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美育心育人生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人的整体发展历程中,美育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我们提倡美育,实际上是让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仅仅靠校内美育是远远不够的,校外美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理清校外美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才能更好地通过校外美育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
  序言: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为加强美育,2020年要在改条件、改教学、改评价上攻坚,构建“基础知识、核心素养、专项特长”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美育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国家美育工作是校内美育和校外美育工作者肩负的共同责任。校外美育是学校美育的补充,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资源方面更加丰富多元,在教育时间和学习空间上更加灵活,对于培养审美眼光、培育美好心灵、以及促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发展人的想象力、感知力、理解力、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通过美育,使儿童的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思维能力向前发展,使审美修养得到升华,使儿童的智力、情感、能力、品格得到全面提升。
  一、育美——培养孩子审美的眼光
  爱美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共性。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引起的主体愉悦的心理状态,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使人类的审美需要获得满足,当然美的需要也受后天教育的影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的审美活动是从两岁前后开始的,他们的美感也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儿童的美术活动是儿童步入人生的早期精神活动,儿童美术教育的作用在于,依托客观世界的美,依托人类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启迪儿童的审美意识,带领儿童大胆探索艺术表现形式,使儿童逐步了解和掌握艺术表现的形式美规律和法则。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孩子从美术中学到的知识、观点、体验的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有关美术教育的文件,美育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美术教育中的美感培养十分重要,校外美术教育的教学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更为充足和灵活,为儿童搭建多元化美感培养平台,以灵活的教育方法、豐富多样的美术活动,打开儿童的艺术眼界。引导儿童辨别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表现,引导儿童通过观察感知世界万物各自具有的独特美感,探索美的形式规律,启发儿童通过艺术体验活动去认识和实践美,表达个人独特的美感精神,提高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素养。
  二、育心——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中国古代有“礼乐相济”的美育传统,中国近代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首次倡导美育。新中国成立后,美育被明确写进国家的教育方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在《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中曾提到:开展美术教育,不仅是因为美术本身值得教和值得学,更重要的是它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好处。一方面,美术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性提供了出口,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在美术教育中,学生不仅学到应学的知识,而且学得更自然更愉快。
  美术教育十分重视个性发展,我国美育一直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教育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美育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就表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越来越重视社会环境中的美育,也体现了美育在文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重要性。校外美术教育十分注重儿童个性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儿童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个性优势,顺其自然推动他们的个性发展。
  三、育人生——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美育,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是一种心育、情育,帮助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美国心理学家和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著作中就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儿童观看和表现这个世界,往往凭借着一种天真的和独特的个人视野。” 实践证明,伴随儿童生命形式的成长,艺术形式也随之应运而生。儿童处在思维的发育阶段,而接触美育正是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培养灵感、提高少儿自身修养和气质的一种有效方式。
  校外美术教育积极探究各类丰富的艺术形式,着眼于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类艺术体验活动。研究显示,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愉悦,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孩子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校外美育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发展,对于培养人的美感、培育人的心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厉坚芳)
其他文献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三个女人的面孔。这纯属巧合。他们的故事,无关性别,无关年龄。无关职业,甚至无关未来的成败,他们只与一个词相关——创业。  王利芬,撕下了央视的标签,去创建优米网,她说,“我不光是一个孤儿,现在应该是一个乞丐”;  王佳芬,光明乳业的老掌门,离开传统的国企,进入全新的风险投资领域。她说,“我就是不喜欢做常规的事”:  龙丹妮。湖南卫视曾经的“快女教母”,如今转身与陈天桥的盛大合作
期刊
4月22日,唱诗班的赞美诗歌声在巴塞罗那大教堂里面响起。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和红衣主教一起主持这场有超过4000人参加的弥撒圣祭。红衣主教面对覆盖着奥运五环旗的棺木,用拉丁语说:“这个伟大的灵魂已经离开了他的肉体,升入天国。”    灵魂升入天国的是这座城市的儿子,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当地时间4月21日,他在巴塞罗那基隆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9岁。  1920年7月17日,萨马兰奇出生在一个经
期刊
摘 要:儿童篆刻与成人篆刻目标相同,但过程有别。成人在篆刻学习中主要是理性驱动行为,而儿童主要是由兴趣推动行为。所以在儿童篆刻教学中,要把“趣”字放在首位,让儿童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和热情,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笔者结合二十几年的儿童篆刻教学积累的经验所得,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探索和总结了儿童篆刻教学导兴三部曲:“寻古探印,激发学习欲望”、“玩古拓印,保持学习兴趣”和“排构玩印,持续学习热情
期刊
摘 要:书法教育是小学艺术课程的必修课,不仅仅是学习技能,也需要进行文化熏陶和艺术品味的修炼。西店镇中心小学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经进行了为期十三年的书画特色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在学校美术教学大力发展的同时,书法教学也从未放松,学校拥有两名书法专职教师、多名书法兼职教师团队,编写书法校本教材,落实书法常规课普及教学和书法拓展课精英培养,希望发扬传统书法文化,全面提升儿童艺术素养,打造书画特色
期刊
这位身体有病、收入不高、终身未娶的香港义工,其高尚并不仅仅表现在玉树地震舍身救人的一瞬间,更是背后长达9年的低调行善。    “阿福本来有机会逃生。地震发生后,阿福和做饭的阿姨已经冲出了孤儿院的大门,到达了安全地带。阿福扭头一看,三名孤儿和三位老师没有逃出来。他立即转身,冲进孤儿院大楼,拼命冲上二楼教室,将受困的孩子和老师奋力推到走廊的窗户处。当他准备救另外两位老师的时候,又震了,他被一下子压在了
期刊
叶陈笑  来自绍兴市柯桥区轻纺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聪明机灵、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每星期都被评为“五星小红人”。她追求全面发展,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喜欢看书,唱歌,钢琴,画画,舞蹈,尤其画画,多次在学校各类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第六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现场赛获得书画明星獎;她的防碘宣传画获浙江省三等奖,是师生眼中的“画画小明星”。她性情温和,与人为善,尊老爱幼,是一名十
期刊
林子荷 王艺橙 鐘舒羽
期刊
作品描述:  谭延闿“有人夜半持山去,何处乖龙带雨来”行书七言联,纸本,尺寸148×38×2,每幅约5平尺,选用了精制的玉版宣(玉版宣为宣纸中的上上之品,质地坚厚、光洁坚致、莹润如玉)。此作宗颜,有一种大权在握之气象,结体宽博,气象浑穆,并得颜之神韵,为谭延闿经典行书之作,上款人系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曾任广东省省长的陈符祥(作品中尚有“陈符祥”收藏印)。  作者简介:  谭延闿(1880—1930
期刊
百家爭鸣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其走进校园,形成相关的课程,注入全新的活力,通过多维度、多途径的方式实现活态传承。课程的创建因为结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增添了文化特色,突出了课程的人文素质构建,增强了课程的文化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尊重传统的传承与创新。让学生了解学习西湖绸伞的传统制作技艺,同时以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去审视非遗。让学生在传承的过程中,经历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