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秋梅:解开“高原之舟”的生命密码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_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多年来,一位瘦弱的女博士长期奔波在高原之上,解读牦牛的“生命密码”。她,就是姬秋梅,一名在西藏土生土长的“藏二代”。
  4月的青藏高原,春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进藏列车滑过绿茵茵的草原,旅客们目光所及之地,肥美的牧草蓬勃滋润,浓绿得让人心醉。镶嵌其中的犹如繁星点点的野花竞相开放,鲜明爽目。天边偶尔呼啸而过的兀鹫为坦荡的草原平添了一份情致。铁道两旁,誉有“高原之舟”的牦牛随处可见,它们在高原上一代一代繁衍生息,逍遥驰骋,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牦牛是藏族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使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30多年来,一位瘦弱的女博士长期奔波在高原之上,解读牦牛的“生命密码”。她,就是姬秋梅,一名在西藏土生土长的“藏二代”。姬秋梅的父亲名叫姬纯礼,1954年5月11日,他跟随慕生忠将军,与其他1000多名工兵和10辆卡车一起,向着“生命禁区”世界屋脊进发,参加青藏公路修筑攻坚战。7个月零4天后,1954年12月15日,公路穿越喀喇昆仑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经过无边的草原,跨越长江源头和唐古拉山,终于修到了拉萨。后来,姬纯礼遇到了姬秋梅的母亲,一位纯洁善良的藏族女子,来自两个民族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新家庭。姬秋梅的父亲非常开明,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非常民主,经常鼓励孩子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988年,姬秋梅从西藏民族学院(现西藏民族大学)农牧系毕业,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科所,从事牦牛研究工作,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继续深造,并出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归国。出生于1965年的姬秋梅自小长在牧区,学成后又回归牧区,用毕生所学为牧区群众服务。
  说起当初为何选择这个专业,姬秋梅笑着说:“刚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在牧区生活过,知道那里的苦,所以想避开一切与畜牧兽医有关的专业,可最后却等到了一份畜牧专业的通知书。”误打误撞让姬秋梅从此和畜牧紧紧绑在了一起。“作为一个女性,牦牛配种怀孕的事你都要管,不害羞吗?”因为工作性质,牦牛繁殖技术她要去研究,为此,姬秋梅总听到这样的话语。
  “只要我的工作能让牧民腰包鼓起来,哪怕多赚几块钱,我就没什么好害羞的。”如今,这份工作姬秋梅已经做了31年了,一头扎进科研工作中,常年无休对于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这些年没做别的,就做了一件关于牦牛的事儿。”说到这里,姬秋梅爽朗地笑了。“我把牦牛也折腾够了,我也快到退休的年龄,想多陪陪家人,这些年亏欠他们的太多了。还有很多想做的事呢,该慢下来去享受生活了。”
  提到回归生活,就不得不说说姬秋梅的身体状况。30多年的野外作业,高海拔地区的长途跋涉,高山缺氧的严酷环境,对本来心脏就不好的姬秋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长期超负荷地从事研究工作,致使心脏严重受损,光是心脏手术就做了3次,每次术后她都全然不顾医生的劝告,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无怨无悔地努力从事着牦牛研究,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翻开她的履历,可以看到许多“首次”,比如,首次构建了牦牛全基因组精细物理图谱,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牦牛基因芯片,建立了中国牦牛基因库;牦牛胚胎移植技术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建立了较为系统、合理的牦牛能量流动体系及其计算机拟态模型,对分析和研究牦牛放牧系统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如今,她已经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西藏牦牛产业技术首席专家。面对取得的成绩,姬秋梅很谦虚,连连说除了好机遇外,离不开优秀的团队。“做科研,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但团结起来就会有无限的价值。我庆幸自己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所以这些成就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姬秋梅说,“团队每个人都很敬业,所有的科研,大家都认真设计、协力实施,才有了今天的这些成绩。”
  30多年来,这位藏族女博士不断深化自己的研究,为西藏牦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为牧區百姓脱贫增收贡献智慧。“我们最开始定的目标,就是研发实实在在能够让农牧民增收的技术。他们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我们的亲人。”用心,更用情,姬秋梅一直走在农牧科研的路上,不忘初心。
其他文献
专家指出,这部疫苗管理的专门法律,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可解决疫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历经最高立法机关三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6月29日表决通过了疫苗管理法,我国将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违法者施以最严厉的处罚。该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疫苗从哪里来  什么是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这个拗口的名词在疫苗管理法有了解释:是指依法取得疫苗药品注册证书和药品生产许可证
期刊
近年接连发生的疫苗安全事件,社会上的反疫苗情绪被一次次点燃。“疫苗怀疑”情绪对我国的预防接种是否也产生了影响呢?未来,我们的免疫规划工作会如何发展?来看专家详细解答。  问:对于近来时常出现的“疫苗怀疑论”,您如何看待?  答:首先请大家一定要相信,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当前,随着传染病患病率的下降,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及接种剂次的增加,公众对疫苗安全性倍加关注。当出现疫苗不良事件、恶
期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表示,目前我国的部分疫苗产品已经进入到了国际采购名单,出口到了“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为守护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政策鼓励之下,中国疫苗生产企业有望加快进军国际市场。 《疫苗法》第98条规定:国家鼓励疫苗生产企业按照国际采购要求生产、出口疫苗。而在此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疫苗法》三审稿中,尚无这样的规定。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但所生产的疫苗主要用
期刊
7月1日,上海市开启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专家看来,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怎么扔生活垃圾,反映了人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仔细倾听来自居委会、企业的年轻党员交流社区垃圾分类推广的做法。总书记强调,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新时尚”,是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定位和期
期刊
“没有一个大V,逃得过电动牙刷”近期引起了强烈共鸣。小小的牙刷为何让这么多人为之着迷呢?  相较于电动牙刷在发达国家的普及率,电动牙刷在我国牙刷市场所占的份额并不高,只有不到8.5%,其余90%多都被手动牙刷占据,可以说是非常小众了。  尽管仍属非主流,电动牙刷却是潜力股,其零售额在2012年还不足4亿元,到2016年时已突破5亿元,产量也稳步上升了100万支。  打开微博,电动牙刷的软文广告随处
期刊
虽然画家眼中的世界可能跟正常人不一样,但他也可以熟练运用色彩呈现事物之美。  眼睛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都尤为重要,更不要说那些需要发现美的艺术家了。  可是艺术家也是人,我们普通人可能会得的眼疾,艺术家们也一样逃不掉,比如散光、近视、青光眼、白内障、色盲等等。  那么,如果艺术家们得了眼疾,会不会对他们的艺术创作有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艺术风格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早就有眼科医生和教授替我们
期刊
暗物质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难以捉摸的谜团之一,研究人员认为暗物质约占宇宙质量的80%,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形成,一直是未解之谜。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暗物质可能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存在。  尽管人们对暗物质的起源知之甚少,但天文学家已经证明,暗物质在星系和星系团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不能直接观测到,但通过它们对可见物质在空间运动和分
期刊
垃圾分类不仅仅是政府的问题,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垃圾分类不仅是城市的“任務”,农村也需要共同执行。面对垃圾分类的诸多问题,专家是如何解读的?  垃圾分类在我国已经倡导多年,现状或效果如何?  刘建国:垃圾分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公众意识、习惯养成的过程。  垃圾分类在我国的推行并不是很成功,不是过去不努力,而是当时垃圾回收处理各方面的基础和准备情况不成熟。  当时,大力宣传
期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走在前列的国家如何推广和普及垃圾分类的,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大有裨益。  垃圾分类是城市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许多发达国家都是很早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在推广、普及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回收意识、明确责任主体、细化目标任务、建立法律体系、奖惩措施并行。外国如何推广、普及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围观。  澳大利亚:  垃圾色彩学深入人心  人们常说,澳大利亚原生态
期刊
在罗马帝国的妓女们对镜梳黄发的时候,高卢和撒克逊的战士们也在摆弄自己五颜六色的头发。他们用头发的颜色来显示等级,还想用一颗颗色彩缤纷的头来恐吓战场上的对手们。  蜜桃棕、雀茶褐、巧克力黑茶、咖啡玫瑰、闷青……这不是打翻了美術生的调色盘,只是发型师托尼的置物架。  现代人染头发,造型要好、味道要小、持久度要高、显白一点更好……托尼老师被各种要求包围,不禁怀念起3500年前,随便整点有色液体就敢往头发
期刊