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所以初中物理课当中的实验过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初中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并介绍了初中物理课堂中能够运用的几种实验方式和教师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意义;方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初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的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新课标中,教学内容要是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出发,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有关内容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在物理教学中,丰富有趣的实验课教学,不仅会充实课堂内容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生活能力,更能得心应手地应付中考。
在现在的中考物理中,实验探究题的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纯地考查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论等机械记忆的考题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考实验题普遍重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考查,重视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二、切实有效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物理实验的主要形式
由于目的不同,中学物理实验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教师演示。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学生主要是观看教师的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其中的规律。
2 讲练结合。教师一边讲解新课,一边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有关的实验。要求实验与讲解内容相配合;教师需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听、视、动、思同时激发,越来越受到物理教师的重视。
3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中。用几乎一节课的时间自己动手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基本仪器的使用,学习基本的测量、观察技能,并尝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独立写出实验报告,使实验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4 课外实验。学生在课外按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用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或自制的实验器材独立地进行实验观察。这是物理实验的一种补充形式,对一些需要用时间较长的观察实验,或不能在课堂完成的实验是极有用的。课外实验由于没有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的现场指导,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物理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相关注意
1 观察和了解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要根据不同种类量具的量程和不同的测量对象来选用测量的工具。使用前,我们还要观察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2 调准实验器具
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示范怎样正确的调整实验器材的准确度。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上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3 严格规范具体操作
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是实验中最重要的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在做一些有危险性的或破坏性的实验时,教师一定要事先检查好实验器材。比如,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4 科学地读取和记录
实验中,正确地读取和记录数据尤为重要,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 分析和整理
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意义;方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初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的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新课标中,教学内容要是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出发,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有关内容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在物理教学中,丰富有趣的实验课教学,不仅会充实课堂内容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生活能力,更能得心应手地应付中考。
在现在的中考物理中,实验探究题的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纯地考查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论等机械记忆的考题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考实验题普遍重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考查,重视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二、切实有效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物理实验的主要形式
由于目的不同,中学物理实验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教师演示。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学生主要是观看教师的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其中的规律。
2 讲练结合。教师一边讲解新课,一边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有关的实验。要求实验与讲解内容相配合;教师需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听、视、动、思同时激发,越来越受到物理教师的重视。
3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中。用几乎一节课的时间自己动手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基本仪器的使用,学习基本的测量、观察技能,并尝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独立写出实验报告,使实验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4 课外实验。学生在课外按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用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或自制的实验器材独立地进行实验观察。这是物理实验的一种补充形式,对一些需要用时间较长的观察实验,或不能在课堂完成的实验是极有用的。课外实验由于没有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的现场指导,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物理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相关注意
1 观察和了解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要根据不同种类量具的量程和不同的测量对象来选用测量的工具。使用前,我们还要观察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2 调准实验器具
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示范怎样正确的调整实验器材的准确度。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上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3 严格规范具体操作
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是实验中最重要的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在做一些有危险性的或破坏性的实验时,教师一定要事先检查好实验器材。比如,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4 科学地读取和记录
实验中,正确地读取和记录数据尤为重要,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 分析和整理
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