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嫲嫲爱吕剧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年间,日照县高兴乡小屯村有一个叫左君程的茶叶商人,经常往来于日照和南京、苏州之间做茶叶生意。
  这一年,已经到了年底,左君程因为有几笔账没有结清,还滞留在南京城没有回家。左君程没有吃喝嫖赌的恶习,唯一的爱好就是听戏,尤其是山东本土的吕剧。腊月初八这天,他听说南京夫子庙附近的梨园春露天大戏院来了山东兖州有名的吕剧戏班子——赵家班,心里欢喜得像三伏天喝了冰水一般,早早买票进了场。
  很快,戏就开锣了。第一场戏是吕剧著名桥段《王小赶脚》,艺人们以扎实的唱功、娴熟的演技赢得了台下阵阵喝彩。没等琴声落定,左君程就情不自禁地起身鼓起掌来,边鼓掌边操着浓重的日照话夸奖:“唱得忒好了,唱得忒好了!”
  一场戏演罢,曲终人散,左君程恋恋不舍地往外走。这时,有位唱戏的小生走到他的面前,朝他作个揖,说:“刚才听得先生的叫好声,口音很像是鲁南一带的,不知我猜得可对?”左君程点了点头,说自己是日照人。小生一听很高兴,自我介绍说:“我叫赵青川,先生如若近期回日照,可否帮我送一封信给故人?”左君程答应了,他问那信送往何处,赵青川说:“日照城外二十里有一座九泉山,山上有一个山洞,名为吾洞府,先生送到那里即可!”左君程一听,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左君程的家小屯村离九泉山只有几里路,他小时候常去那里玩耍,自然知道九泉山吾洞府的大名。要讲起吾洞府的来历,还要从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讲起。
  神医华佗一生不求名,不图利,唯一心愿就是为更多的老百姓治病,深得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当时,魏王曹操患有头疼病,每次发作,头痛欲裂,痛苦不堪,请了许多名医都没治好。华佗治好了曹操的头疼病,但拒绝了曹操要他当侍医的要求。曹操一怒之下杀害了他,还派人追杀他的夫人和女儿。
  华佗的夫人听闻夫君被杀,殉夫而亡。华佗的独生女儿华君到离日照县城西三十里的九泉山住了下来。她按照华佗的药方,在山上采集药材,调制成药,免费为附近百姓治病,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天上的神仙被华君的行为所感动,封她做了九泉山的山神,并在山上给她修建了庙宇,就是吾洞府。附近的村民把华君尊称为药师嫲嫲,当有人患了蹊跷疾病治不好时,都到吾洞府祈求药师嫲嫲赐药治病,十分灵验,因此常年香火不断。
  现在赵青川要左君程带信去吾洞府,左君程自然奇怪。赵青川就讲了事情的由来。
  原来,就在这一年的秋天,高兴乡大地主费乡绅过六十大寿,高价请来赵家班为其唱戏。赵家班这一唱就是五天,轰动了整个高兴乡,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跑去费家的露天大戏台看戏。
  这天晚上,赵青川唱完戏,正在床上休息,忽然房间里进来了一个奴婢打扮的女子,她朝赵青川施了一礼,说:“先生,我家小姐很喜欢您的戏,想请您到我们府上一叙!”赵青川太累了,本不想去,可是不知怎么的,他嘴上说不去,脚却不听他的使唤,不由自主地跟着那女子走了。
  不知走了多远,两个人来到一座高大的府邸前,女子让赵青川在门前等一下,她进去通禀。不一会儿,一个貌美如花的青年女子迎了出来,说:“贵客临门,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青年女子将赵青川请进客厅,让座看茶之后,自我介绍说姓华,听了赵青川的戏,喜欢得不得了,就请他上门一叙了。
  华小姐谈起对吕剧的见解,竟然头头是道,兴致来了,还唱了几段,唱得也有板有眼,赵青川连声叫好,弄得华小姐脸色绯红。
  赵青川他乡遇知音,很是兴奋,两个人畅谈了很久,眼见天过午夜,华小姐送客说:“太晚了,我不留赵先生了,有缘我们再见吧。”
  赵青川恋恋不舍地说:“我们戏班子明天就要走了,以后我创作出新戏,一定托人捎给你先指教一下。请问小姐家的地址是?”华小姐就找来纸笔,写了一个地址,递给赵青川,说:“你让人给捎到这个地址就行!”
  赵青川刚走出华府,就听见后面轰隆隆一阵响,回头一看,身后哪有什么府宅,分明是几块巨大的石头。赵青川惊得跌倒在地,一下子醒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但是那张写有地址的纸条却在自己手上,上面清楚地寫着:九泉山吾洞府。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大意是说:如果赵青川写出了新戏,只要用石头在那几块巨石上敲三下,说,石门开,石门开,某地有人捎信来,即可。
  赵青川大感惊奇,出房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本地九泉山吾洞府里住着一位姓华的神仙,叫药师嫲嫲。
  赵家戏班在高兴乡演戏完毕,又去了江苏演出,在这期间,赵青川创作了一部新的吕剧,想请药师嫲嫲帮看看。可是南京距离日照千里之遥,他去不了,正在为难的时候,今天听到有人用日照方言叫好,就想让左君程把这部吕剧本子带回日照。左君程连声感叹,立即答应下来。
  左君程回日照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五,正是家里忙年的时候,他没来得及赶去九泉山。转过年的正月初十,左君程早早吃过饭,朝九泉山走去。
  九泉山在小屯的正北方向,大约有七八里地,都是山路,前天又下了一场大雪,走起路来要十分小心。快到晌午时,左君程才爬上九泉山,在山的最高峰,找到了赵青川说的吾洞府。
  奇怪的是,山上到处积雪,吾洞府周围却一点雪也没有。左君程按照赵青川的嘱咐,捡起一块石头,在朝西南的那块石板上轻轻敲了三下,并对着石门说了三声:“石门开,石门开,南京有人捎信来。”他放下石头,石门并没有开。左君程耐心地倚在石门上抽起了旱烟。过了约莫半个时辰,他突然感到身子往后倾斜,马上转回头站起来,见石门真的开了。门口站着一位漂亮的小姐,微笑着看着他。左君程把来意说明,把信从怀里掏出来递给这位小姐。
  左君程转回身刚要走,听那小姐说:“先生留步,我家药师嫲嫲有请!”左君程又惊又喜,跟着小姐往里间走。只见洞府内到处是奇珍异宝,琳琅满目。仙风道骨的药师嫲嫲正微笑着迎接他的到来。
  药师嫲嫲吩咐婢女备宴款待左君程,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席间,药师嫲嫲问起赵青川的近况,左君程把知道的跟她说了一下。饭后,药师嫲嫲留左君程在客房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清早,左君程要动身回家了。临行前,左君程对药师嫲嫲说:“赵家班在南京很受欢迎,估计年后还会在那一带演出。我明天也要再启程去南京做生意,您有什么话要带给赵青川吗?”药师嫲嫲拿出那本吕剧剧本,说:“这剧本昨晚我已经详细看过,修改意见都写在上面了,麻烦你带给青川!”左君程满口答应,接过剧本,小心翼翼地揣在身上,准备告辞。
  这时,药师嫲嫲让婢女交给他一个盖着花布的柳条小筐,让他带给赵青川。还说明,完成这件事后,筐里面的物什,他可以留下五个。左君程答应后挎着小筐离开了洞府。
  往家走的路上,一阵风儿刮过,掀起了柳条小筐的盖布,左君程低头一看,筐里边不是金子,也不是珠宝,却是二十个个头不小的黄豆芽。左君程心想,这药师嫲嫲也太小气了,一个堂堂的神仙,洞里那么多的金银珠宝不给,要过年了,谁还稀罕一把黄豆芽?
  但左君程是一个很讲诚信的人,一诺千金。筐里不管是什么,这总归是药师嫲嫲所赠。他拿定主意,一定把吕剧剧本和二十颗黄豆芽原封不动地送到赵青川手中。
  第二天,左君程收拾了行李,准备上路去南京,因为怕黄豆芽坏掉,他想在走之前给豆芽洒点水。一掀开花布,他就大吃一惊,筐里哪有什么黄豆芽,分明是一堆金戒指!有几只戒指上还镶嵌了宝石!数了数,正好二十个。
  左君程的妻子看到了这一幕,惊喜地对左君程说:“君程,我看你还是别去南京了,反正那赵青川也不知道此事。有了这些戒指,咱们可以开一家商行了,省得来回辛苦奔波。”左君程正色道:“那样做,我岂不成了言而无信、贪财忘义的小人!做人不讲诚信,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他把金戒指从柳条筐里倒出来,装进随身的包袱,朝南京城出发了。
  这批金戒指实在是太贵重了,左君程怕丢了,总会忍不住把手伸进包袱里捏一捏,到赣榆县城南时,他的举动引起了一个左脸有胎记的青年男子的注意。
  这个人叫朱三,是在夹谷山落草的土匪,近来山寨寨主的老婆得了伤寒,要他下山抓药,朱三无意间看到左君程的举动,察觉到他的包袱里肯定有值钱的东西,于是就上前套近乎,聊了一会儿,得知左君程要去南京城。
  左君程行到赣榆县城南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时,遭到朱三和另一个土匪的劫持。
  朱三上前一把就把左君程的包袱抢到了手,左君程苦苦哀求道:“大王,包袱里边有两串铜钱,那是我的盘缠,您只管拿走。可那些金戒指,是我受朋友之托,给别人送去的,您给我留下好吗?”
  幸好药师嫲嫲是怕左君程出意外,用上了障眼法。朱三一看包袱里是一把豆芽,便泄气地罢了手。
  两个土匪把左君程扒得精光,确认他身上再无财物,才带上那两串铜钱骂骂咧咧地走了。
  土匪走远后,左君程赶紧穿上衣服,把那些金戒指放进包袱里,继续向南京进发。没有路费,他只能一路乞讨,天黑了就在破庙或荒废的房子里栖身,二十天之后,终于到了南京城。此刻的他,已经是蓬头垢面,狼狈不堪了。
  左君程第一时间找到赵青川,把剧本和二十个金戒指交给他,却没提这里也有自己五个戒指的话头。赵青川感谢一番,接着数出了十个金戒指,交給左君程,说道:“我昨晚梦到了药师嫲嫲,她对我说,左兄是一个一诺千金的君子,要我交给你十只金戒指,算是给你的酬劳。这是药师嫲嫲的意思,左兄就不要拒绝了。”听他这么说,左君程才收下了这份厚礼。
  左君程用那十个金戒指做本钱,在日照县城开了一家商行,主营粮食和茶叶。他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生意越做越大,几年后,在附近好几个州县都开设了分号。他牢记自己这一番富贵的出处,每年都拿出很多钱做善事、设粥棚、办义学,一直到现在,日照县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左君程积德行善的传说。
其他文献
江西自古物产丰饶,人才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在历史发展长流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伟大的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抚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更是高潮迭起,屡领风骚。  早在唐朝时,大诗人王勃就写下“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千古名句。宋朝以来,抚州更是群贤荟萃,英才辈出,如锐意改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大散文家曾巩,词坛巨擘晏殊、晏几道,哲学家、思想家陆九
期刊
民国初年,舒城县鼓楼街有个悦来酒楼,掌柜马和仁是个英俊的年轻小伙子。别看马和仁年纪轻,却颇懂生意经,待人一团和气,为人热情,将酒楼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县城的东端有一肉摊,摊主是胡屠户,马和仁每天从胡屠户那儿购进新鲜猪肉。胡屠户有一闺女,名唤小娇。别看胡屠户长得五大三粗,一脸凶相,闺女却楚楚动人,知书达理,像个大家闺秀。胡屠户看着马和仁,不由得心中欢喜,有意把小娇许给马和仁。马和仁没爹没娘,现在有
期刊
郭老师是高三班主任。上午九点,是例行的班会时间,成绩登分表却不见了。这阵子因为学校刚搬过来,办公室电脑还没装,门也没装锁,郭老师昨晚手工登记完后就压在眼镜盒下面,现在空空如也!  这张登分表,记录了全班同学的各科分数和排名升降情况。照惯例,班会课上郭老师会当场宣读这张表格,然后用胶带封死在讲台上,作为同学们冲刺高考的一个鞭策,现在班会马上要开了,这可怎么办呢?  郭老师想起了秦阳。秦阳刚刚从邻县转
期刊
一、遭遇狼王  丁山是大山里有名的猎手,他带着老婆孩子一家孤零零住进荒无人烟的大山里,就是看中了那里的动物多,可是几天前老婆进山采蘑菇,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丁山把儿子一个人锁在家里,骑着马满山遍岭地找,几天过去了,老婆依然是毫无踪迹。  这一天,丁山一清早就骑着马、带着猎狗进山搜寻,眼看太阳已经渐渐西沉,除了三只野鸡和两只野兔,再没发现一个活着的东西。天色已晚,儿子一个人在家肯定饿了,丁山想着,
期刊
蝴蝶村地处深山,村民世世代代靠种庄稼为生。青壮年不甘贫穷的日子,都外出打工,留下老弱病残在家,十分可怜。  周达是蝴蝶村唯一的大学生,靠着不断努力,在都市有了一席之地。临近春节,周达给父亲打电话,准备把他接来,可父亲说:“儿子,今年村里换届,要竞选村长,我给你报名了。”  周达矛盾了,当年他考上大学,父亲病重,家里一贫如洗,就在周达想放弃学业的时候。是村里人伸出援手,给周达凑了学费,还轮流照顾瘫痪
期刊
康熙皇帝南巡时,曾偶遇一位法号悲能的高僧。悲能大师不仅精通佛法,而且在书画、武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康熙与他相谈甚欢。分别之后,康熙又数次将悲能大师请至京城,共参佛理。  其时,皇四子胤禛,也就是日后的雍正帝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他喜怒不定,桀骜自负,让康熙十分头疼。但胤禛对悲能大师却态度恭谨,于是康熙决定让胤禛跟随悲能大师出去游历一番,见见世面,吃些苦头,磨磨性子。  十四岁的胤禛带上一个叫察尔克
期刊
肖静知道,妈妈的心愿是和她一起出一次海,可她总是忙于工作,一直没时间陪妈妈去。终于这一次放年假有空了,在妈妈的提议下,母女俩坐飞机来到大连,奔向大海。  经过一番交涉,一个脸膛黝黑的老渔夫答应带她们娘儿俩出海。  母女俩穿上救生衣,老渔夫发动马达,小小的船儿“突突突”地向深海驶去。只见大海极远处水天相接,海水如蓝色水晶一样可爱至极,使人忍不住想融化在大海里。  娘儿俩偎依在一起,如痴如醉地欣赏着海
期刊
很久以前,在江西上饶灵山脚下,有一姓史的人家,皇帝曾赐其祖上一只金碗。金碗底部刻着“金玉”两字,表彰他“性如金,品如玉”。史家数代单传,到了史金玉这一代,因其父早逝,母亲史老夫人自然把儿子当成心肝宝贝,就以碗上的字取名,叫史金玉。如今史金玉已娶妻,但史老夫人还是用这金碗给他盛饭吃。  这天吃晚饭,史金玉照例拿起金碗,正待张口扒饭,妻子梅娘却笑嘻嘻地在他胳肢窝下掐了一把,史金玉猝不及防,手一松,金碗
期刊
张宝遇难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暮秋的一天傍晚,逶迤弯曲的吴淞江里,一只农船缓缓地驰进望江桥渡口。船刚进入河湾,已经站立在两岸的村民都在注目以待,其中一位年轻的少妇早就泪如泉涌,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张宝啊!苦亲人呀……”她边痛哭边扑向还没停稳的船。站在两旁的姑娘急忙上前,安慰她说:“张嫂,不要太伤心,你肚子里还有孩子呢!”  原来,这位张嫂的丈夫名叫张宝。四天前,他同三个农民一起开船去白淀泾积肥,返回
期刊
孙大、巴二和叶三从小一起长大,友情非常深厚,年少时三人结拜过兄弟。后来,孙大和巴二先后成家立业,年纪稍小的叶三去了省城闯世界。一年后,叶三给两位哥哥打电话,说他在外面混得不错,买上车了,要“荣归故里”一趟,正从省城开车往回赶,已经快到县城了。  很巧,孙大和巴二正在县城办事,于是三人在县城吃了顿饭。饭后,叶三载着两个哥哥往家赶,可没想到出了车祸,孙大当场死亡,巴二被撞昏迷,只有叶三没大碍。  巴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