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淡安对近现代灸法理论及临床的贡献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an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承淡安先生关于灸法的学术思想,分析其对近现代灸法发展的贡献.灸法理论方面,衷中参西,重视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学说的指导作用,并援引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等研究成果阐释灸法起效的原理;制定了艾灸相关标准与规范,依艾炷大小、硬度、壮数不同,分强、中、弱三个层次量化艾灸刺激,以直接灸、诱导灸、反射灸归纳施灸部位,对于艾灸种类则推崇直接灸与艾条灸.灸法的临床应用方面,参照《伤寒论》条文拟定了针灸处方,其中伤寒阴证、虚证多采用灸法,还对部分杂病以及疑难重症(如中风、贫血、癌症等)的艾灸治疗进行了探讨.还研制诸多针灸临床、教学用具,探索了针灸学科的医教研模式,推动了近现代艾灸理论及临床应用的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三网融合背景下,FTTH技术备受关注,作为一种光纤通信传输方法,FTTH比同轴电缆传输更高效、更安全.本文结合某新建小区项目探讨高层住宅小区FTTH网络接入设计原则、基本组网模式和工程实施要点,旨在明确当前我国高层住宅小区FTTH网络建设策略.
提出中医表型组学是以中医核心理论为根本,以大型“证病结合”人群队列为基础,采用多学科联合和人工智能等手段,从宏观、中观、微观水平上系统地、定性与定量结合地测定中医证病发生发展全过程中的表型集合及中药干预下的转归机制,揭示中医现代科学内涵的一门学科.以大型“证病结合”人群队列为研究基础,以多学科联合与人工智能为技术实现途径,以中医经典理论科学内涵的阐释为研究内涵,可构建中医表型组学研究体系.总结中医表型组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为在全面获取各尺度表型基础上,着眼于基因(先天之本)、环境(后天影响),通过微观表型作用
智能中医辨证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由于不理解机器做出决策的原理,决策者难以信任机器的辨证结果,导致至今智能辨证的临床应用仍十分有限.通过分析中医智能辨证的发展,认为其局限主要包括有限的可用数据、语料库的缺乏、评价方法的局限,且中医辨证本身的解释难度大和非规范化等因素,致使中医辨证可解释研究的开展面临挑战.提出智能辨证可解释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未来的可解释研究需要多学科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解释资源,构建辨证的解释体系和大型语料库,以支持对可解释智能中医辨证的探索.
工件测量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工件的生产效果,因此,对于设备生产加工过程来说,测量工作十分重要,人们也将关注点逐渐集中在测量技术研究中.本文通过探讨数控机床在线测量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数控机床在线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对数控机床在线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数控机床在线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残次品和废品的生产量,促进现代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