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总将同学关系复杂化?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3岁那年父母离异,程晓丽就一直随母亲生活。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她时常感到孤独无助,渐渐喜欢上了看宫斗剧。上初中后,她又迷上了有关厚黑学的书,心理明显比同龄人成熟,对事情的看法也比较偏激、悲观。
  她就读的学校是全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每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有固定的“活动小队”——住得相对较近的同学组成一个小队,周末一起搞活动,比如义卖、做志愿者、帮助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等。时间久了,同队队员之间关系日渐密切。程晓丽所在的小队有七八个女生,难免会嘀嘀咕咕地议论一些人和事。每当别人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说悄悄话时,程晓丽就会有种被议论、被嫉妒的紧张感,情绪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她之所以如此敏感,是因为她身体发育较早、个子较高、身材丰满,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在她的认知里,自己如此出众,肯定会被别人议论甚至嫉妒。事实上,别人议论的话题或许跟她没有一点关系。
  有时,程晓丽会跟妈妈诉说小队里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每次都会联系到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拉帮结派、打击报复等。妈妈觉得她考虑问题偏激,试着帮她理性分析,但她不认同妈妈的看法。
  程妈妈是一家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工作繁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女儿。近几个月,程妈妈感觉女儿对很多女同学的敌意和偏见不断加深。她在家长微信群里倾诉苦闷,很多家长都有同感,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复杂,他们的社交小圈子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健康和学习。不过也有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比较独立,对群体的关注和依赖感没有这么强烈;还有些学习成绩拔尖的孩子家长说,他们的孩子从来不需要迎合别人,都是被别人讨好……
  近一个月来,程晓丽的睡眠越来越差。她经常半夜起来,睡到妈妈身边长吁短叹,说“活着没意思”。程妈妈对女儿的状态非常担心,带女儿到我的心理门诊求助。
  主观臆测缘于宫斗剧
  咨询中,程晓丽非常愿意敞开心扉。聊到最近发生的不愉快时,她说:“娅娅租住在我家楼下,是个外地女孩,我妈和她妈很熟悉,我俩关系一直都不错。最近,她的生日聚会却故意没有请我,可我早就给她准备了生日礼物……”程晓丽还对娅娅的另一个表现非常不满:“我们小队的几个女生特别烦人,经常几个人结成同盟一起孤立某个人。每当这时,娅娅总是随波逐流,从来不敢站在被孤立的那个人一边。”我听出了程晓丽的言外之意:在她感到被孤立时,娅娅没有站在她这一边。于是我问她:“这让你很伤心?”
  程晓丽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很深沉地来了一句:“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除非像鲁滨逊一样待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程晓丽絮絮叨叨地讲起她对“圈子”的解读,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在圈子里,不钩心斗角她就没法混。那老成、“深刻”的话语根本不像一个花季少女说出来的。
  程晓丽告诉我,她所在的小队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很团结,永远不会被孤立。所以,她接下来打算“讨好”她们,拉拢她们跟自己结盟。她还恶狠狠地说:“等我们三个人的关系稳固了,看我怎么收拾娅娅!这个见利忘义的家伙!”
  我真没想到,现在中学生的社交圈子竟这么复杂——青少年已经知道如何察言观色,并处心积虑地去“讨好”和“拉拢”对自己有利的人。但他们毕竟是孩子,很多想法还比较幼稚。
  咨询中,我了解到程晓丽的成长经历,以及她爱看宫斗剧,喜欢厚黑学的情况,对她有了一个初步判断: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她比一般孩子更缺乏温暖与安全感,对集体有种天然的依赖。但因受宫斗剧、厚黑学的影响太深,她对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的认识有重大偏差,以为人与人之间就是你斗我,我斗你,必须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一个在同学们中出类拔萃的孩子,脑子里存在如此极端的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识,时常感觉被议论、被嫉妒,并因此导致心力交瘁,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了以上判断,我很快理清思路,安慰程妈妈:“你不用太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随后我跟她讲了我的判断与思路,说:“孩子的‘小团体意识’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不可能单纯地通过说教或咨询来改变,必须结合家长的言传身教,同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孩子重新认识人际关系。”
  培养孩子的“脑独立”
  “腦独立”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它是针对从众心理而言的。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大多数人的取向的一种行为方式。心理学家公认,社会上的精英人士可以保持独立性,坚持独立思考,取得各方面的较大成就。教育学家也认为,孩子只有不断克服从众心理,才能发展出独立的个性,成长为优秀的人才。而脑独立,则恰恰与从众心理相反,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不随波逐流。
  那么,如何才能让程晓丽做到脑独立呢?首先必须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帮助她检讨自己“看待事物的坐标系”,然后不断提升她的判断力。
  咨询中,程晓丽对小队女同学为什么排挤她百思不得其解,说想要转班或转学。我告诉她:“你觉得被别人排挤很痛苦,但又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即使转学,扭转局面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因为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你不妨想一想,你一直很在乎人际关系,却不被小队成员欢迎,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原因是什么,你分析过吗?”
  程晓丽想了一会儿,罗列了以下几个原因:小队女生们急功近利、钩心斗角,她的性格不善于讨好人、她太优秀所以被别人嫉妒……我一听,感觉她列举的几个原因似乎都源于宫斗剧里的剧情,并不是她的主观思考,于是启发她:“我在读大学时,教授一直强调‘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我发现你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但缺乏大脑的独立与思维的自由!”随即我给她举了个直观的例子——著名主持人柴静刚进央视时,资深前辈媒体人陈虻将一盒烟拍到桌子上,说:“假如以这包烟为主题写3000字的文章,医学家会写尼古丁含量及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超过普通人多少倍;经济学家会写烟草是国家重要税收来源,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美术设计者会写包装的色彩、标识的个性创意等。现在,请你写3000字,你会写什么?”柴静一时不知从何入手。我问程晓丽:“如果让你写3000字,你会怎么写?”程晓丽摇头:“不知道写什么。”
其他文献
调 查显示,美国30岁以下的百万级富翁是中国的10倍有余,数量差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据媒体跟踪采访,这些成功人士不约而同地表示,自己小时候受到了父母不同程度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爸爸和中国爸爸教育孩子的區别。  1.中国爸爸经常对孩子说:“去去去,一边玩去,我快累死了!”美国爸爸经常对孩子说:“宝贝在玩什么?爸爸和你一起玩好吗?”  2.中国爸爸有空时喜欢和朋友聚会、打游戏、喝酒,不会带孩子。必
沈丹萍是我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后,与德国丈夫乌伟的跨国婚姻更是国人皆知。身为大明星,生活中的沈丹萍却是孩子脾气,她曾把逆反期的小女儿赶出家门,逼得女儿在同学家借住半个月;为了泄愤,她曾把女儿的微信拉黑,却又不懂怎么拉回来。母女俩对抗数年,还是由被誉为央视《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之一的纪连海老师出面调解,她和女儿才找到了相处之道……  带女儿拍戏被孩子感动,为塑造女儿品质做“抠门妈妈”  19
2017年1月31日,63岁的赵小兰被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为交通部长。祖籍中国上海的赵小兰,8岁随父母移居美国,曾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她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华裔的多个第一:首位华裔内阁、首位亚裔女性内阁、首位二度入阁的华裔。  赵小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她是家中长女,下面5个妹妹都各有建树:老二赵小琴是威廉和玛丽学院毕业的硕士;老三赵小美出任过纽约州消费者保护厅厅长;老四赵小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
学习压力何其大  邱先生是某中学负责与我联系的一线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曾帮助我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和调查工作。前不久,他打电话来,说要以家长的身份和我谈谈。  原来,邱老师的儿子小聪今年参加中考,却执意不肯报考爸爸执教的学校。“那小子,倔得很,我拿他一点办法没有。”邱老师苦笑道,“我校对教师子女入学有优惠政策,离家又近,多好的机会啊,可小聪非要离我远点不可。幸好他成绩不错,如愿考上了那所高中。”
我儿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倒数,老师在他的考卷上总是标明“倒3”或者“倒4”,还用红笔画一个圆圈住,以示警告。老师反映,我儿子从来不举手回答课堂提问,要是硬把他叫起来回答,他常常答错。老师一批评,他就浑身发抖,脸色苍白。老师对我说:“你儿子怎么这么胆小?再这样下去,我都不敢提问他了。”我和妻子忧心忡忡。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其实孩子并不是真的笨,他之所以显得笨,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心里怯
我对文科有兴趣,女儿还小的时候,我就依照自己的兴趣给她读书、讲故事,却没有对她做过任何数学方面的训练。女儿上小学后,可以轻松地学好语文,却不能轻松地学好数学。这让我觉察到,是不是我在早期教育上的偏差导致女儿上学后学习数学有了诸多的不顺?  回想我当学生的时候,物理总是不及格。我越怕学物理,物理就越是学不好,最后我彻底丧失了对物理的兴趣。这段经历让我知道,对学习者来说,兴趣和信心非常重要。针对女儿的
考试中的低级错误  缘于写作业速度慢  孩子考试中出现低级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平时写作业的速度慢。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写作业的速度快,是学习好的孩子的一个共同特点,而且越到高中越明显。  为什么写作业的速度快,考试中的低级错误就会少呢?日常的学习过程,考试的时间毕竟是很少的,平时大量的时间都在写作业。如果平时写作业时速度慢,手、大脑、眼睛三者形成了一种默契,也就是说手、大脑、眼睛三者习惯了这种慢的节奏。
每年都有初一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节奏的情况发生,有些小学时的尖子生,小升初后便陷入开学焦虑症,开学后相当长时间内感觉风光不再。这是怎么回事呢?杭州大关中学校长颜晓雅认为,初中的学习和小学有很大差别,孩子如果不做好准备,很可能遭遇困难,一蹶不振。  颜校长认为,上小学时,学生考试前突击就能拿到好成绩,但在初中,这种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初中生要具有预习能力,养成复习的习惯。和小学比起来,初中阶段
优秀生儿子性情大变,  向妈妈哭喊“我想死”  那天下午两点,我在办公室刚坐定,房门就被敲响了。打开门,一对母子走了进来。母亲衣饰讲究,举止间透着优雅和从容。儿子个子高高的,俊朗的面孔透着一股令人心疼的忧伤。坐定后,母亲看着旁边一语不发的儿子,先是叹了口气,接着向我讲述了儿子近来的情况。  这位母亲姓黄,儿子叫晓奇,是省城一家重点中学的优秀生,也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他对人有礼貌,学习认真勤奋,很少
案例  王丽的女儿小月上初中,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小月的班主任刘老师是一位30多岁的女老师。她对学生要求严格,不喜欢爱打扮的学生,希望学生衣着朴素,不允许学生穿奇装异服。一天,她发现班上的几个女生描眉、涂口红,还有个别女生打耳钉,顿时大发雷霆,在班上训话:“有些女生根本不像初中生,描眉、涂口红、打耳钉,那是我们中学生该干的事吗?我就喜欢小月那样不爱打扮的女生。”课下,班上几个女生挤兑小月,有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