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荣:玉树一瞬与行善9年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位身体有病、收入不高、终身未娶的香港义工,其高尚并不仅仅表现在玉树地震舍身救人的一瞬间,更是背后长达9年的低调行善。
  
  “阿福本来有机会逃生。地震发生后,阿福和做饭的阿姨已经冲出了孤儿院的大门,到达了安全地带。阿福扭头一看,三名孤儿和三位老师没有逃出来。他立即转身,冲进孤儿院大楼,拼命冲上二楼教室,将受困的孩子和老师奋力推到走廊的窗户处。当他准备救另外两位老师的时候,又震了,他被一下子压在了废墟下面。虽然被挖了出来,但是没有救回来。”
  ——玉树“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副院长阿周在讲述黄福柴的救人经过时,都是用“阿福”来称呼。
  黄福荣是在4月8日前往玉树做义工的,到遇难时不过短短7天。
  46岁的阿福成为了玉树地震中第—个遇难的志愿者。地震中的义举一瞬间让黄福荣走进无数人的视野,而实际上,9年前,黄福荣已经因为善举成为新闻人物。
  2001年上半年,香港货车司机黄福荣来内地旅游。他读到了一本改变其命运轨迹的书,书名叫做《挑战死亡——白血红心走天涯》。
  书的作者叫做隋继国,患有白血病和脑癌,他骑自行车走完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为骨髓捐赠作宣传。
  一直以来就想做慈善义举的他决定追随这个顽强的退役军人。而此时,隋继国正计划从北京徒步走到香港。
  在湖南衡阳,这两个男人见面了,黄认隋为大哥,并与隋继国结伴同行前往香港。2002年元旦,黄福荣自发为香港与内地的血癌病人筹款,由香港尖沙咀出发,展开“行路上北京”壮举,宣传骨髓捐献,终以3个月时间行毕全程2800公里。
  这一年,隋继国和黄福荣作为搭档,入选湖南卫视《真心风采》栏目举办的“十佳爱心大使”。在黄福荣的回忆里,这是他非常快乐的一段时光。
  2003年底,隋继国因为白血病去世,黄福荣大受打击。后来,他发现自己患上了肺结核和糖尿病,情绪更加低落,一度一蹶不振。
  2008年5月31日,黄福荣来到四川地震灾区。成都志愿者蒋雨晰这样描述第一次见面时候的黄福荣,“黑、瘦、粤式高颧骨,有些疲惫,背着大包”。得知黄福荣是货车司机后,蒋雨晰安排他去做些登记、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活。
  但是黄福荣认为活太少、太轻,后来他主动找到搬运物资的活,抢着做重活。
  成都志愿者邓丽在一次晚上清点物资时,无意间发现黄福荣往肚皮上注射。她大吃一惊,忍不住问:“老黄,你在干什么?”黄福荣告诉她,他有糖尿病,必须注射胰岛素。
  黄福荣在四川震区做了两个月的义工。2009年灾区地震一周年的时候,他再次回到曾经待过的什邡川主庙,替川主庙干了—个多月的活。
  在玉树,被黄福荣救出的孩子为他戴孝。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说,“福荣生前没有结婚没有小孩,当看到那些玉树的孩子把福荣当做亲人,我们全家都哭了。”
  被感动的还有香港特首曾荫权,他在博客中著文《香港的光辉榜样》,他写道:“香港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黄先生高风亮节,他的英勇行为给了我们一点启示。”
  黄福荣的遗体回到香港后,他的家人婉拒了香港政府将黄福荣下葬表彰英勇市民的敬仰园的建议,而是与其父安葬在一起。
  姐姐黄月秀表示:“我比较抗拒‘英雄’这个字眼,我觉得福荣不是想做英雄而舍身救人,他当时只是在现场,救人是出于人的基本反应,一个普通的人也会这样做。”
其他文献
每个人内心都渴求自我实现。  但每个人也害怕失败,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心怀恐惧。很多人,更期待熊掌与鱼兼得,既无风险之虑,又能实现梦想。  于是,很多人只是成了梦想家。  唯有学会了选择放弃,转身而行的人,成了众人仰慕的对象。王利芬、王佳芬、龙丹妮,都是这样的人。  这些转身而行者,并非心血来潮,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会主义。  这些人,本来就是传统体制培养的精英,也是活力的代表。在传统允许的空间里
期刊
庚子迎新名家作品邀請选
期刊
很多人会嘲笑他们,在功成名就之时却愚蠢地选择离开曾经的光环。更多的人会看到他们的勇气。这样的勇气正推动着中国进入新的创业时代。    当王利芬把身上“央视”的标签撕下时,她早就做好了与这个曾成就她无数荣耀的平台说再见;也许,她偶然会想起胡舒立,一个与她一样重新开始新征程的女强人。  王佳芬、龙丹妮是他们的同行者。  很多人会嘲笑他们,在功成名就之时却愚蠢地选择离开曾经的光环。  更多的人会看到他们
期刊
严格说来,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创业者。这就好比在一艘大船上,做一个大副或做高级的水手并不很难,但做哪怕是一条小船的船长,就要有勇气把所有的风险背在身上。  所有的创业者都有着这样一颗勇敢的心:他们心中有梦,并且有自信把梦想变成现实。哪怕现在他们没有多少盘缠,也喜欢遵从远方的呼唤。  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告诉我:到现在为止,中国民间的创造力远远没有释放出来,他自己的潜力也只释放了20
期刊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自编教材,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贝聿铭是世界级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的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如卢浮宫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伊斯兰博物馆、美秀美术馆等,在建筑界有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2019年5月,贝聿铭去世,引起世界震动。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正在发生的美术大事,了解贝聿铭建筑艺术的特点,感悟其建筑的独有魅力,以简单的几何图形,为自己的学校或社区,创作出造型独特、富有个
期刊
释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語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期刊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三个女人的面孔。这纯属巧合。他们的故事,无关性别,无关年龄。无关职业,甚至无关未来的成败,他们只与一个词相关——创业。  王利芬,撕下了央视的标签,去创建优米网,她说,“我不光是一个孤儿,现在应该是一个乞丐”;  王佳芬,光明乳业的老掌门,离开传统的国企,进入全新的风险投资领域。她说,“我就是不喜欢做常规的事”:  龙丹妮。湖南卫视曾经的“快女教母”,如今转身与陈天桥的盛大合作
期刊
4月22日,唱诗班的赞美诗歌声在巴塞罗那大教堂里面响起。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和红衣主教一起主持这场有超过4000人参加的弥撒圣祭。红衣主教面对覆盖着奥运五环旗的棺木,用拉丁语说:“这个伟大的灵魂已经离开了他的肉体,升入天国。”    灵魂升入天国的是这座城市的儿子,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当地时间4月21日,他在巴塞罗那基隆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9岁。  1920年7月17日,萨马兰奇出生在一个经
期刊
摘 要:儿童篆刻与成人篆刻目标相同,但过程有别。成人在篆刻学习中主要是理性驱动行为,而儿童主要是由兴趣推动行为。所以在儿童篆刻教学中,要把“趣”字放在首位,让儿童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和热情,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笔者结合二十几年的儿童篆刻教学积累的经验所得,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探索和总结了儿童篆刻教学导兴三部曲:“寻古探印,激发学习欲望”、“玩古拓印,保持学习兴趣”和“排构玩印,持续学习热情
期刊
摘 要:书法教育是小学艺术课程的必修课,不仅仅是学习技能,也需要进行文化熏陶和艺术品味的修炼。西店镇中心小学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经进行了为期十三年的书画特色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在学校美术教学大力发展的同时,书法教学也从未放松,学校拥有两名书法专职教师、多名书法兼职教师团队,编写书法校本教材,落实书法常规课普及教学和书法拓展课精英培养,希望发扬传统书法文化,全面提升儿童艺术素养,打造书画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