举一动都会对金融行业,特别是私募股权业带来巨大影响。随着越来越多FO涉足直接投资,FO间共同投资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之后,传统私募股权基金面临日益增长的转型压力。  为保护家族隐私,大部分传统欧美FO都不会直接介入各类投资交易,而是以基金投资者身份投资。然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让以往依赖专业投资机构的家族蒙受不小损失,这便催生了FO的策略转变,他们更
期刊
目前全球市场资本充足,但企业却难以通过传统方式提升经营增长,这使得企业并购交易保持较高热度。在这当中,已经拥有一定市场份额、成熟管理团队的中型企业,自然就成为并购热点。然而在企业出售过程中,特别是出售家族企业时,创业情感、家族财务规划以及传承过程中的冲突等等问题都会让家族企业难以获得最大价值。因此那些希望乘着当下这轮热潮出售家族企业的企业家们,更需要在做出决定之前先来看看其他人的经验教训。  准备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中国的金融板块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所参与的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也将重新分配。  对于财富管理行业的买方市场,随着个人资产的增加,高净值人群的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需求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并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对于卖方市场,目前金融市场的产品及服务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在需求者并没有提出清晰的财富管理目标界限的情况下,各方参与金融机构必须跳脱固有的业务模式,拓宽
期刊
在家族企业工作可能会非常令人苦恼。想象一下,经理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怎样才能尽量保持专业性?来自国际猎头公司亿康先达的Claudio Fernández-Aráoz说:“能成功与家人一起工作的人常常称其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但若出现问题,那损失将是毁灭性的。”榕树家族企业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Rob Lachenauer这样说道,“当一个家族成员被解雇,他会觉得自己的家族身份被开除了。”  如何高
期刊
家族企业是构成瑞士经济的脊梁。瑞士企业中的80%都是家族企业,他们创造了近60%的瑞士国民生产总值(GDP),并为国家提供了近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介于这些家族企业的重要性,PwC(普华永道)采访了大量不同行业及不同规模的瑞士家族企业,并选择了其中16个有远见的家族企业,而《Family Office》将对他们进行系列报道。这一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个案例。  PwC瑞士的CEO Urs Honegg
期刊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2003年的一项研究总结了八项有助于家族长期成功管理财富的原则,其中包括“培养创业优势”和“帮助家族成员拓展技能”。家族财富传承中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仅依靠一位或一代创富者的成就很难维系财富代代相传。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诅咒,实现财富有效传承还需要鼓励家族创业。这不仅是一种为家族多代人积累人力资本和财富的行为,还是一种家族的文化和传统。  首先,富豪家族需要关注如何激发下一代的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