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故事是“用来作为讲述对象的真实或虚构的事情,特点是情节连贯,有吸引力,能感动人”。而历史正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历史与故事二者具有很多共性。著名学者纪连海说,历史可以讲故事。历史教师更要善于根据所教内容穿插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的故事,借以说明、诠释所讲内容,将历史课堂讲活、讲得生动,寓史于“古”,寓教于乐,让学生们真正爱上历史、了解历史,实现课堂的优质高效。
  一、故事教学法的理论支持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该理论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互助合作、主动探究,进而主动建构所学课程的意义,从而获得理论知识。故事教学法正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助合作、交流研讨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有效的教学知识。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更需要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故事教学法特别符合初中生需求层次和学习心理特征。历史课堂上采取故事导入、故事点拨、故事观摩、故事会演、故事探究、故事升华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历史事件(现象)的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基本历史知识,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科学的价值观、历史观。
  二、故事教學法的实际运用
  (1)故事导入。历史舞台上,政治家雄韬大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这些杰出人物虽然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但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让人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历史课要善于结合教材,介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曹刿一鼓作气、赵括纸上谈兵、项羽四面楚歌等一个个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上课伊始,学生往往陶醉在课间的嬉戏之中,没有从课间休息中回过神来。这时可以运用故事导入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宋金对峙》时,可以讲“岳母刺字”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岳飞抗金的背景,自然而然过渡到教学主题。
  (2)故事点拨。运用历史故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习得许多的历史知识和人生哲理。讲解时一定要根据教学进度,注意故事与课题的相关性以及故事本身的生动性与真实性,然后即时加以点拨,真正发挥故事的教育、启发作用。比如,在讲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时,可以插入“顾维钧在和会上巧妙用计表达中国对日本盗取中国山东的强烈愤怒”的故事,再讲到“最后巴黎和会仍打算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交给日本”,然后点评“尽管中国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但是由于弱国无外交,最终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主权的丧失”。通过点拨,可以加深学生对那段历史的理解,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渗透。这样的故事教学,比平铺直叙的讲解更有效果、更有意义。
  (3)观看影视历史故事。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播放影视资料,以生动直观的影视画面再现历史,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的脉络,并设置问题进行研究,提高故事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长他们的历史见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片断,了解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并提醒学生注意电影中“虎门销烟”的镜头,加深学生对虎门销烟这一鸦片战争导火索等的理解,再结合电影分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后果。借助影视资料辅助,学生接受效果就好,教学实效性就高。尤其是在进行重难点教学时,运用影视资料可以比较直观地再现历史史实,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该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概貌,有利于学生对教材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
  (4)故事会演。历史故事可以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学生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好动、爱说,又喜欢表现自己等特点,让学生讲述或者表演历史故事等,培养他们的故事讲解与舞台表演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比如,刚上中国历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可以让学生们尝试上台讲讲关于女娲造人、盘古开天等各种人类起源的传说故事,然后再自然引出“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举行故事比赛,每节课留出3分钟~5分钟安排学生轮流上台讲解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故事,每学期末评出“小故事家”给予表彰;或者将历史故事改编成剧本,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排练、表演,可以使参与的学生得到锻炼与提高。
  (5)故事探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故事教学不是为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通过课内外结合,进行故事的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让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郑和下西洋”时,可以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与作用。指出,明朝这一航海壮举的目的在于炫耀大明国威,寻找失踪的惠帝和为统治者在异域寻找奇珍异宝,它对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外贸、文化交流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提出问题,郑和七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耗费之贵,必然造成巨额财富外流,这将给明王室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呢?这样有趣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6)故事升华。《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引入历史故事的本义重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学史明智与明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德情意行,增强对祖国与人类的责任感。比如,在讲春秋、西汉历史时,可以穿插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成就一世英雄,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成一代名将,司马迁受残酷宫刑而写成不朽名著《史记》等故事,引导学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感悟、领会做人的道理,学会敢于面对困难、挫折,勇于做生活的强者。再如,讲到中国近代历史《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可以直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飞夺泸定桥》及电视剧《长征》等,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红军长征所经历的世界史上从未有过的极端艰苦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不可战胜。而在讲述抗日历史中,可以引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等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鼓励学生惜时学习,奋发有为,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国古语云,以史为鉴。学习历史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学会借鉴历史经验,包括从成功的历史经验与喜剧英雄人物身上获得知识的营养,从失败的历史经验与悲剧英雄人物的身上获得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实践也证明,运用故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与提高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利用矩阵的奇异值,给出了一类循环矩阵的亚正定性的充分条件。
刚进小学的学生,认字不多,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是学生的数学阅读就由教师代劳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及其重要的条件。简单地说,阅读就是看书报并领会其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特征值问题,得到了该非线性特征值问题不存在非负解的一个判定定理。
虽然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如今的教育中该理念依旧未得到全面的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努力寻找正确的手段,开展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内在需求为核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自我个性发展领域、挖掘潜能的学习形式。数学是一项开发脑力的学科,尤其对于小学数学而言,重视个性化学习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
给出了一类组合的五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一种显式差分格式,并且证明了该格式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是稳定的和收敛的。
通过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碳纤维加固轴心受压柱进行材料非线性的模拟实验,得出十个不同尺寸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到小模型试验和实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互动、交往;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共17次出现了“引导幼儿”“指导幼儿”“教育幼儿”的关键字眼,这充分说明“纲要”在教育与发展之间仍然坚持了“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因此,幼儿德育也是德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多年来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课前教师经过精心备课让课堂容量最大化,认真授课,让“教学生活化”“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等教学理念得到充分的应用,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无意把新课中信息量进行增减、或者改变信息一些成分,使原信息变得不完整(与现信息不相等)甚至消失的现象。作为一所城郊学校,如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少信息破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减少信息破损需要在成长中创新。  一、信息破损现象的主要成因  (
针对传统运油车“黑盒子”管理方式的缺点与不足,设计出了基于IC卡的电子封签综合管理系统。该综合管理系统将智能IC卡的强大功能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理念相结合并融入石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