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婚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itrily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有个岳池县,当地的姑娘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经媒人介绍后,大致认为对方还可以,女方家就派人到男方家去调查,这件事情民间叫作访人户。这种习俗的兴起,据说还有个新奇的故事呢。
  相传若干年前,广安境内的岳池县资马乡李家大湾,有个李大化,儿子长到十七八岁时,就托请王家坪的刘妈婆给找个媳妇。
  这刘妈婆年轻时因脸上有几颗白麻子,嫁到刘家后同辈人对她叫刘麻嫂,生了子女后,大家就跟着其子喊,称她为刘妈,老了大家就叫她刘妈婆。因王家坪与李家大湾相离不远,李大化的家境与他的儿子情况刘妈婆比较清楚,所以站在那儿久久没有表态。李大化看到对方不爽快,就拍拍胸口说:“刘表嫂,你这媒如果做成了,等办了酒席媳妇过门后,除给你一般的谢媒礼外,另加一石黄谷咋样?”
  刘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刘妈婆还是站着犹豫,李大化提高声音道:“这样吧,如果做成了,我的第一个孙子就送给你,这总成了吧!”
  刘妈婆的媳妇年过三十,嫁到刘家十三年了,还没有给她家添人进口。前一年她去赶乡场,看到有个三岁男孩正哭得死去活来,以为是有人丢弃的,就捡回去带着。谁知第二天就被人找来领走了。原来这小孩子是与大人走失了。刘妈婆想孫子都想疯了,现在听李大化愿把第一个孙子给她,一下戳到了她的痛处,这才动了心,点点头说:“你可要说话算数啊。”李大化见对方不信任,脸猛地红了道:“你不相信我?”刘妈婆想,你是有名的大话王,别人都叫你李大话,哪个晓得你这回是夸海口或是说的真心话?她见对方的脸越来越难看,这才放缓了口气道:“李老表,不是我不相信你,只是我不知咋个给人家女方说。”
  李大化看到刘妈婆态度转变,几步上去讨好道:“你按照我说的向女方讲,包你这个媒礼收得成。”于是他如此这般直说得刘妈婆麻眼一鼓一鼓的,好久都没回过神来。
  刘妈婆有个远亲在张家坡,那儿有个王汉包,为人忠厚老实,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外号“王憨包”。王汉包的妻子也是个实在人,整天只晓得做活生娃与带崽,丈夫咋个说她就咋个做,从不与丈夫对着干。可王家是弯竹子生直笋子,养了个女儿王仁爱,出落得像一枝花,附近的小伙子都围着她转来转去献殷勤。王汉包怕女儿把握不住自己出了丑,恨不得立即将女儿嫁了人,以免坏了王姓族人的名声。刘妈婆上门去做媒,正合王汉包的心意,所以二人就一拍即合。虽然如此,但王汉包还是非常关心女儿的婚事,就问:“李家有田土吗?”
  刘妈婆说:“一弯柏树草,有百牛犁田。”王汉包想,他家的田不少,一个山湾的柏树都上着稻草,有一百头牛犁田,至少也有百亩田吧?他点点头又问:“女婿家的房屋宽不宽?”
  刘妈婆说:“大概不少吧,据说人人住十屋。”
  王汉包想,一个人住十间房屋,那得多大的院子呀?这家人一定是个财主。既然是财主,那家具呀之类的东西一定不少,女儿嫁到这样的人家,定会不愁吃与穿,所以他觉得这门亲事可以开。
  但他还想知道女婿的情况,又问道:“那个李家娃儿咋个样?”
  刘妈婆回说:“还可以吧,天天穿着重衣抖威风呢。”
  王汉包再问:“那娃儿教养好吗?”
  刘妈婆回道:“每天至少向父母点头二十次。”
  王汉包听说女婿穿着重重的衣服,认为身体一定好,不然咋在人面前抖得起威风呢?每天都向父母点头行礼,问好请安,那是多么懂礼仪哟。女儿嫁给这样的男子为妻,是她的福分啊。
  想到这里,王汉包两眼放光,点了点头,叶子菸杆在脚板上一拍,没有吸完的烟头滚落在地上,说了一声好。当堂拍板,这门亲事就算基本确定了。
  经过合八字开庚,报期过礼,最后迎亲拜堂,眼看一桩好事就要成功,谁知闹房之后夫妻喝交杯酒时,新娘突然睁大双眼,酒杯从手上掉到地上,身子摇晃了几下就倒地气晕过去了。次日回门,被救醒不久的新娘认为受了欺辱,在过桥时,趁人不备,跳入河中,等到叫人打捞上来,王仁爱早已没了气息。王汉包虽然为人忠厚,可他的独生女儿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气愤不过,请人写了状纸,以骗婚造成命案罪为由告到岳池县衙。
  新任县官觉得案件新奇,为显示自己知识渊博,爱民如子,决定弄个水落石出再行判决,于是,就带一班衙役,来到李家房前,把媒婆与被告叫上前来询问。
  李大化与刘妈婆跪在地上,大呼冤枉。县官问他冤从何来,叫他起来说话。李大化并不言语,只将县官带到李家大湾,指着一株柏树。县官一看,只见一棵弯弯曲曲的柏树干上,从离地几尺高处,沿着树的四周,堆捆着稻草。
  李大化说:“我租了几亩田种,为了让稻草不烂,就上到这棵弯柏树上……”
  媒婆接过话去,补充道:“对对对,我说是‘弯柏树草’,并没有讲一个山湾的柏树上都上着稻草。”
  李大化又领着县官回到离李家房屋不远处的一个茅草棚前,指着棚内的一头周身白毛的水牛说:“这头白牛是我家喂来犁田的。”
  李大化转身指着一座石砌草屋道:“我全家都住在这个石屋内,这房好,冬暖夏凉,比高房大瓦屋住着安逸。”
  原来每人十屋是住的这个“石屋”。
  县官听此有些哭笑不得,叫李大化将儿子喊来。
  新郎官弓起个虾子背,一走一点头,像是在向大家行礼,身上的新郎装已经穿得皱巴巴的了,看到县官与衙役,被吓得慌忙倒在地上,脚手朝天,直呼:“我的堂客是她自己跳到桥下淹死的,跟我没关系呀,大老爷你做官请详查呀。”
  李大化哭喊道:“我的儿一年四季所穿衣服,从来都没弄伸展过,总是皱皱的呀,这些都是事实,我们没有骗人呀。我们错就错在拜堂时,因我那驼子娃儿不利索,所以请的远房侄儿代替,以免耽搁大家吃喜酒的时间。”
  面对如此情景,县官感到十分棘手,可他非常机敏,对原告说:“你女儿死得可怜,我们非常同情你。人死不能复生,请你节哀吧。”
  说罢,他又转向被告道:“新娘嫁过门,就是婆家人。现在她已经死了,成了婆家的鬼。看在她嫁过来的份上,你们把她好好安埋。鉴于你家确实不富裕,棺材钱就由县衙出吧。至于这个案子如何处理,我还得再深入调查,回去好好想想。”
  他说完这些,又对前来看热闹的乡亲说:“以后大家要嫁姑娘,不要光听媒婆讲,最好由长辈或姑娘本人亲自到男家去访访,以免上了当。”
  这件命案后来不了了之,县官叫大家到男方家去访访的旨意,却让大家开了窍,成了婚姻中必走的一道程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俗。
其他文献
郭老师是高三班主任。上午九点,是例行的班会时间,成绩登分表却不见了。这阵子因为学校刚搬过来,办公室电脑还没装,门也没装锁,郭老师昨晚手工登记完后就压在眼镜盒下面,现在空空如也!  这张登分表,记录了全班同学的各科分数和排名升降情况。照惯例,班会课上郭老师会当场宣读这张表格,然后用胶带封死在讲台上,作为同学们冲刺高考的一个鞭策,现在班会马上要开了,这可怎么办呢?  郭老师想起了秦阳。秦阳刚刚从邻县转
期刊
一、遭遇狼王  丁山是大山里有名的猎手,他带着老婆孩子一家孤零零住进荒无人烟的大山里,就是看中了那里的动物多,可是几天前老婆进山采蘑菇,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丁山把儿子一个人锁在家里,骑着马满山遍岭地找,几天过去了,老婆依然是毫无踪迹。  这一天,丁山一清早就骑着马、带着猎狗进山搜寻,眼看太阳已经渐渐西沉,除了三只野鸡和两只野兔,再没发现一个活着的东西。天色已晚,儿子一个人在家肯定饿了,丁山想着,
期刊
蝴蝶村地处深山,村民世世代代靠种庄稼为生。青壮年不甘贫穷的日子,都外出打工,留下老弱病残在家,十分可怜。  周达是蝴蝶村唯一的大学生,靠着不断努力,在都市有了一席之地。临近春节,周达给父亲打电话,准备把他接来,可父亲说:“儿子,今年村里换届,要竞选村长,我给你报名了。”  周达矛盾了,当年他考上大学,父亲病重,家里一贫如洗,就在周达想放弃学业的时候。是村里人伸出援手,给周达凑了学费,还轮流照顾瘫痪
期刊
康熙皇帝南巡时,曾偶遇一位法号悲能的高僧。悲能大师不仅精通佛法,而且在书画、武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康熙与他相谈甚欢。分别之后,康熙又数次将悲能大师请至京城,共参佛理。  其时,皇四子胤禛,也就是日后的雍正帝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他喜怒不定,桀骜自负,让康熙十分头疼。但胤禛对悲能大师却态度恭谨,于是康熙决定让胤禛跟随悲能大师出去游历一番,见见世面,吃些苦头,磨磨性子。  十四岁的胤禛带上一个叫察尔克
期刊
肖静知道,妈妈的心愿是和她一起出一次海,可她总是忙于工作,一直没时间陪妈妈去。终于这一次放年假有空了,在妈妈的提议下,母女俩坐飞机来到大连,奔向大海。  经过一番交涉,一个脸膛黝黑的老渔夫答应带她们娘儿俩出海。  母女俩穿上救生衣,老渔夫发动马达,小小的船儿“突突突”地向深海驶去。只见大海极远处水天相接,海水如蓝色水晶一样可爱至极,使人忍不住想融化在大海里。  娘儿俩偎依在一起,如痴如醉地欣赏着海
期刊
很久以前,在江西上饶灵山脚下,有一姓史的人家,皇帝曾赐其祖上一只金碗。金碗底部刻着“金玉”两字,表彰他“性如金,品如玉”。史家数代单传,到了史金玉这一代,因其父早逝,母亲史老夫人自然把儿子当成心肝宝贝,就以碗上的字取名,叫史金玉。如今史金玉已娶妻,但史老夫人还是用这金碗给他盛饭吃。  这天吃晚饭,史金玉照例拿起金碗,正待张口扒饭,妻子梅娘却笑嘻嘻地在他胳肢窝下掐了一把,史金玉猝不及防,手一松,金碗
期刊
张宝遇难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暮秋的一天傍晚,逶迤弯曲的吴淞江里,一只农船缓缓地驰进望江桥渡口。船刚进入河湾,已经站立在两岸的村民都在注目以待,其中一位年轻的少妇早就泪如泉涌,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张宝啊!苦亲人呀……”她边痛哭边扑向还没停稳的船。站在两旁的姑娘急忙上前,安慰她说:“张嫂,不要太伤心,你肚子里还有孩子呢!”  原来,这位张嫂的丈夫名叫张宝。四天前,他同三个农民一起开船去白淀泾积肥,返回
期刊
孙大、巴二和叶三从小一起长大,友情非常深厚,年少时三人结拜过兄弟。后来,孙大和巴二先后成家立业,年纪稍小的叶三去了省城闯世界。一年后,叶三给两位哥哥打电话,说他在外面混得不错,买上车了,要“荣归故里”一趟,正从省城开车往回赶,已经快到县城了。  很巧,孙大和巴二正在县城办事,于是三人在县城吃了顿饭。饭后,叶三载着两个哥哥往家赶,可没想到出了车祸,孙大当场死亡,巴二被撞昏迷,只有叶三没大碍。  巴二
期刊
民国年间,日照县高兴乡小屯村有一个叫左君程的茶叶商人,经常往来于日照和南京、苏州之间做茶叶生意。  这一年,已经到了年底,左君程因为有几笔账没有结清,还滞留在南京城没有回家。左君程没有吃喝嫖赌的恶习,唯一的爱好就是听戏,尤其是山东本土的吕剧。腊月初八这天,他听说南京夫子庙附近的梨园春露天大戏院来了山东兖州有名的吕剧戏班子——赵家班,心里欢喜得像三伏天喝了冰水一般,早早买票进了场。  很快,戏就开锣
期刊
久久拍卖行正在筹备一场大型拍卖会,主打拍卖品是一只青花瓷罐,起拍价一百万元。拍卖行不但把这件青花瓷罐放在拍卖品目录的封面上重点推介,还在当地的几家主要媒体上进行了大力宣传。  据媒体介绍,卖主收藏的这件青花瓷罐原本是一对,卖主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另一件青花瓷罐,如果一对合起来卖,身价至少可达三百万以上。久久拍卖行的魏老板甚至在电视上呼吁,谁家如果有这样的青花瓷罐,可以拿到久久拍卖行里免费进行鉴定。如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