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大口径快摆镜随动系统

来源 :红外与激光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精密稳像系统的需求,对大口径快摆镜(FSM)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了解决三促动器FSM的运动解耦为系统辨识带来的困难,通过解析法和系统辨识法相结合建立了FSM的传递函数模型.依据该模型,设计了PID控制器与模型预测控制器(MPC),采用仿真和实验两种方式比较了两种控制器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受到阶跃扰动后,MPC控制器的恢复速度是PID控制器的45倍.在50 Hz正弦信号下,由于FSM的大惯量特点,PID控制器有严重的时滞,而MPC控制器能以1.224×10-6″的误差稳定跟随.在噪声抑制方面,对实时加入10%幅值噪声的随机信号,MPC控制器的噪声抑制效果是PID控制器的13.3倍.实验结果表明,MPC控制器能以0.430″的误差稳定跟随50 Hz正弦信号,其跟踪精度是PID控制器的3.212倍,采用MPC控制器的快摆镜能满足快摆镜高带宽和高精度的需求.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基于“藕断丝连”这一自然现象,深入探究了莲丝纤维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并受此启发研制出了一种可用于手术缝线的仿莲丝细菌纤维素水凝胶纤维。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1月5日发表在《纳米通信》上。研究人员将细菌纤维素(BC)水凝胶加工成具有仿莲丝微米螺旋结构的水凝胶纤维(BHF),该水凝胶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兼具优异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此外,仿生螺旋结构还赋予了该材料与人体皮肤相近的弹性,在伤口处受力变形时,BHF可有效缓冲并吸收能量,与人体组织实现同步形变,从而避免割
破裂压力预测是设计钻井液密度窗口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准确的破裂压力预测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钻井作业过程中漏失情况的发生,避免由此引起的卡钻或者井控事件。本文通过对K油田群的应力分布情况,并根据该油田群已钻探井的实测资料,建立了破裂压力的计算模型,确定了该油田群破裂压力计算的相关参数。运用这一模型和参数,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较为接近,证明该计算方法是可靠性的,本文建立的计算模型和参数将用以指导该油田群后续开发井破裂压力的计算。
本文介绍了高效沉淀池的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在常规混凝沉淀工艺中投加微砂、重介质等,增加混凝絮体结构重量,加快絮体的沉降速度,去除生化二沉池出水中含有的TP、SS。结合工程应用实例,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出水各项指标满足处理标准,运行成本较低,适合于城市污水厂提标改造推广应用。
聚合物微球配注工艺,具有注得进、堵得住、能移动的特性,特别适合海上油田稳油控水.为进一步提升其应用效果,开展聚合物微球在油藏条件下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初始
造纸厂废水污染是我国工业污染中的大户,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造纸厂的工业废水排放控制更加严格,因此寻求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废水处理方法尤其重要。本文聚焦现代膜分离技术,探讨膜分离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从事造纸行业废水处理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为解决油层保护方面的相关问题,对高压注水井解堵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地层污染堵塞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污染物后,选取ClO2溶液为实验解堵体系的研究对象。通过聚合物分解降粘实验和微生物菌体灭菌实验结果表明,SRB硫酸盐还原菌前提下,20mg·L-1浓度的ClO2溶液反应15min即可以达到99.9%的最优灭菌率。TGB细菌前提下最低限度的5mg·L-1 ClO2溶液经过15min反应亦可达到100%的最优杀生率。当选取20mg·L-1浓度药
本文针对渤海某条含深度超过6%的凹陷的原油管道进行缺陷适用性评价,评价过程采用了有限元方法和材料力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缺陷的受力情况和剩余强度进行分析,评估凹陷位置的服役适用性,给出管道的管理建议。
SiO2气凝胶由于其具有的超低导热系数、高孔隙率、密度高等特点在建筑节能环保领域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SiO2气凝胶绝热材料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及其结构强化的主要途径,并简介其在隔热毡、混凝土和隔热涂层等领域的科研进展,为SiO2气凝胶用作建筑材料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本文对处理后的农林废弃物花生壳粉末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将花生壳粉末样品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粗提物,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吸光度数值,结果表明,无论是提取溶剂不同,提取溶剂的浓度不同,还是料液比的数值发生变化,或是改变浸提的温度和时长,都会对农林废料花生壳粉末中黄酮总的提取效果产生影响。
当今,各种防弹材料不仅要达到安全的要求,还需进一步满足轻质、舒适的要求,因此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为研究防弹材料的重点。文章分析了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PBO纤维和多种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势与不足及其在防弹材料领域的应用,阐述了纤维复合材料的防弹机理及基体和界面性能对防弹性能的影响,面对将来防弹材料多方面的高性能要求,展望了纤维复合材料在防弹材料领域的优化方向,即优化纤维和基体的力学性能、优化界面粘接性能、优化设计混杂纤维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