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招”彰显杜邦家族并购鹰爪

来源 :CM华夏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市场资本充足,但企业却难以通过传统方式提升经营增长,这使得企业并购交易保持较高热度。在这当中,已经拥有一定市场份额、成熟管理团队的中型企业,自然就成为并购热点。然而在企业出售过程中,特别是出售家族企业时,创业情感、家族财务规划以及传承过程中的冲突等等问题都会让家族企业难以获得最大价值。因此那些希望乘着当下这轮热潮出售家族企业的企业家们,更需要在做出决定之前先来看看其他人的经验教训。
  准备充分才能打赢并购战
  在家族企业交易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家族顾问皮埃尔·杜邦(Pierre DuPont)经手过不少案例,让他印象相当深刻的是一家冰箱回收再生公司两次出售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路德维克先生和他的合伙人们在第一次出售其公司部分股权时,在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后,就开始扩充库存,招募新的销售人员,准备按计划扩大经营规模。然而,买家迟迟未能如约完成交易,路德维克这才警觉,这些举措大大增加了经营开支,让他陷入非常不利的财务窘境。
  吸取了这一经验教训,路德维克先生和他的合伙人们在2011年尝试进行第二次出售时,虽然有意购买的日本私募股权公司尽职调查过程非常缓慢,恰巧又赶上了日本大海啸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为此收购进程不得不中止。但路德维克并没有因为谈判改变日常经营运作。在8个月后,当大海啸影响逐步平息后,日本公司重提收购时就不得不按最新经营状况,提高收购价格。
  皮埃尔·杜邦表示,“任何计划出售业务的企业家都需明白,收到收购要约只是整个并购交易的第一步,整个过程可以非常快,但也可能耗时漫长。其中,尽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很多情况下尽职调查都会延续六个月,甚至一年。”
  而准备出售企业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企业调整到迎接买家随时登门求购的状态。
  无论是明天收到收购要约,还是未来五年或是十年再考虑出售,只要没做好万全准备,即使出现被收购计划也无法获得好价钱。
  在美国东北地区经营家酿啤酒和葡萄酒设备制造企业多年的大卫·汤普森,在2007年美国出现金融危机之前,刚刚开始转型推动网路销售。此后四年中,他的企业一直保持逆势增长,平均每年营收增长都能超过30%,最终突破1500万美元。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增加新的雇员,而是运用源于让丰田汽车大获成功的精益生产方式,让企业上下都处于持续性的满负荷运转,确保日益增多的网路订单都能够按时出货。到2010年他准备退休时,企业并购顾问给出的估计远远超过了汤普森先生最大胆的想象。经过三个月的密集谈判之后,他如愿拿到丰厚转让金,过上梦想的退休生活。
  顺利出售企业七步走
  总结众多企业出售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皮埃尔·杜邦建议家族客户按照下面七个步骤准备企业出售过程。
  首先,企业做好出售准备。在决定出售企业后,准备过程或许长达数年。除了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效能,加强自身企业优势外,还要准备好全套财务文件。精确无误、及时更新的经营纪录可以大大节省尽职调查时间,加速交易过程。确保企业关键岗位管理、技术人员都有合适继任人选,稳定的经营团队可以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同样也要扩大供应商渠道,确保生产经营不会受上游企业冲击。
  第二,研究自身价值。卖家自然想把企业卖个好价钱,但不能让虚高的价格吓跑潜在买家。企业需要研究同类中型企业的并购价格,通过仔细对比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来自我定位。在合适的时机,如市场上升阶段,或像目前买家融资成本低廉时,也能卖个好价钱。不过,因为中型企业大多不是上市企业,不会公开经营资料,研究过程较困难。
  第三,聘请专业交易顾问定价,完成交易谈判。企业家的第一要务就是管好企业,过多参与并购交易,不仅添加不必要的情感因素,还会耗费大量精力。企业创办人或是创办家族更要避免自身同企业的牵连而干扰到交易。找到合适的交易顾问就已经朝交易成功迈出了一大步。买家整体收购或购买部分中型企业股权,大部分出于战略目的。因此,只有熟悉行业发展前景,洞悉各类企业发展策略的交易顾问,才能真正发掘出企业的最大价值。 之前是否有经手过类似企业并购交易是评估交易顾问的基本条件,更进一步则是要求有过代理买方及卖方的经历。熟知买卖双方不同需求、不同评估方式的顾问,在交易谈判中更能把握主动权,争取最佳条件。
  第四,向潜在买家披露所有非正式交易和关联交易内容。若口头承诺每年加薪,或向某些企业骨干保证提供升迁机会或额外福利,都需告知潜在买家。家族企业往往会有很多非正式的或不成文的惯例,一定要化为正式文件。缺乏信息透明性可能严重危及交易。
  第五,明确出售企业后的自身定位。家族企业掌门人往往熟知每位企业员工个性,更明白企业独有价值。若出售控制权后仍在企业任职,需让新的企业主执行新的经营策略,自己的继续留任只是帮助买家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而不是延续自己的理念。
  第六,出售过程中严格保密。任何相关出售企业的消息,都会给日常经营带来影响。员工、供应商、客户都会担心交易是否会损害其利益。在员工关系紧密的家族企业中,尤其需要注意保密。
  最后,需要避免任何可能会在企业出售后带来后续风险的条款。对于任何保证企业的未来经营状况的条款都需要反复的权衡,其目标就是让买家来承担潜在的风险,而不是在企业出售后,自己依然牵涉在其中无法脱身。对于要求卖家分担潜在亏损的条款都需要明确其前提条件以及具体金额。一个出色的律师可以帮助你争取到最佳的条款。
其他文献
以往,私募一直是块灰色地带,各路资本在这里野蛮生长。然而,从今年开始,为了管住这只有点“顽劣的猴子”,基金业协会开始频繁地念起了紧箍咒,私募业开始进入全面监管时代。而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必然离不开健全的法制环境,资本市场要获得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注重法制建设,提高违法成本,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1还私募界一股清流 Supervision  8月1日,空壳私募清理大限到来,中基协半天时间注销掉了
期刊
公募FOF首只产品何时落地?近日,《CM华夏理财》记者走访各家基金公司了解到,早在公募FOF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国内的券商、私募等投资机构已经发行过较多的FOF专户,投资者对这类产品并不陌生。其实,很多基金公司已经开始针对公募FOF基金产品规划和设计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或者已经通过FOF专户的实际操作积累了不少经验。  1公募FOF 蓄势待发 Financial Innovation  自从
期刊
从今年8月开始,监管层决定对新三板8000多家挂牌公司开展全面自查,之前部分滥竽充数带病挂牌的公司开始人人自危。而对那些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优质企业来说,全面严格的监管无疑是一块试金石,实际上是又一次提升自身价值的难得机会。  1挂牌初心很重要 Pros and Cons  在采访中,一位从事新三板相关工作近10年的市场人士告诉《华夏理财》记者,“一般来说,越是初创企业,奔着融资去的可能就越大;相反
期刊
近日,美国股市高位盘整,美国7月份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和零售销售指数均显示疲软,这个令人失望的数据与2009年后期的美国经济预期点差不多,着实放大了实体经济和股市之间的明显分歧。假如美股见顶,全球资金何处去?  1货币宽松政策似走到尽头? Capital Flow  市场分析人士似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美国股市回落属于意料之中。  高盛认为,未来3个月美股可能面临10%的回调。高盛称,风险偏好在
期刊
8月25日,2016飞凡商业博览会暨第十届万达商业年会举办之际,万达集团旗下首个财富管理服务的平台—万达财富APP正式上线,万达集团选择在这个时间布局财富管理行业,目标就是要依托万达强大的国际品牌、海量线上线下场景、全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此举标志着万达金融板块正式布局财富管理市场。  超高净值的财富需求更加多样化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深耕,高净值人群已经不
期刊
英国脱欧,堪称2016年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最直接的结果便是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被迫辞职,由内政大臣特蕾莎·梅接替其位。  特蕾莎·梅的前辈,是铁娘子撒切尔。但梅的处境,却远比撒切尔当年严峻很多。如何带领大不列颠越过面前这片险滩,一切才刚开始。  冀望制造业复兴  相比之前的历任首相,特蕾莎·梅的竞选之路分外轻松,但是,她却要带领英国度过一段或许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为
期刊
19世纪中期,在美国芝加哥发迹的两个最大的土地拥有者是马歇尔·菲尔德(Marshall Field)和利瓦伊·Z. 莱特(Levi Z. Leiter)。  菲尔德财产的多样性及其多种所有权形式五花八门。他与莱特,以及芝加哥的另外几位亿万富翁,他们的人生道路多少有些平行。菲尔德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835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威市。他21岁时去了芝加哥,在一家批发纺织品的商行里干活。1860年,他成
期刊
对于国内的诸多旅客而言,克罗地亚实在算不上热门。对于这个国家,国人真正能够耳熟能详的或许也只有那首著名的克罗地亚狂想曲了。其实,有着“地中海明珠”之称的克罗地亚,绝对可以在世界最美国家之中占据一席之地。想要欣赏和感受到最美丽的地中海,克罗地亚绝对是不二之选。  Heaven杜布罗夫尼克,围墙下的城市博物馆  在克罗地亚旅行,杜布罗夫尼克绝对是不可错过的一程。杜布罗夫尼克是一座被高墙围起来的城市,在
期刊
香港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完善的法治、优秀的人才、先进的理念、务实的作风、丰足的产品、国际化的服务,都使这座“中西合璧”的金融之都成为开展“家族办公室”的理想之地。  家族信托成熟,私密注重沟通  家族办公室在香港扎根已久,在香港200多家家族上市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通过家族信托的方式控股。家族信托在香港已发展几十年,香港家族财富大多已传至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例如周大福现在的掌舵
期刊
拥有天文数字级资产的FO(家族办公室)的一举一动都会对金融行业,特别是私募股权业带来巨大影响。随着越来越多FO涉足直接投资,FO间共同投资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之后,传统私募股权基金面临日益增长的转型压力。  为保护家族隐私,大部分传统欧美FO都不会直接介入各类投资交易,而是以基金投资者身份投资。然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让以往依赖专业投资机构的家族蒙受不小损失,这便催生了FO的策略转变,他们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