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自教师的精心预设,有效的教学除依靠预设外,还要充分利用随机生成的教育时机和教育资源。只有不懈地追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才能让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礼记·中庸》曰:“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有规律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自教师的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又是动态的,充满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效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还要充分利用随机生成的教育时机和教育资源。一句话,有效的教学必定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一、精心预设——预约课堂的精彩
  没有高质量的精心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因此,教师要有预设,没有预设不可能上好课,对于生成更无法驾驭。
  1.备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注意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忠于教材,同时又超越教材,不拘泥于教材。钻研教材,转化为自身的知识;钻研课程标准掌握教学要求转化为自身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学生实际水平的内在联系,转化为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案。联系当前动态,运用科技进行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清晰明确地掌握书本的知识。
  2.备学生。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一切教学都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达成度更高。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学环节,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常规项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方面,而且要注意“弹性项目”:教学方法、问题的提出等,更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考的空间。
  3.备教法。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预设学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预设还要有弹性的回旋空间,尽可能多地考虑学情,设想学生对环节的反应。在预设学情时,我们应该这样思维:如果学生已经知道了,我该怎么办;如果学生一无所知,我又该怎么办;如果学生这样说,我该怎样引导;如果学生那样争论,我又该如何调控。多预设“如果”,多预设“怎么办”,课堂上教师就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机智,从而使自己更灵活生动地驾驭课堂,这样教学才更有针对性。
  二、动态生成——收获智慧的结晶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生成比简单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因为生成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和合作的过程。在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在生成性的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采用动态生成式教学,不图省事和形式,而是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谈。
  1.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和观点。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可以凌驾于学生之上。
  2.要改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思想,变为学生以学为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
  3.要学会倾听。学生针对课本知识,充分表达各自的见解,学生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又在不断丰富自己。教师对学生们有创建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要在给予辩证评价和鼓励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自己的成见。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例如:《游园不值》
  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怎样?
  师:你敢于提出问题,真勇敢!同学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诗人这时会感到很扫兴,我从“不值”和“久不开”中就可以感受到,诗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很是扫兴。
  师:你的意思是诗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生: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诗人是很高兴的,尽管他没遇到要访的人,但他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我觉得应该很扫兴,因为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没有看到里面的景色,心里一定很遗憾。
  生:我反对。尽管他只看到“一枝红杏”,但是他能想象到园子里“万紫千红总是春”,能想象到里面“光景一时新”,他一定很高兴。
  师:你真不了起,还能联系《春日》中的诗句说自己的感受,你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了“一枝红杏”,就像是——
  生:就像是看到了春天!
  师:你的想象多有创意呀!春天就在红杏枝头,诗人看在眼里,喜上心头。
  生:对,这枝红杏就像是春天在向他招手。
  生:这枝红杏就像主人在向他问好。
  生:这枝红杏好像在对他说:“我的主人有事出去了,您可以闻闻我的花香,欣赏欣赏我的花朵,听听小鸟的歌唱,主人马上回来。”
  师:说得多好啊!这枝红杏不但美丽,还热情好客。红杏枝头春意闹,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诗人叶绍翁,此刻你会怎么说?
  生:红杏啊,你是春天的使者,看到你,我就看到了春天。
  生:哦,我明白了,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春天就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她要和大家在一起。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以自己对诗句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独特感悟,静默如一湖春水,面带微笑,倾听真实的声音;沉稳如一座高山,敞开胸怀,倾听争辩的声音。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让学生抒发独特才思,个性张扬,灵性流淌,真正实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倾听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古诗曰:“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
  4.要做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当然,教师也应对学生提的看法认真思考,并与备课预料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预料之中的情况则按预先设计的对策教学;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则思考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如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即使偏离原来的目标,也要跟学生思路走,生成新的问题“生长点”,这样才可以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
  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智慧的语文教学不再一味将生成看成是“意外收获”,而应该作为可以追求的“常态现象”,预约精彩。艺术的语文教学,善于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找到平衡点,使意外的课堂生成为预设的教学目标服务。只有不懈地追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才能让点燃智慧的火花闪现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07.09.
  [2]王红.“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小学语文,2007.05.
其他文献
摘 要: 电视广告是商家与消费者交际的手段,大部分广告持续时间短暂,语言精练,力求瞬间引起人们的注意,留给人们深刻印象。广告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是指广告中所使用的一切手段与方法;狭义的广告语言是指广告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本文讨论狭义的广告语言,通过观察发现广告语篇中存在着普遍的重复现象。词语重复和句式重复可以在语篇中找到另一组相同的语音、词组或者排比结构,一语双关体现的重复是同一组词语
摘 要: 广场作为城市的智能空间,提供人们集散、交通、集会、仪式、游憩、商业买卖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广场,因为城市广场既是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又是城市整体形象及外貌的客观反映。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是人类向往的居住胜境。城市广场因为增加了水元素的内容,不但活跃了广场的气氛,而且丰富了广场的空间层次。  关键词: 城市广场 滨水景观 设计要求    1.引言  滨水景观空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使用在世界各地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变得愈加广泛,如个人通信、数据存储、娱乐休闲等。正如PC端应用所暴露的安全问题,移动设备中恶意软件安全威胁也越发严重
极化SAR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相干多通道、全天候的雷达成像系统,已成为国际对地观测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极化SAR有单极化和全极化之分,与单极化
一、教案  2002年版《现代汉语辞海》这样定义和解释教案:“教师所拟定的教学文案、讲稿。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一般分为课时计划和课题计划,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由此可见,传统教案的计划性、定型性、程序化是其基本特点。上课就是执(行)教(案),课堂上的教师也自觉不自觉地把“执行教案”摆在首位而无所用心。长此以往,教师的知识面越来越窄,知识的深度也越来越浅;
一、明确高考考点  即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可见,在古典诗歌方面设置的问题主要有意象、景象、形象的描绘分析,心境、思想感情的体味,表现手法的解析,关键词句的妙用。  二、讲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础知识  (一)古典诗歌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孤独寂寞 郁闷惆怅 忧心伤感  悲苦无奈 痛心难抑 忧郁失意  昔盛今衰 时世易变 青春易逝  人生短暂
一、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  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梗塞、心理调节和适应机制不良,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倾向。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抗拒心理  表现为对教学要求怀有对立和排斥情绪,以抵抗外界压力来满足自尊,导致抗拒的行为倾向。“古文无用论”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心理,许多中学生认为文言文知识在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