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的内涵与理论框架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和“精准识贫”概念的提出,居民身体素质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将“精准识贫”这一重要理念运用到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研究领域,以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为切入点,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学者对身体素质概念的梳理,提出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更深层次的相关概念和内涵,并从研究主题、影响因素、相关措施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出发,构建理论框架的模型图,为社区居民身体素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社区居民 身体素质 精准识贫 理论框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5-2813(2018)12(b)-0159-04
  Abstract: With the concept of healthy China and the concept of “precise poverty”, the issue of residents’ physical quality has become a hot issue of common concern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In this context, the article applies the important concept of “precise poverty” to the field of community residents’ physical quality research, taking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physical quality “precise poverty” as the entry point, and analyz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concept of combing,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s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from the research topics, influencing factors, related measures and research methods, construct the model map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study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mmunity residents.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later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Community residents; Physical quality; Precise poverty; Theoretical framework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由国家领导人提出的这些措施,可见健康问题非常重要,所以关注每个国民的健康水平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而随着我国的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健康已逐渐成为促进社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及时精准识别,进行科学、准确的测试和客观的评价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让政府和居民能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水平,将成为政府和社区健康研究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目前为止,对这方面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因此本文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识贫”的思想运用到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的精准识别上,通过对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的内涵与理论框架的研究,为解决此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帮助。
  1 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的内涵
  1.1 相关概念的研究
  传统上,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除了传统的要素以外,还应该包括体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抗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国内外关于身体素质相关的概念,有诸多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概念。
  1.1.1 国外的相关概念研究
  国际上对于身体素质及相关概念,更多采用体适能的概念,国际上最早对体质健康评价进行研究的是两个国际组织:国际体力研究委员会(ICPER)和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理事会(IBP),两个组织先后制定了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身体素质的测试制定,美国开放第三方机构负责制定。美国体育界对身体素质测定内容经过长期的论证分为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部分,同时指出高水平的速度、爆发力和上肢力量对人体健康没有特别的直接关系。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协会(AAHPERD)认为身体素质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程度的一种状态。目前为止,美国大部分学者将人的身体素质划分为健康基本要素和运动神经表现要素,美国所有与身体素质相关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健康基本要素进行。
  1.1.2 国内的相关概念研究
  国内对身体素质的研究相对外国起步晚,但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国民的身体健康。对于身体素质及相关概念的解释,张建平认为身体能力—机适能—体能适应能力不属于相同概念,而是上下涵盖关系,体能适应能力与身体素质、健康在外延上部分重合,因此也不是全同关系而是交叉关系;张子沙与龚正伟提出身体素质教育一词,既特指运动训练学意义上的运动素质发展,也泛指解剖、生理学意义上的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适应能力、身体耐受能力以及身体抵抗疾病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徐明俊和刘永福提出,身体素质是指先天具备、后天获得的解剖结构、形态特点、生理功能系统的机能以及最基本的活动能力,这些系统都各自具有独特的结构、形态和功能,运动能力只是人们身体素质的其中之一。   对于精准识贫及相关概念的解释,左焱提出精准识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理念,是按照民主、科学和透明的程序,准确无误地对贫困地区即贫困村、贫困户以及他们的致贫原因进行识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人得到帮扶;赵武和王姣玥认为,精准识别是指扶贫对象精准化、分类化,将贫困者平等、无遗漏地纳入扶贫体系,精确到村到户到人,建立统一的贫困者信息管理系统。
  1.2 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概念的提出
  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得出,当前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趋势为身体素质与健康和运动能力紧密结合,而对于身体素质一词与健康和体质等方面的关系还存在着争议,结合以往学者对身体素质的解释,本研究提出身体素质应為人在走、跑、跳等一系列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体质强弱,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运动素质、力量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关于精准识贫的概念本研究提出为,针对社区居民的身体体质、健康程度、运动素质等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表现形式,通过科学民主、透明合法的程序,将体质差、健康水平低的人群识别出来,确定出谁才是真正最需要扶持的人群。
  同时,本文结合社区居民这一特殊的群体提出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的概念,综合不同阶段对身体素质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本文认为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概念应为,通过对人在一系列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的健康程度、运动素质、力量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等,选择合适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精准采集所研究社区居民的各项身体数据,并对所测试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最低值法,方差法和标准差法来增加评测结果的精准性,从而精准的识别出需要帮助提高其身体素质的人群,分析影响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提出一些加强身体素质的建议,并针对不同的人群建立每个人的个人档案以方便后期的监督与观察。
  2 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的特征
  2.1 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健康中国2030战略”,作为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 “十三五”规划和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精准扶贫策略体现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成为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瓶颈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健康中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我国领导者对此提出的举措也为本研究提供了科学性的依据。
  2.2 可操作性
  身体素质的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进行定义,操作性的设计要具体、明确。所谓具体是指所研究所测量的社区居民的身体数据,要使社区居民能理解操作内容和过程并能重复验证,要使被解释的事物成为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将操作性定义的指标成分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所谓明确就是所研究的社区居民这一群体要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要与身体素质与精准识贫方面的内容相吻合,能代表抽象性定义的实际含义。而关于身体素质的概念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界定变量,对同一个变量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操作性定义能把变量转化成数据形式,凡是能计数或计量的内容都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2.3 实践性
  身体素质及相关理论的研究不仅关系到我国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能否实现,而且与国民素质和国民健康息息相关,进入世纪中期以来,健康的内涵不断发展,由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适应三维。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素质的优劣是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如走路,跑步的速度,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和动作的频率等。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结构、生理变化的功能密切相关,身体素质越高,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就越灵敏,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3 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的理论框架
  综合上述对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概念的认识与理解,社区居民身体素质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从研究主题、影响因素、相关措施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尝试构建了一个理论研究框架。
  3.1 研究的主题
  本文选择合适的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对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的概念和精准识贫的概念的分析,提出身体素质应为人在走、跑、跳等一系列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体质强弱,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运动素质、力量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其次,对社区居民身体素质进行精准识别和评价,并提出更深层次的相关概念与内涵。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就是要体现社区居民的特点和优势,对社区实现体育器材、设施的精准投放,同时将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情况信息化,对相关部门的识贫进行管理监督,对扶贫进度、资金、项目进行实时监督。
  3.2 影响因素
  社会的发展在促进人类文明程度提高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身体素质方面的消极因素。在影响因素方面,首先体育设施是社区居民健身的基本物质条件,它的建设数量以及配套质量和地点的选择都直接影响居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其次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进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媒介传播深刻地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媒介传播对社区居民体力活动行为方式的产生具有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媒介传播内容对居民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居民对媒介视听信息过多会加剧对媒介的依赖,挤占其身体锻炼的时间,对居民体质健康产生危害。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相对低下的另一重要原因,则在于居民自身的思想意识不足,目前居民在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日益加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诸如注重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等,而忽视了对自身身体健康和素质的培养。
  3.3 解决措施
  就现阶段我国推进居民身体素质存在的困难,政府应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规制下,合理配置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对社区体育设施器材的配置进行优化和选配,从而推动我国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进步与发展。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居民的身体素质,例如通过微信、微博、QQ等媒介进行传递身体素质、健身锻炼相关的知识,能缓解健身场所缺乏、身体素质知识更新慢的现状,达到较好的提升居民身体素质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居民要提高自身的意识和能力,社区居民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认真了解身体素质的相关知识内容,不断培养自身加强运动锻炼的意识。最后,应该建立居民关于身体素质各方面的指标,成立一个居民的个人档案,为后期的相关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依据和参考。   3.4 研究方法
  关于身体素质的研究方法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有层次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方法等。
  (1)文献资料法。运用文章的关键词在本大学的图书馆和网上发表的期刊中检索近20年的相关文献,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报纸,查阅相关的国家政策和统计数据,分析和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和问题,总结出相关有用的结论为本论文提供支持。同时还查阅了一些关于体质发展和政策改革方面的政策性文件、法规和报告,分析总结出本方向研究所需要的文献与最新动态,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2)问卷调查法。本文采用的问卷调查形式分为两类,纸质填写和设计成网页,通过上网链接作答之后在线提交。设计与研究相关的调查问卷,经过专家对问卷的审核和建议,修改后发放给所要调查的社区居民,同时对专家进行现场访谈和问卷发放,其他是通过邮寄的方式以及网络填写提交的方式收集问卷。
  (3)数理统计法。主要是利用收集的居民身体素质相关的数据,从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率、均方、检验推断、相关、回归、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有关统计量的计算来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测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从而根据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做出相应的对策。
  4 结语
  目前,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精准扶贫,各种经济措施与扶贫工程层出不穷,学界也应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集中对精准扶贫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研究。本文主要从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的概念出发,结合习近平主席关于“精准识贫”的思想,从研究对象、内容和特征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并从研究主题、影响因素、相关措施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构建理论框架的模型图,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子沙,龚正伟.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1):16-21.
  [2] 董新光,戴俭慧,柏扣兰.健康素质概念的辨析——兼谈体质、身体素质与健康素质3个概念的混用与统一[J].体育科学,2005,25(11):72-75.
  [3] 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6):33-34.
  [4] 徐明俊,刘永福.身体素质概念新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117-119.
  [5] 李鵾.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意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基于对广东省和湖北恩施的调查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8):810-816.
  [6] 陈昱.西安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现状调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体育系,2016(9):93-94.
  [7] 许佳,刘岚丽,彭志强.精准扶贫之路径思考[J].学理论,2015(24):21-22.
  [8] 公衍勇.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3):75-78.
  [9] 李强.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3):279.
  [10] 赵武,王姣玥.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包容性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83(2):170-173.
  [11] 左焱.做好精準识贫,推进精准扶贫[J].中国市场,2016(47):60-61.
  [12] 李贺林.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研究综述[J].武术研究,2014,11(10):105-107.
  [13] 汪晓赞,郭强,金燕,等.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J].体育与科学,2014,34(3):3-14.
  [14] 杨成,黄鹏国.体育扶贫:从援助到精准的制度重构与创新[J].魅力中国,2017(41):294.
  [15] 徐岩.城市社区成年居民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2):31-37.
  [16] 李文华,牛雪松,于秀.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身体素质结构及评价标准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4):292-296.
  [17] 赵玲.社区体育是社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J].体育与科学,2015(3):33-34.
其他文献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125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是整个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未来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也走上了改革之路,该文就以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希望可以通过文中的分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156  摘 要:为响应国务院《关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文件精神,各地高校积极致力于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运动健身需求,推动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服务社区。该文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学校大学体育部推进场馆开放工作为主线,以市场化的视角阐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高校体育社团高校生身体锻炼行为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任何一个体育俱乐部后,一学期后的体质测试成绩显著提高,未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普通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结果变化不明显。建议:大学生应该参加体育协会的活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学校应该大力支持体育社团所举办的相关活动,并且加大经费投入,让高校生在锻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在对“点、面结合篮球技术教学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使用该方法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和过程,并对高校公共篮球选项课的学生进行调研,研究该方法对学生投篮技术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该技术是篮球技术中结构较为复杂、掌握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  关键词:“点、面结合篮球技术教学法” 篮球选项课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
摘 要:近年来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已经明显提升,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全面和较为完整的特色田径运动训练体系,田径的科学化训练方法得到优化。本研究则以此为核心,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田径的科学训练方法层面,从田径训练的特点以及训练现状着手,对其所展现出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田径科学训练方法的实施奠定基础,不断推进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进步,为优质田径人才的筛选和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田径
摘 要:武术教学改革一直是学校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学公共体育咏春拳选项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回归武术本质”、“健康体育”的教学理念,确立了“传承民族文化”、“改善学生体质”、“掌握咏春拳技术”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健康知识、咏春拳技术两个方面,此外,还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策略,以提高咏春拳教学效果,为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案例支持。  关键词:大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8.35.191  顺势施教  ——用太极之理施太极训练之法  王健  (江苏省震泽中学 江苏吴江 215231)  摘 要:太极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门学问,其文化内涵丰富。太极的哲理适用于各个领域,“顺势而为”足以见到太极的巧妙,此原理亦能应用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太极推手实践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自身运动素质存在差异
摘 要: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201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为此,高校教学改革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通过对大庆师范学院篮球队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教学改革要有创新就要将使学科融合、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教学和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健美操的操化动作,不仅体现在练习的形式多样,时间可长可短,不受场地限制,同时,还能够快速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使训
摘 要:随着近20年来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肥胖、近视现象普遍的出现,社会各界开始重视身体锻炼对于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课程是增进中小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北京清泉学校为例,针对学校体育课程开展不能按规定开展、学生对体育课满意程度低等问题,合理设置体育课次、课时,改善教法,完善教材的使用情况
摘 要:马术是深受各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每逢隆重的节日,各个民族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马术比赛。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了黔东南传统马术的历史渊源、黄平谷陇赛马简况、探讨了黔东南苗族传统马术的影响因素,为黔东南苗族传统马术在社会现代化、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 传统马术 抢救性调查 整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